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交往理中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

点赞:6692 浏览:1996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唯物史观重要的组成部分,其中的中心-交往构成唯物史观的重要范畴.随着社会高速发展,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对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提供了理论基础,产生了深远影响.与此同时,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也丰富并发展了马克思交往论,两者辩证统一.因此,科学有效地将以交往为中心的马克思交往理论灵活运用到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中,有利于构建现代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新纪元.

关 键 词 :马克思交往理论 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观

一、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及范畴

1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形成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思想渊源可追溯到古典政治经济学分工和交换理论与德国古典哲学主体往思想 ,是一个循序渐进的发展过程,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初始阶段.该阶段大致起始于1844年的经济学-哲学手稿.马克思巧妙的以异化劳动揭示当时人与人之间扭曲的交往关系,深刻地分析了异化的人与人本性,从而发掘出了异化劳动的产生原因.从私有制发现了人与劳动产品的异化、人与人关系异化的分步及整个过程.得出了异化劳动致使生产出不生产的人对生产和产品的支配的结论.他睿智地发现只有共产主义社会,才能消除这种异化交往.

第二阶段为发展阶段.马克思和恩格斯通过《德意志意识形态》,在实践分析中,将交往与生产有机相结合,阐述了较完整的交往理论.他们指出,生产包括物质和精神两方面的生产,这两种生产都是现实个人生活的生产,都是通过交往实现的.因此生产与交往辩证统一,同时存在.

最后一阶段为完善阶段.马克思在晚年的历史学笔记中,不仅分析了西方社会的发展,同时也探讨了东方社会的发展道路.他指出世界历史是各国、各民族打破各自孤立绝缘的状态通过世界性的交往而进入互相依存的状态 .世界性的交往即如今的全球化是历史发展的必然.

2马克思交往理论的范畴

马克思曾在多部著作中对交往范畴做过探索.早期他视人与自然地交往为人生存的基本条件之一.随后他集中研究了“交往与生产力”、“交往形式本身的生产”.在《马克思恩格斯全集》中,他进一步指出‘Verkehr’(交往) 一词范围广泛,不仅包含个人、团体等的物质交往还包括精神交往.

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和人之间通过一定的手段作为媒介、互为主体与客体相互作用过程被称为马克思的社会交往范畴,从本质上看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而不是狭义的实物、信息的传递与共享过程.

二、马克思交往理论深刻内涵的挖掘

马克思交往理论在历经验证、实践考察完善后才明确了交往的含义.从总体来说,交往在马克思交往论中具有广泛含义:一方面代表狭义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活动,另一方面还代表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关系,是交往的动态与静态的双面体现.交往包含了人类社会所有领域,其范围和界限就是人类活动的范围与界限.

首先,马克思交往理论中的交往区别于仅从客体和直观形式去理解事物、现实、感性的旧唯物主义,同时也不同于从精神、抽象能动等方式来理解实践的唯心主义.它是物质交往活动主体间的客观实践活动,作为主体性、客观性及交往性的统一体.

其次,作为自主活动和交往形式的统一体的交往,也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一定的生产力方式与一定的共同活动方式相联系使得我们始终把人类历史工业同交换历史相联系.

三、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心交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必要性和紧迫性

在传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由于忽视了交往对于个体思想道德发展的重要性,片面地把教育认定为主体(教育者)对客体(受教育者)的改造活动 ,致使不能科学地从交往活动层面上把握社会本质及发展,扭曲了教育者与受教育者的关系.在当下的思想教育中,缺乏主体与客体之间的互相尊重与依托信任,让教育者与受教育者都饱尝精神疲劳的损伤.因此思想教育步伐疲软,教育的时效性差强人意.所以说时代对于运用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心交往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呼唤是急迫与强烈的.

四、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心交往为思想教育观构建提供理论基础

第一,以整体视角观察,不难发现马克思主义是社会主义国家思想教育课程中的一门理论学科,而其中的交往论更是重中之重.如今随着全球化风暴不断加强,马克思交往理论的理论与实践意义更加凸显.这是由于,人们的需求满足以及自身发展作为最终价值追求是推动社会飞速发展与革新的主要动力.中国正处于改革巨变阶段,传统的思想教育模式已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从而马克思交往理论作为思想教育理观构建的理论基础而浮出水面.

