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戏剧文化与艺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的

点赞:19955 浏览:859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山西戏曲、山西歌舞已经并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山西艺术类高职生的表演风格和职业观,影响和改变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因此,在山西戏剧文化视野下如何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很值得研究.可以将艺术类院校特有的、必备的“第三课堂”----即各类实训排演的场地和舞台,作为山西戏剧文化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用戏剧舞台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舞台.

[关 键 词 ]艺术类高职生 山西戏剧文化 思想政治教育

山西戏剧文化是山西现代剧、历史剧的人文教化.既包括是戏剧、话剧、歌剧、舞剧、歌舞剧的人文教化,也包括舞台剧、广播剧、电视剧的人文教化.是山西所有艺术门类中最贴近百姓的艺术形式之一,具有鲜明的山西地方特色.是我省最宝贵的文化财富和精神财富之一.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种培养学生全面发展的育人活动,与山西的戏剧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内在联系.一方面,山西戏剧文化的悠久历史和繁荣发展已为山西本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提供了丰厚土壤,如取材于“山药蛋派”赵树理同名小说的歌剧《小二黑结婚》,主旨在于只有在中国新政权的支持下才能突破阻碍获得幸福婚烟.离开山西戏剧文化的根基,本土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就会失去最重要的载体及特定的支撑.同时山西戏剧文化也在潜移默化地塑造和巩固着主流价值观.尤其艺术类高校而言,山西戏曲、山西歌舞已经并正在影响和改变着山西艺术类高职生的表演风格和职业观,影响和改变着他们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另一方面,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就是社会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能为山西戏剧文化发展提供导向和动力.因此,山西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应该与山西戏剧文化建设紧密结合,巧妙地将思想政治教育内容融合在戏剧文化创作、传播之中.由此,在山西戏剧文化视野下如何加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更值得研究.

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如何巧妙地融合到戏剧文化创作、传播之中?如何寻找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文化建设实行紧密结合的契合点和路径?经过长期的观察与研究,笔者认为,在艺术类高职院校中开辟“第三课堂”, 是行之有效的办法之一.

对艺术类高职院校而言,如果说思想政治理论课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一课堂”,各种类型的课外活动是思想政治教育的“第二课堂”,那么,排练演出的舞台就堪称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思想政治教育拓展“第三课堂”,使得思想政治教育能够源源不断地渗透于高职生日常的艺术职业教育中,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最成功的地方,就是思想政治教育进入了学生的排练厅、进入了学生的表演舞台、进入了学生编排的影视作品等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是我省戏剧文化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契合点和途径.

一、现实依据与目标定位

1.现实依据

考入艺术专业高职生在思想政治素质、世界观、人生观、心理素质、文化生活习惯、学习习惯等方面具有鲜明的特殊性:他们普遍对一些政治号召及政治活动较少热情和积极性,不大关心形势与政策,只重视专业课而不重视思政理论课,他们的文化水平相对低于其他专业的学生,一部分同学有一种失败感,普遍存在郁闷和迷茫情绪;受情绪支配,喜欢奇思遐想,强烈直露,想努力追随和表现他们心目中的“艺术家风度”.[1]如何帮助他们走出思想上的困境,培养他们的政治素养,怎样保证德艺双馨艺术人才的培养,让他们以昂扬的姿态踏上新的征程,是必须解决的一个问题.重视在艺术职业教育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的渗透,自觉地将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纳入到占高职生举足轻重的专业实践训练中、把学生特别喜爱的各类排演舞台变成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领域,无疑是探寻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文化契合的思路及对策.

2.目标定位

“大思政”教育观的目标定位,是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成为两者契合点的理论基础.“大思政”教育观的内涵:即打破课堂局限,实现课堂与活动、理论与实践、课堂与舞台、理性与感性的有效对接,达到全面育人的目的.[2] “大思政”教育观目标定位是将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跳出“教学、说教”,关注“教育”,在发挥课堂教学价值、活动价值的前提下,促进育人观念和育人方式的转变;运用思想政治教育“三体综合原理”,即强调教育者、被教育者、社会环境三体的全面协调一致.思想政治教育中“灌输”未必“入脑”,“理解”未必“接受”,“知书”未必“达理”,“知道”未必“做到”等难题,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实现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目标.为此, 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一方面必须加大力度进行思想政治理论教学、积极开展相关教育活动;另一方面,还要充分利用艺术专业学习中常规艺术排练演出的大小舞台,使学生能在艺术专业实践中认真思考和充分体验思想政治教育的内涵,使其思想政治素质逐渐“升华”.

