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农村政治资本的经济效应

点赞:5871 浏览:2111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F321 文献标识:A 文章编号:1009-4202(2011)12-001-03


摘 要 基于经典人力资本的实证研究框架,本文利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1988年、1995年和2002三年的农村横截面数据,对中国农村政治资本的经济效应及其投资决定因素进行定量分析.实证研究发现政治资本对收入具有正向的效应,家庭政治资本禀赋对子女的政治资本投资有正面的影响,从而也证明了政治资本的代际转移特性.

关 键 词 人力资本 政治资本 经济效应 中国农村

一、引言

人力资本作为非物质资本形式的一种,是指通过教育、培训、实践经验、迁移、保健等方面的投资而获得的知识和技能的积累.人力资本的重要作用在于促进经济增长、推动技术创新、减少不平等.目前人力资本理论已经形成并发展起来,在学术研究和政策分析中被广泛应用.Raymond Byron和Evelyn Manaloto,John Knight和Lina Song,Emily N. Johnson和Gregory C. Chow曾估算了中国人力资本的回报率,他们的研究表明,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明显低于发达国家.近年来关于中国人力资本回报率的研究也在逐步发展中,然而,其他形式的非物质资本,如宗教资本(Nigel Tomes,1984)、政治资本(Cook,1998)、社会资本(Coleman,1988)、民族资本(Gorjas,1992)等,还未得到较多学者的关注.对于这些非物质资本的研究包括:非物质资本与人力资本的相互作用,以及非物质资本在决定收入及代际转移时起到的重要作用.研究表明,非物质资本可以为人们赢得更多的机遇,并提升人力资本的生产率.因此,将政治资本加入常规的人力资本分析框架中,分析政治资本投资的回报率,是目前对于非物质资本研究的一个新方向.

通过以往的研究可以知道政治资本在很多情况下都产生了可观的经济效应.将政治资本的问题放到中国来、尤其是广大的农村地区就更有可能显现出其巨大的研究价值.我们都知道中国的政党制度为中国领导的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在这种的条件下,中国员身份自然成了了一种非常重要的政治资本,可作为我们所研究政治资本的写作技巧变量.但是,由于缺乏较新的微观数据的实证分析,很少有文章涉及到政治资本在农村地区的影响力.但是这一问题实际上非常重要,尤其是对于农村人口占绝大多数的中国来讲.这更是一个值得深入研究的领域.

二、数据

本文采用的数据是1988年、1995年和2002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数据(简称CHIP)中的农村数据集.这套数据是由中国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收入分配课题组通过对中国城市和农村家庭及个人进行收入分配问卷调查而得到的.这项调查涵盖了中国地区很多省份和地区,抽样分散且随机.分别对中国东部地区、中部地区以及西部地区进行了抽样调查.所以样本极具代表性,可以充分、客观的反映出调查年份中国各个地区城市以及农村家庭和个人收入分配情况以及其他一些相关信息.它是迄今为止国内最全面、最具代表性的收入变动及决定因素研究的微观调查数据集.

除了样本覆盖面大,与有代表性之外.CHIP数据还为本文的研究提供了大量的信息基础.例如,其包含居民是否拥有党员身份的信息.而在本文中,党员身份虚拟变量正是被作为政治资本的衡量.此外,在其居民样本中包含了个人年龄、性别、受教育程度、各种收入、所从事职业类型、所在行业类型、所在单位所有制等信息,家庭样本包含了家庭成员数量、家庭年可支配收入、家庭生活条件等相关重要信息.本文为了能够更加全面的分析个人政治资本问题,需要将数据中个人样本和家庭样本中的信息相结合起来.

三、中国农村收入的决定因素

1.农村收入定义

本文中所描述的收入是分别根据CHIP三年数据各自问卷的特点分别定义的.总体思路是收入变量中所包含的各类收入均是和个人职业相关,也就是说这些收入直观上均和政治资本或人力资本相关(在此排除个人农业收入,因为从事农业劳动主要和气候、付出的劳动量相关,而和政治资本拥有量基本无关).

2.计量模型

本文所采用的计量模型和Gary Becker,Barry Chiswick,Jacob Mince基本一致,并在其中基础上有所发展.这个模型把收入定义为是教育(S),劳动力市场上的经验(Exp),经验的平方(Exp2),党员身份(Party),性别(Gender),和省份虚拟变量(D)的函数,其具体表示为:

ln E等于 (1)

其中,本模型采用了收入的对数形式lnE,u是不可观测的随机变量, 衡量了教育投资和工作经验的回报率, 衡量了党员身份的收入回报.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在这里作为人力资本生产效率的一种衡量.而党员身份则作为写作技巧变量来表示政治资本.其他的性别和省份虚拟变量则是作为控制变量出现在模型中,其作用是用来衡量有可能会出现的性别歧视和地域差异.

3.计量结果

因为本文在研究政治资本的时候,是将其并入常规人力资本分析框架之中的.所以我们需要首先验证党员与非党员的教育回报率是否存在较大差距.想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分别对党员样本和非党员样本进行回归分析.回归方程如下ln E等于 .表2显示了这一结果,结果显示1995年农村非党员教育回报率略高于党员的教育回报率.至于1988年和2002年,农村非党员教育回报率略低于党员教育回报率.通过这些结果不能够清楚地表明在中国农村政治资本与人力资本之间是否有替代作用.不过我们可以得出在中国农村党员的相对高收入并非来源于较高的教育回报率(2002年这一结论不是很明确).

为了证明党员与非党员的收入差异是否由政治资本投资导致,我们需要对方程(1)进行计量回归分析.表3显示了这一部分的回归结果.

在本文的研究中,因为我们把员身份作为政治资本的写作技巧变量,所以员系数衡量了党员收入与非党员收入的平均差异.例如CHIP1988结果第[1]列显示,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在中国农村党员的月收入比非党员的月收入平均高出10.54%,不过此项系数不是很显著.在1995年和2002年的此项结果中,我国农村党员的月收入比非党员月收入平均高出35.28%和27.37%.这两个系数在统计上则比较显著.说明政治资本和人力资本一样作为一种特殊的资本形式,可以对个人收入起到提高的效用.从结果来看,我们也可以发现从1988年到2002年中国农村政治资本对收入的正面影响程度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

同时,为了确保导致中国农村党员的高收入原因不是因为他们所在的行业以及职业种类(例如作为农村干部或者国企经理会相对应拥有较高的收入).我们在模型中加入了行业类型和职业类型的控制变量.结果如表3中各年份的第[2]列.从中我们可以发现三年员系数分别是4.12%,25.76%,23.68%.相比没有加入控制变量时的系数,均发生了小幅下降.这可以说明在中国农村,党员的高收入有一部分是来源于行业类型以及职业类型,但是党员和非党员的收入差异主要还是来源于政治资本的差异.同时随着年份的推移系数先大后下小的趋势仍未改变.这说明从计划经济体制向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的初期,中国农村政治资本投资的回报率处于上升趋势.但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化,在农村政治资本投资的回报率趋于平稳,并呈现小幅下降的趋势.


四、结论

人力资本对收入的正面影响应经为人们所共识.政治资本作为一种非物质资本同样可以提高个人收入.本文将政治资本列入传统人力资本研究框架中进行研究,运用CHIP1988,CHIP1995,CHIP2002三年的数据集.证明在中国农村地区,这一结论同样成立.

本文通过运用模型以及相应的计量方法衡量了政治资本对中国农村个人收入的影响.发现在中国农村,党员身份可以明显提高个人收入.我们也可以发现从1988年到2002年中国农村政治资本对收入的正面影响程度呈现一种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