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其有效实现原则

点赞:23918 浏览:10778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无论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的学科体系建设,还是对于思想政治教育实践在社会生活中的拓展,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研究都具有前沿性.这种前沿性一方面是在一种历史发展中逐步延伸而拓展开的脉络,另一方面则体现了当代思想政治教育对人作为主体,以及思想政治教育主体间的社会关系模式的关注.它将锋芒直刺封闭的、孤立化的思想政治教育,从而使得思想政治教育本身可以具备丰富的社会性.

一、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科学认识

广义的社会化定义,即人或者社会实践活动不断与现实社会趋于一致的过程.人及其参与的社会实践活动不

仅仅是适应社会,同时也能改变社会、发展社会.因此,作为社会实践活动的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也应体现这种内涵.学界对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的定义是指思想政治教育在适应外在社会的要求的过程中,也同时在主体的共同参与下,改造与发展社会的过程.它体现了思想政治教育与社会的发展趋势保持一致的必然要求.这就是说,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并不是停留在简单、机械地适应社会的要求,而是在有机地适应社会的同时改造和发展社会.张耀灿提出,遵循和坚持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就是要在两条社会化路线上全面贯彻:即由外及内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和由内及外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路线.蓝江对这一观点进行了阐述,他认为,由外及内的社会化路线的实现需要明确的社会导向,由内及外的社会化路线的实现需要主体间互动.可以说这样的思想政治教育才是真正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与社会发展的统一.

二、新形势下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有效实现的原则

(一)坚持社会化与个性化统一

表面上看,社会化和个性化是两个对立的过程,这个过程在具体个人身上表现得尤为明显,一个人如果过多的社会化,意味着个性化成分的降低;相反一个人的个性越强,那么他的社会性就越少.需要指出的是,这种社会化观念不是全面的社会化观念,即如果只是将社会化视为对社会的适应,那么他就是与个性化过程相对立,如果将社会化理解为参与和立足社会的能力,那么这种社会化观念不仅不与个性化对立,而且正是需要通过更广阔化的社会化来发展自己的个性.涂尔干在对机械团结和有机团结的划分正好可以说明这个问题.涂尔干对机械团结的理解就是仅仅将社会化理解成对社会的适应从而形成千篇一律的社会人格,即“同一社会的所有成员共同具有某种相同的意识”.在机械团结的社会机制下,社会化被视为形成同一的社会性,人与人几乎没有差别,从这个角度理解社会化确实与个性化相对立.然后涂尔干在解释有机团体时说道:有机团体的社会“把我们的人格和特征表现出来,使我们变成了个人”.他认为,广泛的社会分工是导致个性化的原因之一,社会分工使个体具有各自的个性,呈现出差别,而且正是由于这些差别,使个体凝聚在一起,而且这种凝聚力比机械团结下的凝聚力更强大.可以看出,强调同一性的社会最终会被个性化的社会所替代.从根本上说,个性差异的社会不是对个性的压抑,反而是促进个性发展的动力,社会化和个性化并不矛盾,而是在同一发展过程中的两个方面.

如上所述,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指向,并不是脱离个体进行的,而是在个体中并转化为具有个性特征的观念和行为的过程中展开、实现的.更重要的是,思想政治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要促进个性的和谐与丰富,培养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在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社会化的教育和影响,引导着个性的形成和发展,而个性也一定会对社会化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注入自己的因子,发生这样或那样的影响.所以说,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也是社会化和个性化双重作用和双向运动的过程.

(二)坚持规范化和生活化的统一

自涂尔干和杜威提出“回归生活”以来,给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一个新的角度思考.然而在一段时间里却形成了一种认识,即凡脱离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坏的思想政治教育,相反回归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好的思想政治教育,以日常生活化的思想政治教育反对狭隘、固步自封的思想政治教育.这种二元论的模式本身就是对日常生活的误解,同时也使思想政治教育误入歧途.

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其有效实现原则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政治教育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0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主要是以社会和时代所要求的思想观念、道德风貌去教育、引导、帮助受教育者的过程.因而从根本上说,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仍然需要坚持思想政治教育阶级性的要求.应该本着满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原则和规范“回归生活”.实际上,不存在任何一种可以脱离具体社会实践和主流意识形态的思想政治教育,也不可能存在一种“价值中立”的思想政治教育.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是对思想政治教育创新的有力保障,因为只有在社会主义条件下的思想政治教育才能保证社会化方向、促进其社会化进程.

可以说,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在一定的阶级要求和规范下寓于生活之中的.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并不是无条件地、无约束地生活化,否则思想政治教育将丧失自身的功能和优势.事实上,坚持日常生活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从现实的琐碎中找寻塑造良好的精神境界.这种态度决定了思想政治教育必走近日常生活,但又必须与日常生活保持距离.同时,需要指出的是通过思想政治教育对日常生活的塑造过程,决不是一劳永逸的,它必须以不停顿的社会化的思想政治教育机制不断重新赋予其崭新活力.


(三)坚持综合性和创造性统一

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在本质上是生产关系的总和,只有具体的社会,没有抽象的社会.具体的社会是指处于特定区域和时期、享有共同文化并以物质生产活动为基础,按照一定的行为规范相互联系而结成的有机总体.构成社会的基本要素是自然环境、人口和文化.通过生产关系派生了各种社会关系,构成社会,并在一定的行为规范控制下从事活动,使社会藉以正常运转和延续发展.因此社会的综合性决定了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社会性是多方面的.第一,理论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需要应用多学科知识.它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需要吸收和借鉴中外思想家关于社会化的思想等等.第二,实践层次.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需要综合协调多方面的力量.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需要在党的领导下,动员各行各业共同来做,需要党、政、工、团以及新闻媒体各个方面齐抓共管,需要学校、家庭、社区协同一致、互相配合.例如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立体式运行机制.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要构建一种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全方位、立体式的运行机制.

在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断发展、保证广大人民合理的利益需要得到满足的基础上,深化政治体制改革,推动政府职能转变,完善政治体制,提高人们政治参与的能力,调动学校、党政机关、社区、单位、大众媒介、同辈群体等共同参与,加强社会主义和谐文化的建设,提高社会风气,积极构筑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在马克思主义教育的同时,加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的教育,优化思想政治教育的社会化“大环境”.

科学发展到今天,任何一门现代科学都是在综合应用学科知识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横向学科.从这个意义上可以说,综合就是创造.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的提出本身就是学科前进中的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