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苏区政治动员的形式内容

点赞:4193 浏览:1314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苏区政治动员无疑是成功的,其原因除在思想上十分重视外,其多样化的动员形式功不可没,而与时代主题相符的民众动员内容则使边区政治动员的成功最终成为可能,苏区时期的边区因此织就了一张遍布城乡的动员网络.

[关 键 词 ] 政治动员 动员形式 动员内容

一、

政治动员是进行教化与理论的灌输过程,主体的意识能否成功地被客体所接纳吸收,除了政治动员实施者树立了良好的形象外,也与各种贴近民众、通俗易懂的动员形式有关.

一是宣传标语的广泛书写.标语宣传因其操作简便、易贴近家家户户成为苏区动员的首选方式,所谓“一个标语,抵得一支红军啊!”.中国和红军深知标语宣传的有效性,对宣传标语进行规范的管理.在标语的书写上,考虑周到细致,大到标语内容,小到字体、标点符号都挂念在心:标语口号须由红军军委统一规定,以“免至杂乱” ①;字体“要写正字,不要草书”,以免边区群众不知所云;标语超过一句的,“标语符号不可省略”;收写标语的部门要在标语后落款,以示与国民党军队的区别.为了普及标语宣传,在收写地点上要因地就简,遍地开花,“无论墙壁、桥板、渡船、堂屋、房间、茅厕、树木、石壁,只要可以写的地方都要写好”②.许多苏区的群众说:“红军一到,满街鲜红,等于过年.” ③切身体会红军宣传标语威力的国民党亦感慨:“红军固然厉害,红军的标语更利害.”④

二是报纸、刊物的大量创办.在战火纷飞的年代,尽管印刷存在着不少困难,但苏区党和政府为进行广泛开展政治动员,创办了各类报纸、刊物.以湘赣苏区政治中心永新县为例,在短短的近十年间,正规的刊物有十余种之多.如,1930年湘赣边界委员会宣传部创办的《政治简报》,湘赣省委创办的《湘赣红旗》;1932年湘赣省苏财政部国民经济部创办的《特别通讯》,湘赣省军区政治部创办的《湘赣红星》,湘赣省军区红院政治处创办的《医院小报》,少共湘赣省委创办的《列宁青年》、《团的建设》,等等.这些报刊、杂志,一方面及时向群众宣传党与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另一方面大量反映当地群众斗争生活的实况,成为党和苏区政府与群众沟通的桥梁.

三是各种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活动的开展.在中国领导下,苏区各种娱乐活动层出不穷,人民的生活丰富多彩的,人民在快乐中接受着政治教育.

苏维埃时期,城乡普遍设立俱乐部.1933年,在《长冈乡调查》中写到:兴国长冈“全乡俱乐部四个,每村一个”.在组织机构上,“俱乐部设主任1人,由苏维埃政府委任,下设晚会、艺术、墙报、体育、文化等委员”.俱乐部的职责主要是深入田间地头为群众送去各式演出,基本内容有:开展讲演、读报、游艺、演戏、书写墙报及举办运动会等活动⑤.1932年10月,兴国县永丰区在俱乐部组织下举行运动大会,除群众的竞赛项目外,还有各乡儿童团和小学生代表扛着,背着马刀,表演“攻碉堡”、“抓特务”等活动,利用运动会的形式给群众上了一堂生动的阶级斗争课.⑥

地方剧团也是苏区群众喜闻乐见的娱乐组织.各式剧团的演出成为宣传动员的常见形式.兴国县于1932年2月,成立县工农剧团,剧团借用苏联群众剧团名称,取名为为蓝衫团,经常进行歌舞、曲艺、音乐、话剧等的演出.同年5月,兴国县又成立工农剧社,有演员40人,分为戏剧股、活报股、歌舞股、化装股.蓝衫团和工农剧社的演员,来于群众,均选自农村俱乐部的活动分子和优秀演员.“他们没有工资,由苏维埃政府供给伙食,平时除排练节目外,还要学习政治文化”.演出时,自带行李下乡,白天画壁画,写标语,优待红军家属;晚上演戏宣传.⑦

四是利用扫盲教育、进行群众动员.苏维埃时期,苏区每个自然村都办有夜校,凡16岁以上的男女青壮年都入夜校学习.如兴国于1932年,群众积极参加各地夜校,全县共有夜校学员15740人.在教学上,夜校主要有算术与识字两门课程,课本有算术、成年读本、儿童读本等.按照村民年龄与知识水平分为甲、乙、丙三班,甲班学员水平稍高,开展读报、算术等教学活动;乙班其次,学成年读本;丙班又次,学习儿童读本.学校的教员纯属义务性质,没有报酬.

简苏区政治动员的形式内容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苏区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专科毕业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识字班是群众扫盲的又一主要形式.在农村,凡有小孩拖累,家里人少,或离夜校较远的偏僻山区青壮年,编入识字班,按住所编组,每两三天由夜校教员发1次识字卡片,或随时随地进行识字教学.1934年1月,兴国县参加识字班学习的有22519人,取得较好的效果,被苏维埃政府嘉许为“是办识字班最好的一个县”.

钉在大路边或屋场中心地点的识字牌是苏区各地常见的景象.牌上图文并茂,每次写二三个通用的字,几天一换,全由小学教员或识字的儿童负责.从识字牌前经过的乡农须认出牌上的生字后方可通过.⑧

苏区群众在识字扫盲的同时,政治水平亦随之提升.各地的夜校与识字班在政治动员上的良好效果立竿见影,正如在全国第二次工农代表大会报告中说:“兴国等地妇女从扫盲中得到了初步的解放.”原本目不识丁,处于社会底层的农村妇女,在扫盲教育的成功实施后,许多人“成为了小学与夜校校长,做了教育委员会和识字委员会的委员了”⑨.