马克思交往理中交往为中心的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理论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第二,马克思交往理论是关于人类未来自由的全面发展状态的价值观追求,是一种科学人性精神,符合时怎么发表展潮流并经久不衰.目前思想政治教育的核心人物则是:通过不断提高主客体的素质,使其思想活跃,精神振奋,从而增强凝聚力,使主客体的积极性、创造性和主动性发挥至极致,为社会和个体的发展创造各种有利条件与环境.由交往角度理解思想政治教育本质,不难发现思想教育不只是道德品质的形成过程,也是一种教育者与受教育者之间的互动过程.特别是在如今全球化程度加深,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背景下,为创新现代思想政治教育模式,必须以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心交往为理论基础,指导我们全面实现发展这一目标提供智力支持与精神动力.

五、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观对马克思交往理论具有具有现实意义

众所周知,马克思交往理论是活的源泉,是与时俱进的,是开放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门长期发展的人类社会学科,它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想理论注入新的内涵.在新的时代背景下,思想教育正以多维度、多角度、深层次的状态,不断持续加强加深探讨如何更好更快的促进人与人的理往、和谐交往以及人、社会、人与社会等和谐、可持续发展等,进而丰富发展马克思交往理论.伴随着十七大的胜利闭幕,科学发展观的提出,“以人文本”的理论已深入人心.

理性的、和谐的交往是思想政治教育重要实现途径与条件.伟大的无产阶段领导者恩格斯曾说过“教育可以使青年人很快熟悉整个生产系统;它可以使青年人根据社会需求或自身爱好,轮流从一个部门转换到另一部门;教育可以使青年人摆脱分工造成每个人的片面性.”由此观之,思想教育是极富感染力与渗透力的,它的作用不仅是为完成人类全面发展提供重要物质与精神条件,而且还为人与人、人与社会和谐交往提供了具体根本性意义途径与方式.在当前社会环境条件下,思想政治的构建应着力把握马克思交往理论的实际内涵,通过在实践过程中不断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发掘人的内在潜能,而推动社会与人自身的持续进步发展,为实现和谐、可持续发展社会而创造条件与基础.


六、马克思交往理论中心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开辟了新视野

马克思交往理论的中心交往为思想政治教育观提供了新的视野,促进思想政治教育实践踏入到一种崭新的境界,具体表现为:

以交往作为相似度检测的思想教育观体系是人类发展的必然选择.交往是人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的一种存在方式,是人类社会性的需求.人们的交往方式及交往过程对人、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人类的社会性,决定人类个体不能离开群体而与世隔绝独自生存发展,这就意味着交往对于人类发展的重要性.马克思认为人的本质是在其现实性基础上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这不仅肯定了社会交往过程中人的主体地位,同时也奠定了交往在人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作用.

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源头是交往 ,思想政治教育观的逻辑起点同样也是交往.社会和个体道德产生于社会物质生活过程中,其原动力力即为交往.在原始社会,人类凭借着交往,不断构建交往关系,在如此这般的交往实践过程中,部长内部与部族之间产生了利益冲突与矛盾,于是思想道德油然而生,最初以图腾形式示人.从原始思想道德产生可以发现,交往是思想道德产生的根源,是以可体为相似度检测的多极化主体之间的交往实践.交往的内部矛盾是推动思想政治教育发展的原动力.

交往实践是构建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根本.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方法可分为知道教育法与自我教育法.即便是自我教育法的本质也是交往实践,它比知道教育更加深刻.自我认知和评价是受教育者能否进行自我教育及自我教育水平评价的重要衡量标准,没有客观、准确、理性的自我认知与评价,就不存在真正意义的自我教育.而实现自我认知与评价的前提就是主体走出自身,把自身当做和主体对立的客体.只有在客观准确地自我认知与评价的基础上,主体方可不断发展.因此说,思想政治教育观的构建方法虽然繁多,但是究其本质都是交往实践直接或间接表现,离开主体交往活动的较高境界思想政治教育观构建是不可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