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微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生本策略

点赞:23821 浏览:10802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课堂教学改革是课程改革的核心环节,如果教学观念不更新,教学方式不改变,课程改革只会流于形式、事倍功半,甚至劳而无功.新一轮课程改革倡导创新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师就必须在改革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寻找突破口,从而积极营造并努力实施创新学习课堂教学.笔者就此略陈管见:

一、给学生一个安全空间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不难发现,学生在校学习,特别是在课堂上,往往表现得畏首畏尾,这是因为教师没有给学生提供一个安全的空间.美国著名心理学家马斯洛认为,人的一切行为都是由需要所引起的,而需要又是分层次的,最低层是生理需要,中间层是安全需要等.而这种安全来自于两个方面,一是多角度评价学生,注重思维创新,淡化答必所问,注重答其所思,确保学生“无错”原则.二是注重师生互动,教学,尊重学生人格,多鼓励,不挖苦.

我在给学生上第一堂政治课时,通过诠释“政”字的结构组成(由“正”加“反”组成)所蕴含的辩证法思想,给学生表明教师对学生回答问题时对其观点的充分肯定,激发学生在思想政治课上大胆发言,起到了很好的效果.教师提出问题的根本目的,不在于从学生嘴里说出标准答案,而在于激发学生大胆思考,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倘若教师对学生回答动辄就以“错”“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回答不对”这样的语言来刺伤学生,学生又怎么敢把自己积极的见解表述出来呢?这无疑在扼杀学生的创造力.

二、让学生有情感体悟

学习过程是以人的整体心理活动为基础的认知和情意活动相统一的过程.把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有机地渗透到课堂教学内容中去,使之成为教学过程的灵魂,是新的课程改革的要求.课堂教学法要突破单纯地注重传授知识和发展智力的局限,把培养学生积极的学习情感放在至关重要的位置,使学生具有学习的热情,积极主动地学习.因此,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要确立五个观念:①由教师权威转变为师生相互尊重、相互信任;②由强调苦学转变为乐学、激发学生兴趣;③由单纯的说教转变为多向情感交流;④由一味地批评学生转变为让学生品尝成功;⑤由害怕学生在课堂上出错转变为允许学生出错,增强学生的自信,鼓励其大胆发表意见.

三、让学生做课堂的主人

双主体教学理念强调教师是教的主体,学生是学的主体.这就要求我们应把学生放在一个具体的独立人格的平等地位.通过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真正实现师生教学相长.引导师生间、学生间良好的交流与合作,有助于学生养成与人相处、善待他人的良好的性格和集体主义精神,有利于形成并释放整个班级师生共同的智慧,从而促进师生共同发展.

如此思想的实现,要求我们在教学过程中注重以下几点:①变“一言堂”为群言堂,尊重学生的差异,让学生充分参与,积极表现,在讨论、辩论中,使每个学生都充分发展.②克服死记硬背,提倡导趣、导疑、导思、导创,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甚至是奇思异想.③改变“满堂灌”和“满堂问”,激励学生勤思、多问、多练习.


四、让学生有实践、成就感

学是为了用,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培养学生学会用所学的知识分析社会现实问题,既有利于巩固书本所学知识,又能起到拓宽学生视野,掌握科学方法,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例如,《镇江日报》曾报道:镇江新区有一家絮凝剂涂料企业要投产,因靠山风景区而被制止.某塑料袋封加工厂意欲建设,因为该企业仅位于居民区附近而被有关部门否决.考虑到这一案例就发生在学生生活的周围,我曾组织学生一方面对其中情况作进一步的了解,另一方面用所学知识分析论证政府对此事处理的正确性.交流中发现学生不仅充分地运用了课本所学知识,而且还搜集了很多相关的信息.对国家环保政策及其实施有了更清楚的了解.通过交流讨论,学生对环境保护和经济发展有了更深的认识,进一步确立了可持续发展的观点.教师的充分肯定,使学生有了成就感,品尝到了学习的成功.

五、开放激活学生思维

陶行知说过,“读死书,死读书,读书死”.传统的教学由于过分强调教学的预设和封闭,从而使课堂变得机械、沉闷和程式化,缺乏生气和乐趣,缺乏对智慧的挑战和对好奇心的刺激,使师生的生命力在课堂中得不到充分发挥.要改变这种状况,营造创新学习的课堂,教师首先要在备课中充分挖掘教材,在尊重教材内容的基础上,大胆糅合自己的个性思维.同时积极鼓励引导学生主动预习,对教科书进行大胆的自我理解、自我解读,对课本大胆质疑,勇于创新,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和独特见解,使学习内容开放.其次,在教学的过程中要充分认识到学生是一个个具有主观能动性的人,他们带着自己的知识、经验、思考、灵感、兴致参与课堂活动,从而使课堂教学变得丰富、多样和复杂.再次,教学评价要开放,即克服单一化,体现多元化,从学生的思维角度、能力发展、个性的展示等多位评价.

六、通过问题激发学生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疑问”能产生认知上的冲突,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创新.问题不仅是激发学生求知的前提还是学生理解和吸收知识的前提.

但问题意识不是天生的,问题意识的增强和提高需要培养和激发.事实上,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意识都处于潜在而缺乏动态表现的状态.调查表明,大多数学生是不敢或不愿提出问题的.试问这样的学习又怎么能使学生产生兴趣呢?

探微思想政治课堂的有效生本策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生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刊物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教学过程让我深切地感受到,教师要特别爱护和尊重学生的问题意识,和学生保持一种、平等、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消除学生在学习中、课堂上的紧张感、压抑感和焦虑感,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气氛中披露灵性,展现个性,努力培育适宜激发学生问题意识的环境.现代教学理论要求教师应成为学生发现问题的引导者、探求问题的启发者、解决问题的合作者、创造性思维的激活者,而不再是带着问题进课堂,留下答案出教室的灌输者.笔者认为主要应把握四个环节:①引导学生察觉问题;②培养学生提出问题;③组织学生辨析问题;④促进学生探求新问题.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正是其学习兴趣的最大体现.创新和成功也正是从此开始的.

(作者单位 江苏省镇江新区教研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