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元目标驱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的教学

点赞:19218 浏览:83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所谓“二元目标”可以界定为:该课程所内在的“课堂教学目标”和“社会实践目标”. 大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学习后似乎并未在行动上形成“自觉”;或者说,该课程的二元目标还处于分割状态.不难看出,二元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并统一,则在于突出实践领域的教学.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成为推动后者的中坚力量.

关 键 词 :二元目标;思想政治理论课;高校

作为青年人思想阵地的重要领域―高校大学生群体,其思想状况的发展与演变历来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为了使他们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接班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承担着重要的引导和教育功能.不难看出,该课程在增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修养方面扮演着难以取代的角色.

然而,笔者在长期的教学实践中逐渐感到,大学生在完成该课程学习后似乎并未在行动上形成“自觉”;或者说,该课程的二元目标还处于分割状态.所谓“二元目标”可以界定为:该课程所内在的“课堂教学目标”和“社会实践目标”.从目前所反馈的信息显示:课堂教学目标不存在实现上的难度,因其存在最终的考核机制;而使得大学生在社会实践中,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则成为当前的难题.

二元目标驱动下高校思想政治理课的教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思想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专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正是基于笔者对教学实践的反思,才促使本文主题的形成.以下,将具体就主题展开讨论.

一、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存在的问题

由于高校存在着本科高校和高职院校之分,它们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程体系上也存在着差异.因此,这里就从一般层面阐述目前存在的问题.

(一)教师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

从目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程教学研讨的情形来看,大学教师往往存在着单纯注重课堂教学形式的拓展,而缺少对大学生行为操守的跟踪机制.包括目前各地举办的“精彩一课”评比,实则仍是考察教师课堂教学技巧的平台.诚然,通过拓展、丰富课堂教学内容和形式,能在激发出大学兴趣的条件下完成教学目标.可是,该课程与其它专业课程最大的不同便在于:其通过提升大学生的思想意识,从而来塑造起他们完善的人格结构,并推动他们形成科学的社会实践认识论基础.不难理解,该课程的教学重心应是后者,即形成科学的社会实践认识论基础.这就意味着,过分关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形式,将陷入形而上学的说教之中.

(二)学生在考核机制约束下被动的学习

教学这一行为本身,就存在着“双相信息反馈”要求.这一要求实则切中了,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狭隘形态.即教师在讲台上通过多媒体设备,播放着与课程有关的图片或视频.当然,这种形式能激发出大学生的课堂兴趣,而能否将课程知识贯彻到日常行为操守中,则已超出了课程考核的范围.由此可见,课程考核机制不仅为教师构建了教学目标,也为大学生建立着学习的前提.这似乎营造出各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和谐氛围,但其中二元目标的统一则无法达到.

二、二元目标驱动对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

上文已就“二元目标”的概念界定进行了阐述,不难理解:马克思主义本质上就是方法论.其中的历史唯物主义和辨证唯物主义,不仅是大学生认识、理解党和国家各项政策安排的工具,更是他们未来在参与社会实践的思想武器.

因此,二元目标驱动对课程教学的内在要求,可以归纳为以下几个方面:

(一)在知识传授方面的要求

在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知识传授领域不存在太大的难度,这不仅在于大学生在小学、中学阶段所积累的知识储备使然,也是当前各高校对该课程教学的重视导致.在已有教学经验的基础上,目前还应深化这样几点要求:(1)结合大学生身边实际的要求.如在政治经学教学中,引导大学生看待“农民工被欠薪”的现象.(2)鼓励大学生理论与实践联系的要求.大学生在自觉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的同时,也需要教师给予鼓励和激发.

(二)在社会实践方面的要求

相比较而言,如何将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延伸到社会实践方面,仍是目前棘手的问题.这不但是由于教学课时的限制,也受到专业整体教学进程的制约.这里笔者提出,应充分形成与辅导员老师的联动机制.具体而言,针对某一班级的科任教师,可以与辅导员建立起该班级大学生思想动向的联动机制.通过辅导员定期的信息反馈,教师给予分析并协助辅导员给出纠正措施.这样一来,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增添了具体素材的同时,也较好的朝推动大学生规范行为的方向延伸.


以下,便在内在要求下展开教学模式构建.

三、内在要求下的教学模式构建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构建:

(一)课堂领域教学的构建

在保留目前科学、有效的教学形式的同时,教师还应在课程内容、各学科融合方面下工夫.

1.课程内容的重构.在课程知识点的充实方面,应围绕教学主线来选取;并且,应规避散、杂、乱的现象出现.具体而言,在课程内容上应围绕着政治理论教学内容来进行,严格按照教学进度与计划来统筹.在知识点的讲授上,有的放矢的引入包括历史、地理等学科的知识.引入的目的在于丰富知识点的内涵,以便学生能有效掌握,应避免知识结构的本末倒置.

2.各科教师的配合.在教学互补的原则下,可以仿造管理学原理中的矩阵型组织结构,建立各教研室间互补型的教学交流团队.教师根据自身在教学中的需要,通过口头、书面、电子邮件的形式,向相关学科的教师请教.

(二)实践领域教学的构建

在缺少督促机制的前提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可与辅导员形成联动机制.该机制的特征在于,理论教师给予辅导员在管理大学生行为规范方面一定的协助;而辅导员则通过大学生行为规范的信息反馈渠道,来丰富理论教师的课堂素材.具体的构建,须在高校管理层的主持下来完成.这里需要强调几点:(1)督促应在法律框架内实施,且莫成为监视;(2)应针对大学生思想行动方面,建立长期的追踪机制.

不难看出,二元目标能否最终实现并统一,则在于突出实践领域的教学.这就要求,高校管理层成为推动后者的中坚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