二、基本内涵与目标思路

1.基本内涵

将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艺术等具体专业的日常排演相结合,把思想政治教育与艺术职业教育紧密联系,把思想政治教育渗透到排演的各个环节,启发学生在日常排演中不断增强对思政理论的认同感,在专业实践中不断领悟党的思想理论观点.也就是说,艺术类高职院校要充分利用艺术类院校特有的、必备的“第三课堂”----即各类实训排演的场地和舞台,用戏剧舞台来搭建思想政治教育舞台.这样既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的灵活性、开放性、常规性、持续性,使学生真正理解思想政治教育理论,同时,还能进一步提高学生艺术职业能力,从而起到一举多得的效果.

2.目标思路

艺术类高职教育的培养目标是培养相对较强的应用型人才,实践是艺术类高职教育的生命线[3].作为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不可能脱离高职院校的注重实践的大环境,也不可能背离高职人才培养目标而生存.因此,“第三课堂”首先应以艺术排练场和演出舞台为着力点,搭建课堂与舞台的有效联系,创造性地将思想政治教育与戏剧艺术专业相结合,构建起高职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新型载体.其次,戏剧本来就有很强的教育功能, 思想政治教育走上舞台,把思想政治教育融入到艺术当中,深入到专业领域,真正实现学生积极地参与、主动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才能有助于真正实现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多部门联动、多场合协作的工作格局.再次,以艺化人作为一种意识形态,艺术舞台不仅提升专业素养,更重要的让舞台对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产生正能量:舞台调节和控制着学生的兴趣和意志,舞台决定学生的信念、道德标准,规范学生的行为,舞台影响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目标的实现,让学生懂得要想演一出好戏、就要先学会做个好人的道理.从而为社会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艺双馨的有用人才.这样通过舞台,艺术类高职院校的思想政治教育便从课堂延伸到了校园和社会. 三、思想政治教育“第三课堂”成为两者契合点的主要体现

1.通过“第三课堂”这一契合点,山西戏剧文化资源在不断地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第三课堂”不仅是学生对戏剧作品的整理、再创作和人物形象塑造的实践场所,更是展示和传承山西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精彩、发挥山西传统文化持久影响力、挖掘山西名人和晋商文化的辉煌形象、展现山西人吃苦耐劳、不畏艰险、勇于奋斗的精神的场所.广大同学在观摩、编写、讨论、排演艺术作品的过程中,逐步了解并喜爱山西本土优秀文化,进而培养他们热爱乡土、热爱祖国的美好情操,激发他们为建设家乡、建设祖国做贡献的志向.在此过程中,广大同学与创作者和剧中人物不断产生情感上的共鸣,这样一来,山西戏剧文化资源已自觉不自觉地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思想政治教育已经渗透到学生内心深处.不仅主动发挥了思想政治教育的功能,还增强了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学生在“第三课堂”表演、观看作品过程中,被戏剧作品中人物的高尚品格所深深吸引,感动得热泪盈眶,从中深受启发,不仅育化着台下的观众,也在育化着台上的学生演员.台上台下,台前幕后接受了心灵的洗礼.戏剧文化资源便会不断地转化为思想政治教育资源.

山西戏剧文化与艺术高职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点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戏剧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2、通过“第三课堂”这一契合点,山西戏剧文化和思想政治教育实现互补、融合.做到“文化化人”、“文化润德”.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者的教育意图越隐蔽,就越是能为教育的对象所接受,就越能转化成教育对象自己的内心要求”.[4] “第三课堂”可以让学生摆脱理论的束缚,超越说教的限制,学生在“第三课堂”尝试扮演各种舞台角色,演绎人生百态,历览社会万象,丰富了他们有限的人生体验,也能帮助他们进一步认识社会、合理定位人生.“第三课堂”不仅为广大学生提供了施展才华、竞争交流的机会,更重要的是,学生在“第三课堂”中学会了两样特别重要的文化---吃苦文化和团队文化.学生在一遍又一遍的排演训练过程中,培育了吃苦耐劳的精神,养成了实事求是、勤于思考的思维品质.为了共同的目标,表达创意、化解分歧、形成共识,获得肯定.大家同唱一首歌,同演一台戏,洒下了汗水,收获了欢乐,增进了友谊,台前幕后合奏着团结友爱的动人乐章,绘成了一幅和谐共处的美丽画卷.既为观众呈现了一件件“至美”的作品,也成为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载体,影响学生终生.

“第三课堂”,就是艺术类高职学生进行学习、接受教育的最重要组成部分,是艺术类高职院校中产量最高、受众最多、影响最大的文化产品和教育资源径.因此,“第三课堂”就是落实山西戏剧文化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契合的一个最重要的渠道.应成为山西戏剧文化与艺术类高职院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契合点和重要途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