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有效性的

点赞:5429 浏览:1538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实效性的关键,需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课堂教学可实现以下四个方面的转向:一是从“知识”的传授到对“智慧”的启迪,二是从“灌输”式的教学向“育人”式的教学的转化,三是加强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深化,四是引导学生进行一场历史唯物主义的重新启蒙,从而使学生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内化于心,成为认识世界的科学方法和行动的准则.

关 键 词 :智慧;育人;深化;重新启蒙

如何增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实效性,已经成为一个迫切的问题.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要取得实质性成效,需从传统“填鸭式”、“满堂灌”教学模式转变过来,以促进学生全面可持续发展为核心目标,积极探索实现课堂教学有效性模式.

一、从“知识”的传授到对“智慧”的启迪

在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中,随着社会信息化的不断发展,学生们已不再满足于从理论到理论、从书本到书本的单纯知识性的传授模式.调动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的关键之一在于教师要转变教学目标,从知识的传授向智慧的启迪转变.

智慧不同于知识,如果说知识帮助人们正确了解客观世界,智慧则在于帮助人们从整体上对人类生活有一种洞见和把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目的是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启迪和教会学生对人生和人类生活有整体的洞见和把握.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并不是关于事情真与检测、对与错的知识体系,而是关于人类社会发展方向的历史实践学说,关于人类如何走出异化实现人的解放的生存性智慧学说,这一学说只有在对社会现实的积极领悟和批判中才能积极地呈现出来.教师要能够把马克思主义与时代问题相结合,在批判性的分析时代问题的同时传递智慧和思想,真正做到用马克思主义分析时代问题解答时代问题.

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实效性的关键就是怎么让这些内容与大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实际结合起来,怎么让课堂内容带给学生更多的智慧和思想启迪.实际上,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者对现实世界的批判性思考和领悟,它的一些原理是在现实基础上的抽象和概括,它的衡量标准不是会不会的问题,而是懂不懂的问题.如何把这些关于现实世界的智慧传授给学生呢?这就需要教师有批判的眼光和善于对现实世界的思考.以智慧和思想的启迪作为教学的目的,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及其对现实生活的批判性思考,讲出它的历史渊源、历史变革、当代意义,深入浅出地把抽象的原理讲得通俗易懂,以广博的知识和理论的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吸引力.这样学生所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也有思想,它是领悟后所获得的,是内化于心的.同时,把知识性的传授转化成思想和智慧的启迪,也是培养学生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考能力的重要渠道.

二、从“灌输”式的教学向“育人”式的教学的转化

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讲解不应仅仅停留于以客观知识的传授为目的的灌输式的教学,它的更重要的目的是育人.古罗马思想家西塞罗就认为,教育的目标不仅是培养具有某些专门技能的人,教育的崇高目标,应当是培养使其他德行相形见绌的真正的至善人格的人.

育人式教学要真正做到以学生为本,以学生为中心.那么究竟什么是“以学生为中心”呢?是否是以学生的要求和趣味为中心?在今天的思政课上,有的教师的课件以新颖感、趣味感、流行时尚等吸引学生.如果课堂教育真正以学生为中心,那么就不应仅满足于传授知识,而是让学生树立远大的人生志向,有对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并认为学习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学识和境界的提高.针对当代大学生的功利主义倾向等,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更应让学生感受到学习的目的不仅仅是获得知识,更是对智慧、真理和正义的追求.如果思政课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要以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思维的能力为目的.而这比起单纯传授客观知识更为重要.因为独立思考和批判的能力是学生学会学习和能有创造力的前提.如果思政课真正以学生为中心,就要结合大学生的思想实际,想学生们所想,急学生们所急,有针对性的回答社会变化给青年学生的思想带来的种种新问题,把所学内容与大学生的现实需求结合起来,用学生也能懂的语言打开学生的心灵之门,走进(近)大学生,与学生做朋友,学生就会和你做朋友.让大学生不再感到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是一门高高在上的学科,而是学生们的紧密朋友.

关于进一步提高思想政治理课教学有效性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硕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思政课教学的根本的目的是育人,把大学生培养成全面发展的人.既懂科学,又懂人文,把科学主义和人文主义结合起来.复旦大学现任校长在一次演讲中指出,没有德的学生一旦有知识将对社会造成更大威胁.那么如何实现这种转化呢?首先,教学理念上转化.作为教育对象的学生不是简单的知识的接受者,而是要教会他们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做人.在课堂教学中,调动学生的主体意识,鼓励和引导大学生通过讨论、讲演等形式积极参与到课堂中来,培养学生善于思考、善于分析问题的能力.当代大学生有很强的主体意识、参与意识,他们思维活跃,希望能有机会表现自己,锻炼自己,发表自己观点.因此,当前的思想政治课不能像传统的一言堂或满堂灌教学模式那样.这样学生感到老师既高高在上,思想政治课也高高在上,提不起学生的兴趣.思想政治课要变单项讲授为多项互动,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社会热点讨论、思维疑点对话、问题辩论、演讲比赛、读书比赛、征文竞赛等方式把学生吸引到思想政治课教学中来.其次,加强对大学生的人文教育.“人文”源于拉丁文humanists,即人性与教养,亦即人的精神文化.在今天,人们把人文教育也称作通才教育或通识教育,是以文、史、哲为核心的基础教育,其主旨是关于人之为人的教育.在教学中,要求教师打通学科界限,以文史哲为背景阐发马克思主义的当代意义.

三、加强教师自身理论水平的深化,把抽象的原理讲得通俗易懂

马克思曾指出:“理论只要说服人,就能掌握群众;而理论只要彻底,就能说服人.所谓彻底,就是抓住事物的根本.” [1] (P.9)这个“根本”就是理论的深刻性.马克思主义大众化不等于平庸化.马克思所创立的历史唯物主义在今天现代性状况下仍有现实意义.因此,增强思想政治理论课实效性,仍需要教师深化理论功底,把抽象的原理讲得通俗易懂.在这方面,不仅需要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加强专业知识的深化,同时也要求教师要有广博的知识背景,在看专业书以外,多涉猎历史学、中西方思想史、自然科学等方面的知识.以广博的知识和理论的深刻性使学生产生兴趣和吸引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