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法

点赞:5929 浏览:1897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了使这种活动取得显著效果, 应注意运用人文关怀的方法.思想政治教育中文关怀的方法主要有显性教育与隐性教育相结合、心理疏导、建设和谐校园文化环境等.

关 键 词 :思想政治教育 人文关怀 方法

思想政治教育是一种培养人的教育活动.为了提高这种活动的教学效果, 必须十分注意育人的方法, 其中人文关怀就是一种十分有效的方法.在思想政治教育中实行人文关怀是人的本性的必然要求, 同时还是由思想政治教育的本质所决定.

一、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人文关怀的缺失

在现实的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中 ,普遍存在着对“人”的理解和尊重不够重视的问题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错位.思想政治教育是疏导人的思想问题、实现人的观念转变 ,必须把“人 ”作为自己的出发点和归宿.但在实际的思想政治教育过程中 ,思想政治教育者常常以日常行为和活动的管理工作来代替教育的职能 ,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教育工作也就从对人的精神感化变成了对人的行为的规范和约束 ,所以 ,思想政治教育对象也随之发生错位.

2.忽视大学生的自我需要.马克思指出:“任何人如果不同时为了自己的某种需要和为了这种需要的器官做事 ,他就什么也不能做.”人的思想接受活动的发生都是为了满足自身的需要,,人自身的需要如果被忽视,在生理、心理上没有得到必需的关怀,人的主观能动性是不可能得到完全的发挥的,正确的需要得不到满足或错误的需要得不到转化都将成为思想政治教育接受活动的内部障碍.

3.注重共性教育,轻视个性教育.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 ,教育理想总是在追求一个趋同的统一目标,用一套预先设定的模式去要求千差万别的学生,把学生看作单纯的抽象的学习者,而不是有丰富个性的完整的人,我们忽视了学生作为个体的存在,他们都拥有自己的个性与特点 ,轻视了对学生的个性教育.


4.注重教育灌输,轻视过程体验.长期以来 ,高校思想道德教育教学基本上是传统的教学手段 ,多为课内的言语灌输 ,受教育者是被动地接受.表面看上去学生顺从接受,但实际上,学生内心抵触,而教师也难以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这种理论与实践的脱节,不能调动学生自我的实践教育功能,难以发挥学生在德育行动中自我体验的能动性,也就难以真正实现教育的目的.[1]

二、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注重人文关怀的依据

1.注重人文关怀是尊重人性的需要.从现实的个人出发是马克思主义观察社会历史现象的根本观点和方法.人既是一种生理意义上的存在.也是一种具有无限丰富性和多样性的精神的存在.从生命本体性看待人的发展人的能动性才是人的存在的更根本性力量.一方面,人是社会的人,脱离了社会就不能称为真正的人.“人的本质不是单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在其现实性上,它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2]马克思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反复强调,“现实的个人”不是“处在某种虚幻的离群索居和固定不变状态的人,而是处在现实的、可以通过经验观察到的、在一定条件下进行的发展过程中的人.另一方面,“现实的人”是追求自身利益满足的人追求自身主体性发挥的人追求自身全面发展的人.人文关怀是人类社会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的对人类精神的高度抽象,是人类社会文明进步的体现.它从现实的人出发,通过主动地关注、改善人的生存状况,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使人能够对生存环境和主体自身进行自觉的自我调节和控制,合理利用自主选择的权利,实现自我完善和功能的充分发挥.在此意义上,人文关怀就是以人的发展为本,尊重人的主体地位和个性需求,培养人的自主意识和主观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方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6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2.注重人文关怀是思想政治教育属性的体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过程是一个“总体的人的教育生成过程”,“整个思想政治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使人的价值不断升值或增值的过程”.“人的全面发展既是人的价值的最充分体现,又是思想政治教育价值实现的理想境界.”这种境界是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终极目标价值的追求.[3]坚持人的全面发展观,就要真正按照人的属性来实现人的物质与精神、科技与人文、政治与道德、生理与心理、知识与能力等方面的全面发展,使人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人”.只有全面关注人的本性,特别是尊重并培养人的主体能动性,促进人的健康成长和全面发展,才能从根本上满足人本性的需要,提高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因此,人文关怀是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产生良好互动的科学方法,有利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过程的有效运行.

