传统社会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

点赞:21334 浏览:9588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中国传统社会中,主要是以中原文明为中心,边疆地区被称为: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西部少数民族多分布在落后的边疆地区.为了维护阶级统治,统治阶级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手段进行灌输儒家思想,进而实现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使西部少数民族保持对的认同.


关 键 词 :传统社会 西部少数民族 政治社会化

政治社会化,即通过传播主流政治文化影响社会成员心理,使其保持对政治系统的认同,主要是实现政治教化的功能.不同的历史时期,政治社会化的手段和内容是不一样的.中国两千多年的封建统治,治理的模式都是集权制,“在变化很少的社会里,文化是稳定的,很少新的问题,生活是一套传统的办法.”[1]因此,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手段也相对比较单一.在中国传统社会中,自古以中原文明为中心,根据不同的民族习惯、习俗和地域等因素,把少数民族分为:东夷、西戎、南蛮和北狄.不同民族之间的文化也是有差异的,也显示出了文明与落后的区分,史载姜戎氏曾自称:“我褚戎饮食衣服不与华同”.因此,文化的不同会带来民族之间冲突和矛盾,《左传》曾提到“非我族类,其心必异,楚虽大,非我族也.”因此把不同的民族整合起来就成为当时统治者的主要任务.

一、“大一统”的传统是政治社会化的基础

秦朝统一全国后,以华夏族和其他各少数民族组成的多元一体格局被固定下来.中国自古“大一统”的历史传统,一定的社会制度所决定的,“路径依赖”也是一个重要原因.因为秦汉的统一奠定了中国“大一统” 的基础,从统一度量衡、文字等造就了统一的政治文化,文化的凝聚力对于国家的整合具有很大的促进作用.各个民族在的领导下,组成一个统一多民族的政治共同体,汉朝董仲舒说:“《春秋》大一统者,天地之常经,古今之通谊也”,有说“为人君者,正心以正朝廷,正朝廷以正百官.正百官以正万民,正万民以正四方;四方正,远近莫敢不壹于正.”历史上,除了极少数分裂分子想分离中国外,大部分人民都是希望建立一个统一的国家.这种“大一统”的思想,缔造了政治、经济、文化统一的国家,维持了中华文明持续几千年的繁荣.使中国成为一个土地辽阔、人口众多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也缔造了优秀的中华文化.

二、政治社会化的手段具有间接性和整合性

为了使这些少数民族臣服并认同封建政治系统,统治者通过不同的政治社会化手段以达到整合社会的目的.在各朝统治者不断政治社会化的过程中,其实质是维护少数统治阶级的利益,保持封建专制统治,通过软硬不同的手段逐渐实现了西部少数民族对的认同.宣传的政治文化,汉朝董仲舒提出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正统的思想,凭借着行权力的支持,儒学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正所谓“道非权不立,非势不行,”显示出儒学与行政权利之间互动的模式.随后儒学经过各个历史阶段不断补充和完善,形成以《四书》、《五经》为主要内容选拔政治人才,然后通过这些儒生对社会进行管理,使儒家思想指导社会制度化.西部少数民族地区的人们若要进入上流社会,主要是通过科举的方式.儒家主张“德治”,其中儒家思想的“仁”和“礼”已经融入到人们的日常生活,指导着大众行为规范.“仁”发自人内心的同情心,通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来实现,首先要落实到“孝”文化中.“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通过家庭中对父母的孝敬,上升到对国家和国君的忠心.为了维护统治阶级的利益,孔子的“礼”规定了所有人的行为,也是儒家所推崇的最高秩序,只有合乎“礼”的行为才是道德的,才符合天道.朱熹的“天理”进一步巩固了“三纲五常”,使主流的政治文化渗透到人们的生活,儒家思想融入生活,通过文化表现出来,这种文化具有一定的阶级性,是为当时统治阶级怎么写作.孔子的“民可由使之,不可由知之”就是典型的愚民思想.通过在日常生活中规范人的行为,从而达到对大众思想和行为控制的目的.唐太宗李世民“君民”鱼水的比喻,同时“民为贵,君为轻,社稷次之”,虽然强调了人民的重要性,但是这里的“民”并不是当家作主的民,而是“臣民”、“草民”,是在封建专制社会中的人民,这种关系不是平等的关系,而是统治与被统治的关系实现了政治社会化手段的间接性,从而实现了整合社会力量的作用.

传统社会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社会化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高校大学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还具有强制性

政治社会化的强制性.我国传统社会“人治”思想比较浓厚,缺少西方的文化.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过程中,当主流政治文化与西部少数民族的文化发生冲突时,统治阶级往往通过强制的手段迫使其接受,甚至动用暴力手段进行镇压.封建社会以中原文化作为政治文化的中心,对少数民族文化存在歧视,民族歧视就是“站在本民族的立场上对于另一个民族不平等的看法.”[2]为了本民族的生存,少数民族也对俯首称臣来寻求庇护.虽然元朝、清朝的蒙古族和满族成了中国的统治阶级,但在进行政治统治的时候,推广的政治文化依然是汉文化,依然使用中国传统政治文化对少数民族进行治理.对于政治社会化不成功的地方,则通过强制手段进行灌输,对其他少数民族实行同化政策,并通过法律对其行为进行规范.毕竟西部少数民族处于边疆,对我国发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而“边疆地区又往往是汉文化的断层或者多种文明交汇地带,离心力和向心力同在.”[3]因此,对西部少数民族进行行之有效的政治教育,对我国发展具有重要战略意义,“基于文化的统一而政治统一随之.”[4]所以,需要对西部少数民族进行儒家文化的传播,通过文化上的同一,来实现政治上的统一.

总之,中国传统的统治阶级对西部少数民族进行政治社会化的手段,基本是恩威并重,以儒家的文化为内容,通过不同的途径进行传播,甚至运用法律或者暴力的方式实现政治社会社会化的目的.中国传统社会对西部少数民族的社会化具有直接性、强制性和整合性等特点.这种对西部少数民族政治社会化的方式虽然产生了民族的歧视和压迫,产生了民族间的冲突和战争,但也保证了中国两千多年来的统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