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证

点赞:32718 浏览:15406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本文通过对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的调查结果表明,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无序度增加,说明了社会责任责任感的缺失.引导大学生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是: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构建有序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机制.

【关 键 词 】 北京工业大学;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存在问题;引导路径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及微博、微信、人人网等新兴媒体的广泛应用,网络已成为大学生传递信息、表达意愿、评论时政的重要渠道,大学生也以其自身思维活跃、接受新事物能力强、知识丰富等特点,充当了网络政治参与的主体.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对高校甚至社会稳定都有着直接和间接的影响.为了深入了解当前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状况,笔者所负责的课题组选取了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进行了随机抽样调查,对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的现状进行了描述与分析,并提出了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网络政治的对策.

一、问题的提出

“政治参与”是现在政治学的一个术语,是指公民试图影响政府决策的非职业行为.[1]随着社会的发展,政治参与的途径也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尤其是互联网的广泛应用,给人们参与政治活动提供了便捷的通道.当然,网络的匿名性、传播快速等特点,也增加了无序参与发生的可能性,比如发泄情绪、制造谣言、恶意的攻击等.对于大学生而言,还没有形成特定的社会角色,政治观正在形成过程中,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极易受到政治信念、政治价值取向等参与意识方面的影响,而受特定的角色利益驱动较少.因此,在网络政治参与过程中容易表现出激进、盲目、跟风、不理性、消极的特点,甚至出现个别极端、反动的行为.从社会层面看,我国正处于社会转型的重要历史时期,各种社会矛盾突显,比如腐败问题、各种件,也给大学生政治参与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二、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现状

本研究以北京工业大学学生为研究对象,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发放问卷100份,回收有效问卷98份,有效回收率98%.调查对象中男生46人,女生52人,政治面貌为团员的占67.3%,党员和预备党员占26.5%,这一比例基本反映了大学生的政治面貌分布情况,由此表明大学生在学校大部分接受了良好的主流意识形态教育,他们的政治价值观念基本与主流政治文化相吻合.但调查表明大学生团员及党员的政治面貌并没有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到网络政治之中,分析结果显示为负相关,而结果可信程度P值为0.173,显示并没有相关的显著性.

我们设置了四道题目来考察受访者政治参与程度,分别是浏览政治门户网站的频率、通过网络对政府提出意见和建议的频率、参与网络热门事件讨论的频率及通过特殊手段浏览被大的政治性网页的频率,每到题目均有四个程度由高到低(经常、偶尔、极少、从不)的选项,后期数据处理时分别给四个选项赋予“2”至“-2”的分值,若计算总分值在-392至392之间,说明受访群体网络参与程度一般,若总分值大于392,说明受访群体网络参与程度高,若总分值小于-392,则说明受访群体网络政治参与程度低,如表1所示.调查总分值为-378,显示出受访群体的网络参与程度一般,但平均的总体情况接近极少参与网络政治,接近参与程度低.

网络结社是结社的一种新形式,是借助于虚拟网络进行的结社行为.结社权是我国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网络结社的目的是虚拟社群成员及其利益相关人影响现实社会公共政策的制定与实施并最终达到其利益分配的群体行为.[2]在我们的调研中,仅有3.1%的被调查者在网络上加入了带了政治色彩的团体,90.8%的大学生没有网络结社行为.由此不难看出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冷漠,上网的目的是以信息采集、社会联络和娱乐为主,并未作为政治参与途径来加以应用.也就是说,大学生是潜在的政治参与者,他们并没有强烈的参政议政动机,甚至在今年期间,很多大学生并不关注,而对“马航失联”则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调查中,当问及现实生活中如何看待政治参与时,有57.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国家兴亡,匹夫有责,要积极参与,11.2%是利益优先,符合自身利益便参与,否则不参与,3.1%的只是凑个热闹,无聊说说,26.5%的被调查大学生有重大事件时才关注,而余下2%处于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近一半的被调查大学生还是对政治有一定的关注.由此看出,政治文化环境对网络政治参与是有影响的,而大学生自身发展的利益也会对网络政治参与构成影响,此外,处于徘徊、中立态度的大学生还可能受到家庭环境等影响.

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实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本科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4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态度是决定行为的重要内容,政治态度是大学生所承担的政治角色的自我定位指标,在调查中,数据显示有39.8%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网络政治参与是大学生的一种政治权利,4.1%认为是一种义务,43.9%的被调查者认为既是一种政治权利也是一种政治义务,而仅有12.2%的认为两者兼不是,说明大学生对于自己的政治角色具有高度的认识,并且是一种积极、正向的定位.

对于国家和民族的重大敏感问题,从调查可以看出,2%的被调查者认为只有激烈的言辞才能充分表达自己的强烈情感,89.8%的大学生则认为应先理智地分析问题,不能采用过激行为;而2%的认为发泄完情绪后再分析,抑或分析问题后顺便发泄一下情绪,还有6.1%的被调查者只是关注他人的观点,保持中立态度,不发表任何意见.不难看出,大部分大学生对国家和民族重大敏感问题的态度还是很理性的,而且在网络自由度很高的情况下,能负责任地参与讨论,避免政治冲动.这与之前得出网络政治参与实际程度的数据形成的矛盾,大学生关心国家政治发展,却参与程度不高,笔者认为这和我国政治自由度不高相关,政治环境对大学生政治参与的影响是最大的.