二、

革命根据地大多位于偏僻山区,与外界接触来往有限,群众受现代化思想的熏陶影响有限,苏区百姓大多只知“一己小家”不知“国之大家”;只晓得“家族”而不知“民族”,致使边区群众对革命的目的、意义等重要问题缺乏基本认识,民众的政治意识、政治水平不高.为此,苏区的群众动员,在内容选择上,对属于现代思想范畴的“阶级意识”与“民族意识”进行重点宣扬.“阶级斗争”学说、“民族主义”思想成为群众动员的鲜活内容.

一为培养阶级意识,提高群众阶级觉悟.地处江南的江西,至今宗族观念仍厚,当时同宗同族为一家的思想更是深深影响着边区的群众,正所谓“亲不亲一家人”.这种血缘关系下的传统社会模式,对边区的土地革命十分不利,许多群众不敢或不愿意对本族的地主进行斗争,甚至对被批斗的地主十分同情,有的胆小群众即使分到了土地也不敢进行经营.因而,在动员上必须充分调动群众的革命热情,培养群众的阶级意识,用革命的阶级斗争思想取代传统的宗法观念.

苏区时期,在宣传机构统一制定的标语中,强调阶级斗争,宣讲阶级意识的条款成为内容的主体.如,在1931年颁布的《江西省赤色总工会宣传动员令》中的标语中,就体现了党对群众动员进行阶级意识培养的努力:“白军士兵是工农出身,不要替军阀杀工农”、“白军士兵弟兄不要帮豪绅清乡来压迫工农” ⑩.1933年苏区党的机关报《斗争》对“五一节”的宣传动员口号的规定中,内容共有13条,全部涉及阶级斗争思想的教育,宣扬“工农”为“兄弟”、号召“工农劳苦群众武装起来”、全中国的工农弟兄们“白区与苏区的一切工农劳苦民众们一致联合起来”、“全世界无产阶级联合起来”等上述这些口号无不体现着对群众阶级情谊的宣扬、阶级意识的灌输.


毫无疑问,这种基于非血缘关系确定的“兄弟”情谊的宣讲,会逐步使边区群众从以血缘作为身份认同准则转向以政治经济地位作为身份认同的取向,从而在加强政治经济地位相似同处社会底层的劳苦大众间的凝聚力的同时,提升党和红军对工农大众的向心力,从而实现了对他们的资源整合.

二为灌输民族意识,进行爱国主义、民族主义的教育.上世纪三十年代的中国,不仅面临深重的阶级压迫,以日本为代表的帝国主义的侵略亦正步步紧逼.边区民众对国家的兴亡、民族的振兴的认知,因民族主义精神的缺损而有待加强,民众动员中赋以民族主义的内容成为苏区动员的又一主题.

在苏维埃时期,各地普遍设立反帝大同盟.湘赣革命根据地的中心永新县于1931年3月以后逐步在县、区、乡都成立反帝大同盟,要求各级工会会员都要加入反帝大同盟,其下设青年反帝研究小组,专门领导青年群众进行反帝斗争.{11}通过反帝游行、书写反帝标语、出版反帝宣传品等活动进行爱国主义与民族主义的教育,从而使土地革命与反帝运动两大革命交流汇合起来,活动开展的有声有色.在1932年3月到6月三个月工作竞赛中,永新各区都有两次以上的反帝,大会散发了反帝告群众书,激起了苏区群众对帝国主义的仇恨.{12}在每年的红五月,苏区各级工会皆举行反帝运动周,实行全省工人反帝游行.

此外,在各种场合的宣传标语上,与阶级意识宣扬并列的又一宣传重点就是进行民族主义精神的宣讲.“驱逐日本及一切帝国主义出中国”;“推翻帝国主义的走狗,国民党统治”;“反对国民党军阀出卖东三省、上海及热河”等口号无不体现着苏区动员过程中对民族意识灌输及民族主义精神培育的重视.{13}

结语

显然,灵活实用、多样化的动员形式使原本略显枯燥的政治工作充满活力,深入人心.与时代主题相符的民族精神与阶级意识的教育灌输则使相对闭塞的边区民众接受了全新的社会理念,民众自发的反抗精神为此逐步转化为自觉的政治热情.从此,政治动员不断深入开展,边区的民众对党的政治模式、行为模式的认同持续提升,在革命的实践中,始终以满腔的热情,义无反顾的勇气追随着人的革命步伐,缔造出一份令后人景仰的丰功伟绩.○

注 释:

①杜修经.杜修经给湖南省委的报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上)[M]. 北京: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131).

②④⑩江西省赤色总工会宣传动员令.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M].南昌: 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158).

③陈毅关于朱毛军的历史及其状况的报告.井冈山革命根据地[M]. 北京:党史资料出版社,1987,(369).

⑤⑥⑦⑧⑨江西省兴国县志编纂委员会.兴国县志[Z].北京:新华出版社,1988,(592、640、600、625、600).

{11}{12}江西省永新县志办公室编著.永新苏区志[M].海南: 南海出版社,1990(16、118).

{13}湘赣省第二次雇农代表大会宣传提纲.江西工人运动史料选编[M]. 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6,(441).

责任编辑 张荣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