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

点赞:34348 浏览:1581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这足以说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文关怀的极端重要性.从大学生这一特殊群体出发,分析我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并提出响应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3)17-0230-02

在当前中国社会环境发生深刻变化、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一项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全局的战略任务.党的十八大再次强调:“加强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培育自尊自信、理性平和、积极向上的社会心态.”党如此三令五申,足以说明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加强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的极端重要性.

人文关怀作为一种现代教育思想和理念,既是一种新的德育观,又是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重要原则和方法.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是指以人文精神为思想内核,以充分地尊重人、理解人、肯定人、丰富人、发展人、完善人,即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为内在尺度的一种价值取向.从思想政治教育的价值特征上来看,人文关怀价值是其核心价值.在新的历史时期,重视和强调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价值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必然,也是思想政治教育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现状分析

(一)高校人文关怀没有形成有效的队伍合力

高校人文关怀是个系统工程,内容涉及大学生的物质需要、情感需要等重要问题,这些都贯穿整个大学阶段,既需要高校各个部门和教师、管理者的全员参与和积极协调,也需要全社会各个方面的支持和保障.然而事实上,很多高校教育者、管理者都没有做到思想上的统一和行动上的协调,部分人只是一味的做好自己的工作,对其他工作缺乏互相支持和配合的主动意识,导致人文关怀效果弱化;访谈中还发现,辅导员、班主任和思政老师之间存在严重的脱节现象,不能互相配合;有的辅导员尽管能够努力做到贴近学生、贴近生活、贴近实际,愿意入住学生寝室、与学生打成一片,乐于疏导学生思想,但实际上他们也常常陷入大量事务性工作中,很难有时间静下来学习理论、思考问题,客观上削弱了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效果;据有的学生反映,部分高校专业任课教师、行政人员缺乏全员育人意识,认为思想政治教育只是辅导员的事情,与自己并无太大关系,因此教师在教学中只顾传授知识,不去理会学生发生的思想变化,行政人员有时在处理学生事务时态度简单粗暴、敷衍了事,没有充分尊重和重视大学生;由于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缺乏有效的队伍合力,人文关怀的效果受到了一定弱化.

关于加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二)重视大学生理性的培养,忽视大学生的情感需求与心理健康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个思想和情感交流与沟通的过程.大学生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应当是情感与心理共同参与的体验型学习.但许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却忽视了这一点,将思想政治教育仅看作是知识的传授和理性的培养.从美国心理学家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我们不难看出情感的需要是人的重要需要,而情感的满足是行为的动机与保证.如果大学生的情感得不到满足,他们就会产生消极的态度,引发失望的情感体验,阻碍自身对教育内容的理解和接受.

此外,心理不但制约着人们的行为方式,而且影响人们的思想活动.大多数思想问题是由心理问题转化而来的.心理方面的问题如果不能及时得到缓解、调适,那么就很容易转变成思想问题,因而极易产生失落感,进而引发对抗情绪,甚至敌视他人、冷漠集体.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思想政治教育者并没有认识到大学生的心理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切入点.这不仅使大学生难以产生心理共鸣和价值认同,反而可能强化他们的对立情绪,加重逆反心理.这也是对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忽视.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的构建

(一)培养具有人文关怀素养的师资队伍

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必须使思想政治教育者坚持以人为本,树立人文关怀理念.首先,在教育目标定位上,要引导教育者关爱学生成长、一切工作以大学生全面发展为最终目的,大力弘扬思想政治教育培养人、塑造人、发展人和提升人的价值性目的,始终把学生作为学校教育的动力主体和权益主体,为学生全面发展提供高质量的教育和高水平的怎么写作;其次,在教育内容设置上,要充分考虑到大学生的生存和发展问题,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品味提升问题,让思想政治教育离学生更近、变得更真实,把学生的所思所想、所需所盼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切入点和现实起点,围绕学习、成才、健康、生活、交友、恋爱、求职、就业等方面问题开展有针对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第三,在教育方法选择上,要尊重大学生的人格、关心其生活、理解其思想,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通过思想引导、行为引导和价值引导来促进大学生在思想、行为和价值选择上的良性转变;同时,在教育过程中要力图实现生活化,让大学生在社会生活实践中受到思想上的塑造、培养、发展与提升,关注学生切身利益,维护学生合法权益,为学生真心诚意地办实事、解难事、做好事.


(二)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的心理疏导机制

伴随着现代化进程,激烈的社会竞争使得人的心理压力加大,关注和维护大学生的心理健康是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任务之一.实践证明,富有人文关怀的心理疏导是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的重要手段,也可以使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事半功倍.因此,构建心理疏导机制是完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机制所必不可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心理疏导机制是思想政治教育者对教育对象进行心理指导和教育的有效运行机制,它按照人的心理发展规律和特点,基于平等的人格基础,着重解决人的心理困惑,以期达到预防心理问题、发展健康个性、提高心理品质的目的.学校心理疏导应该强调以人为本,以当事人为中心,充分尊重当事人的权利、选择、个性、价值观等.从某种意义上说,心理疏导是最能体现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精神的,心理疏导与当事人的内心世界有着最亲密、深层的接触,也最能影响当事人的心灵深处.完善心理疏导机制需要在以下几个方面下功夫:一是要普及心理健康知识,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动,提高学生自身免疫力;二是要建立一支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咨询工作队伍,加强调研,健全舆情汇集和反映机制.这就要依托学生干部、学生党员、宿舍长及时捕捉、汇报学生的思想动态,了解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存在哪些心理问题,使思想政治教育者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三是要加强对学生心态的监测、评估、预警,探索建立心理危机的干预机制.每年要对全校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以对全校学生的心理状况进行监测、评估和掌控.对心理测试或日常学习生活中表现出来的符合心理某些问题特征的学生,进行重点跟踪监测,采取心理矫正措施,对这些学生的心理问题进行干预.

总之,思想政治教育是解决人的思想、立场、观点,建构在“人”的基础之上的一种社会实践,其出发点和归宿点都是人.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从人出发,将人文关怀贯穿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始终,才能既发挥主流意识形态的作用,同时又具有普及的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