而在网络中,由于自由度较高,网络环境压力较小,在问及如何看待网络中匿名发表评论时,有4.1%的被调查大学生认为反正是匿名发表评论,想说什么就说什么,78.6%的被调查大学生有责任意识,认为虽然是匿名,也要说一些有见地、负责任的观点,而17.3%的被调查大学生极少或从不发表评论. 而在对网络中发表看法后是否经常关注相关反馈意见时,有10.2%的被调查大学生全部关注并积极回复,33.7%经常关注,49%偶尔看看,仅有7.1%的被调查大学生从不看反馈.

综合来看,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积极性不高,参与无序度增加,从另一层面彰显责任感缺失,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应该加以正确引导,把有序参与网络政治活动作为大学生社会责任感培育的重要途径.

三、引导大学生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路径探索

大学生是未来社会建设的骨干力量,也是未来社会的精英,一旦社会角色形成,他们的政治参与行为对于政治的发展将会产生深刻的影响,为此,在大学阶段,必须培育大学生政治参与中的网络素养、政治素养,有序引导政治参与的行为,为培养合格的政治参与主体打下良好的基础,这对于促进我国政治发展乃至社会全面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

1.提高大学生对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

网络的匿名性、便捷性等特点让大学生很容易存在政治参与失范的问题,比如有的学生因为现实的社会矛盾,如雾霾、交通拥堵等,在网上发帖表达对政府的不满,甚至要号召游行,煽起人们对政府的不满情绪,这种看似是一种简单的情绪宣泄,但是从中反映出来的是这些学生在看待问题上的不理智,不能客观分析问题的来源,给予正确客观的评价,如果不加以引导、规范,一旦他们进入社会角色,也会存在失范的问题,甚至可能实施极端的行为.为此,大学生要提高自身政治修养,增强其网络政治参与的理性程度,要做到政治参与的话语正确使用,遵守道德规范,增进民族情感,了解舆情知识等.这就要求大学生在政治参与过程中,加强政治修养,增强社会责任感,将热情和理性有机结合,提高信息分辨能力,力求避免情绪化的宣泄,更不应利用网络的虚拟性逃脱社会责任,视网络为其情绪宣泄的工具,真正做到实现理性参与.

2.构建有序的大学生网络政治参与机制

网络政治参与如何做到有序、健康,除了大学生自身要提高网络政治参与的认知外,从学校层面构建大学生有序的网络政治参与机制是保障.

网络论坛往往是各种思想观念交锋、碰撞、对话最为激烈的场域,也是发表政见的重要场所,影响着社会价值观念的形成和扩散.因此,要注重网络舆论的引导,加强制度和技术的监督管理作用,引导大学生有序参与网络政治活动.

第一,注重引导网络舆论方向.在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发挥着重要的舆论导向作用,他们在大众传播效果的形成过程中起着重要的相似度检测或过滤的作用,由他们将信息扩散给受众,形成信息传递的两级传播.意见领袖对他人施加影响的“活跃分子”.[3]在大学生中间也存在很多的意见领袖,我们要充分利用意见领袖的影响,引导舆论导向,传播正能量,同时还要建立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队伍,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动态,及时进行引导,开展正确健康的议论.

第二,加强舆论监督管理.网络匿名性、虚拟性、难以控制性等特点让一些虚检测、片面、甚至反动、暴力的信息充斥着论坛,误导大学生的价值判断,如何加强舆论的监督管理成为引导大学生有序进行网络政治参与的重要手段.从技术上,可以采用实名制,大学生在发表言论时要对自己言论负责,这样能避免一些随意的不负责任的言论;从制度上,要出台相关的各类网络法律法规,整顿和规范网络秩序,并有效地加以运用.

从我们的研究结果来看,大学生的政治参与总体上是积极的,趋于理性的,但政治参与的冷漠不可忽视,对于社会热点事件表现出了较大的参与热情,发表言论大部分是积极的、正向的,这也看出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感比较强,但对于政府的行为则较少关注,这也体现了政治参与冷漠的态度.大学生是接受高等教育的特殊群体,他们的思想是活跃的,易于接受新生事物,对于政治活动参与会有深刻的影响.因此,高校要重视引导大学生健康有序的参与政治活动,加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使大学生正确认识、理解并接受国家政治制度,从而能够正确积极有效地进行政治参与活动.

【注 释】

[1] 陈振明,李东云.“政治参与”的概念辨析[J]. 东南学术,2008(4)104-110.

[2] 中国青少年网络结社研究[EB/OL].http://chssys.cass./show_News.asp?id等于257.

[3] 王平 谢耘耕.突发公共事件中微博意见领袖的实证研究[J].现代传播,2012(3)82-8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