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衡理看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

点赞:5860 浏览:201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平衡理论认为,当主体处于不平衡状态时,消除不平衡的方法主要有两种,或者改变他对认知对象的态度,或者改变他对参考者的态度.平衡理论十分强调人际关系对人的态度的影响,这构成人的思想政治品德形成发展的客观因素.平衡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主要有三:一是提高教育者的威信,二是合理利用反面典型教育法,三是要形成教育合力.

[关 键 词 ] 平衡理论 人际关系 思想政治品德 教育

一、平衡理论简介

1958年美国心理学家弗里茨海德提出了“平衡理论”,该理论又被称为“P-O-X理论”.P代表认知者,即主体的人,O代表客体的人,即参考者,X代表认知对象,即客体事物.认知者(P)、参考者(O)和认知对象(X)构成一个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封闭系统.海德的平衡理论原则上与费斯汀格的认知失调理论是相同的,但海德强调一个人对某一认知对象的态度常常受他人对该对象态度的影响.海德认为,一个态度实际上受另外两个态度的影响,即某人对事物的态度,受参考者对事物的态度和这个人对参考者的态度的影响.如果后两种态度同第一种态度不协调,就可能出现心理上的紧张、不安和不愉快等不平衡状态,如果后两种态度同第一种态度相一致,就可能出现平衡状态.

平衡理论认为,不平衡状态带来的紧张、不安和不愉快,使人有一种自然的转变为平衡状态的趋向和要求,而这正是态度转变的内在根据,因为人总是喜欢平衡的状态.当人处在不平衡状态时,必然要转变一个态度才能达到平衡:或者主体转变对对象的态度,或者参考者转变对对象的态度,或者主体转变对参考者的态度.一般而言,对主体来说只有两种选择,他要么改变自己对对象的态度,要么改变自己对参考者的态度.只有强者,不但不会改变自己的态度,而且还会强烈要求别人改变态度以同他的态度保持一致.[1]

二、平衡理论与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

平衡理论强调一个人的态度受到其他人的态度的强烈影响,这是很有见地的.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由于思想解放运动的深入进行,社会环境变得更加开放和宽松,人们往往十分重视张扬自我的个性和特色,这就造成了人与人之间的较大差异.然而,人是群居的动物,人总是希望在同类中寻求一种归属感和安全感,这是由人的社会属性决定的.人需要有自己的个性,他更需要得到他人的认可和支持.因此,当个体在某一方面的态度与别人不同时,他就会思考到底谁对谁错的问题.也许在仅仅有个别人与自己的观点不一样的情况下还不至于导致个体太大的心理不平衡,因为他可以认为是对方错了.但如果将参考者的范围扩大,把团体、群体、组织、社会等作为参考者时,这时参考者的影响力就相当大了,大到甚至让人无法回避,不得不承认是自己的问题或者不得不服从大多数人的意见.实际上,外在环境总是以它特有的方式向个体传达信息,这些信息包含了环境对个体的要求、期望和鼓励.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说,环境也是参考者,一个时刻存在的参考者,一个不容拒绝的参考者.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社会存在对应于社会环境,对人的意识起决定作用的主要是社会环境.社会环境分为物质环境和精神环境.物质环境从总体上决定了绝大多数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性质和方向.精神环境包括政治生活状况、文化生活氛围、政治规范、法律规范、道德规范和思想政治教育等等,它们对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产生着重大影响,起着直接的推动和制约作用.[2]人际环境是由一定的人际关系形成的,人际环境是社会精神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因而也是社会存在的组成部分.人际环境是客观的,对人产生着客观的影响.

人的思想政治品德是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相互作用的产物,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过程是外部制约与内在转化的辩证统一.其中,作为客观因素的社会环境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它决定了人的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平衡理论突出了人际关系对人的态度的影响,而人际关系构成了人际环境从而成为社会环境的一部分,态度的改变在某种意义上又是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发展的过程,因而该理论对于思想政治工作是颇有指导价值的.

平衡理看思想政治品德的形成和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态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校学生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三、平衡理论对思想政治工作的启示

1.提高教育者的威信.

根据平衡理论,当主体与参考者对同一事物的意见相左时,主体体验到一种不平衡的感觉,为了消除这种感觉,对主体来说主要有两种选择,要么改变对事物的态度,要么改变对参考者的态度.为了使主体改变对事物的态度而不是改变对参考者的态度,就必须使参考者具有足够的影响力,这种影响力主要通过参考者的威信体现出来.把这个理论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领域,主体就变成教育对象,参考者就变成教育者,客体事物就变成社会所要求的思想政治品德.为了使教育对象形成一定的思想政治品德而不是对教育者的教育活动无动于衷甚至不屑一顾,就必须使教育者具有相当的威信.教育者的威信由两个因素构成,即专业性和可信性.[3]

专业性指专家身份,包括教育者的社会地位、文化水平、职业、资历、年龄等.在笔者看来,建立一支职业化的政工队伍是非常必要的.我国主张以专兼结合的方式来发展政工队伍,试图做到专业思想政治工作者与思想政治工作者双管齐下.然而,现实的情况是,整个社会的思想政治工作大部分依赖思想政治工作者来承担,专业的政工队伍少之又少,造成思想政治工作的无组织、无计划状态,严重影响了这项工作的效率和严肃性.只有建立和发展一支朝气蓬勃的专职政工队伍,让他们接受专业的培养和训练,使他们专门从事思想政治教育,这样才能提升思想政治工作的科学性和艺术性,才能提高教育者的专业性和效率,也才能最终树立起他们的威信.