3.注重人文关怀有利于丰富大学生发展的内涵.从人生发展阶段来看,青年学生正处于一个从幼稚走向成熟的关键时期.相对宽松的人文环境赋予青年学生更为强烈的成熟欲求,进而也使他们对自身个性化人格品质的形成产生极为强烈的渴望心理.然而过于简单的生活经历和长期封闭的校园生活环境又不能给予他们相应的能力,于是人性的张扬与现实的贫乏产生了极为激烈的冲突.因此,关注青年学生人性化的精神欲求,切实体会其人性本身的最真实的“做人”状态,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在引导过程中理应关注的方面.[4]

三、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人文关怀的实施

1.树立学生主体的教育观念.“人文关怀”的思想政治教育就是要以学生为本,转变理念,提高怎么写作意识.以人为本的核心是尊重人、理解人 关心人、激发人的热情、尊重人的个性、满足人的合理需求.因此,教师要改变说教式的工作方法,注重人文关怀.在方法上要以情感人、以理服人,由听话方式向对话方式转变,创造人人平等、关系融洽、情理交融、生动活泼的氛围.要抛弃以往的绝对权威的角色形象,树立怎么写作意识,为学生的成长成才提供优质怎么写作,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一切”的工作理念,深入学生,倾听学生的心声,切实解决学生关心和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不仅有利于形成有效的问题反馈机制,从而有利于教育者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变革收效不良的制度和措施,而且,在与学生交流和帮助学生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自然会赢得学生的爱戴,拉近了师生距离,加深师生感情,构造一种和谐、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2.隐性教育与显性教育并重.通过校园环境、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来进行渗透教育, 把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性、精神性和思辩性的特点融入广阔的隐性课程之中.创造良好的氛围, 内化道德理念, 有机的整合学校、家庭和社会中隐性的思想政治教育因素,使之成为一个开放的、立体的、网状的教育形式,使受教育者感觉到思想政治教育的实在性,,从而体现其人文性,克服价值观念上存在知行分离的倾向,充分发挥人文关怀的功效,体现人文关怀的价值.

3.要重视受教育者的需求.首先,,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帮助受教育者了解自身思想品德状况同社会要求之间的差距,,了解受教育者当前的心理和政治需求,,实事求是的面对分析这些问题,从而增加受教育和自我教育的内在动力.其次,准确把握受教育者政治上与心理上的需要,体会受教育者所关心的热点和难点及个人的人生前途问题,从而增强受教育者的接受效果.再次,要力所能及采取各种措施来满足受教育者需要.只有满足受教育者的需要,才能使受教育者感到思想政治教育是对“人”的教育而非对“神”的教育,从而激发受教育者的积极性与主动性,充分体现思想政治教育的人文关怀性质.

4.加强心理疏导,关注大学生心理健康.要努力建立起一个完善健全的心理辅导机制.辅导员、心理辅导教师在掌握学生汇报的相关信息后,要比较准确地判断出当事人的心理状态和危机水平,及时上报上级领导,采取相应的干预措施.对于有危机隐患的学生,要借助心理咨询中心评估,进行跟踪观测.同时,心理危机干预是一项责任异常重大的工作,在进行心理危机干预过程中,执行者必须树立绝对强烈的责任意识,本着对学生、学校、自己负责的精神,谨慎处理,每一个环节的工作.为了使大学生拥有一个健康的心理,高校还可以通过各种形式的人文教育使大学生懂得什么是美、了解社会、了解自己,承担起对社会应有的责任.也可以通过更多有效的人文社会实践活动 使大学生利用实践及人际交往,培养社会交往、组织管理和语言表达等方面的能力.

5.建设富有人文气息的和谐校园文化环境.把人文关怀的精神和理念融入校园文化环境中能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和影响力.以法治、公平正义、诚信友爱、充满活力、安定有序、人与自然和谐相处为特征的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贯彻落实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任务.而高校校园人文环境是体现高校人文精神和构建和谐校园的精髓.学校的校园环境、校园建筑特色、浓厚的学术氛围、丰富的文化生活、和谐的人际关系、文明的生活方式和各项规章制度等都属于校园文化.建设和谐的校园文化,要坚持用那些蕴涵着学校精神、人生信仰、道德观念和审美情趣等丰富多彩的文化因素去引导和塑造全体师生 共同建设高尚健康、文明的校园文化 和谐的大学校园首先必须使人全面和谐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和谐发展又是构建和谐校园的本质要求.同时,构建和谐的大学校园又是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重要条件.高等学校校园是否和谐直接影响到人的全面发展和高校人才培养的质量.以人为本是创建和谐大学校园的主题,更是构建和谐大学校园的核心,坚持以人为本,实践人文关怀,就是要在学校教育和管理过程中倡导尊重、理解、怎么写作和关怀的理念,着力构建和谐友爱的整体环境.[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