可信性与教育者的人格特征、外表仪态以及讲话时的信心、语气等有关.笔者以为,教育者的榜样作用是对其可信性的最好注解.榜样的作用是无穷的,榜样值得人们去模仿.榜样之所以成为榜样,是因为他们具有出众的人格魅力.教育者最大的人格魅力在于为人师表,以身作则,言行一致,表里如一.教育者是要向教育对象灌输一定的观点和理论的,要成为一个具有强烈人格魅力的教育者,他对自己所讲的观点和理论应该是持肯定态度的,他最好能够把这些观点和理论完全内化为自己的东西,并且在实际生活中表现出来.只有这样的教育者才是值得信赖的,教育对象会被他的执着和热情感染并自觉地接受他所传授的内容.教育者的真正力量在于理论联系实际,在于以一种可信性来感动所有的人.

2.合理利用反面典型教育法.

平衡理论告诉我们,当主体与参考者不相容并且他们对事物持相同的态度时,主体内心就会失衡,为了避免这种令人不愉快的状态,主体就要避免像参考者一样对待事物.在思想政治教育领域,如果参考者是一个坏人坏事的代表,而教育对象又不想与之同流合污的话,那么他就应该反省自己是否犯了同样的错误,是的话就积极改正,不是的话就提醒自己不能步参考者的后尘.这就是反面典型教育法的作用原理.

榜样是一种正面典型,他们的高大形象鼓舞和激励着教育对象见贤思齐.从另一个方面来看,“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如果运用得当,反面典型同样能起到教育人的效果.跟正面典型教育法的劝善不同,反面典型教育法在于戒恶,它告诉人们什么是坏人坏事.如果说正面典型教育法在于弘扬真、善、美,那么反面典型教育法就在于揭露检测、恶、丑.我们不但要知道什么是好的,从而树立一个思想境界上的奋斗目标,我们还应该知道什么是不好的,从而改正或者警戒一些坏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腐败分子和违法犯罪现象就是很好的反面典型,通过对他们的揭批,全社会都将受到教育.

正面典型教育法和反面典型教育法是相辅相成的,应该配合使用.不过,在利用反面典型教育法的时候要注意以下几个问题.首先,与正面典型教育法相比,反面典型教育法只起辅助作用,对它的使用不应太过广泛,因为社会最需要的始终是一股浩然正气,社会的主流取向决定了这个社会的发展,坏人坏事宣传得太多很可能会引起人们思想的混乱.其次,反面教材的选取一定要慎之又慎,不能随便把犯了过错的人当作批判的对象,作为反面典型的只能是那些在法律或道德上存在重大罪过和错误并且无法挽回的坏分子.再次,在揭批这些坏分子时,既要指出他们犯了什么错误,又要指出他们错误的原因,还要指出如何避免犯类似的错误.

3.要形成教育合力.

通过对平衡理论的合理引申,我们得出的结论是:当参考者是社会时,主体与参考者意见的不一致只能通过改变主体的态度来协调.之所以如此,是因为与个体相比,社会是一个巨大而不可抗拒的存在.然而,这里涉及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社会没有形成较为强烈而一致的态度取向,这时虽然主体试图去修正他的态度,但因为社会没有给他明确的方向指引,他就会无所适从,不知所措,甚至误入歧途.在这种情况下,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是值得怀疑的.因此,必须整合社会各方面的思想政治教育资源,使之形成教育合力,从而达到教育效果的最大化.笔者认为,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是形成教育合力的治本之策.

我们知道,事物的性质和发展方向是由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中国是一个人民的社会主义国家,要想保证我国的社会主义性质和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就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必须坚持指导思想的一元化.如果忽视甚至放弃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作用,搞所谓指导思想多元化,那么随着社会主流意识形态的改变,中国社会的性质将发生改变,这一定要引起我们的警惕.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我国进入了多元化时代,从总体上来说,文化多元化是社会进步的表现.虽然社会生活多元化是当今中国的一大特征,但我国的指导思想不能搞多元化,必须弘扬主旋律,必须保证和加强马克思主义在我国思想领域的主流性质和主心骨地位.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弘扬主旋律的关键举措,思想政治工作者要坚持用马克思主义指导思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来武装广大人民的思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