价值与“生活”的关系

点赞:10215 浏览:4380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价值是一种,市场经济的发展贯穿着价值,因为有了价值,市场经济得以生产运作,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价值的选择与价值的追求,必然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价值就是对于人来说的价值,没有了人的存在,价值就不再有价值.人的价值也必须在“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生活”的过程,包含着交往的过程,也是价值交往的过程.在“生活”的场域中,价值体现了作为衡量尺度和评价标准的双重作用.

关 键 词 :价值;;超越;生活

中图分类号:B1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2)20-0036-02


一、价值的产生

古代哲学与科学没有分开,哲学即是科学.随着科学技术发展,到近代科学从哲学中分离出去,古代哲学到近代哲学完成了由形而上学到认识论的转向.随着科学的进一步发展完善,各门具体科学形成了完善的知识体系和研究方法.近代哲学由认识论再次转向,但现代哲学的发展呈多元的趋势,有语言哲学即分析哲学转向:认为语言承载思想,语言即是逻辑;有后现代的转向:认为科学的现代已经完成,科学带来的种种弊端,需要通过后现代重新审视;还有价值转向,认为哲学应该回归对于人的关怀,贴近生活,研究生活与价值的问题.

价值的出发点是什么呢?王玉樑先生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价值,是在主客体之间的关系基础上产生的,主客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是价值产生的基础.主体与客体是相互对应的范畴,二者相互联系、同时产生、相互作用、相互改造、相互促进、相互转化.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基本关系是实践关系、人事关系、价值关系.”[1]26

二、什么是价值

价值是一种,市场经济的发展贯穿着价值,因为有了价值,市场经济得以生产运作,并向着更高层次发展.赵润琦先生认为市场经济价值的背后透着人性的各种.现代社会是以分工和社会大生产为基础的,人们的各种生活方式和生活环节必须依赖市场的存在.社会生产的物质产品包括食物、衣物、住房等等;它们首先要满足人的生命存在需要的问题.精神产品:有音乐、书籍、游戏等等;满足人们的精神愉悦或者享受的需要.市场经济的运行是在不断创造满足的产品,有些产品还能激发创造人的更多.市场经济是的经济,是市场经济运行背后的根本动力.

有的人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需要的满足,有的人认为价值是客体对主体的作用.价值是一种评价标准,来自于主体对待客体.比如,一件事情我们要不要去做,如何取舍,有没有价值?一个事物要不要得到,值不值得?什么是我们要做的,什么不是?什么是我们的需要,什么不是?在我们的意识中必然存在一个评价标准,来帮助我们选择,这一选择标准就是价值.价值还应当是一种评价量度,比如,一个事物的价值几何?另一个事物的价值几何?如果只能选择一个事物,二者比较,当如何取舍?这时就出现一个价值量的问题,哪个事物的价值量对我们来说更大,我们自然会选择价值量更大的一个.

价值是一种尺度,是一种评价,也是一种导向.尺度和评价和向导,是一个事物的发展不同阶段的体现.价值是对一种事物的尺度的度量,在度量的基础上进而形成一个评价,有了这样的评价,就必然产生一种导向的作用.

价值不管是作为、作为尺度、作为评价还是作为导向,是人的主观概念,属于价值观念的范畴,一个甚至多个价值能够对一事物产生价值观念.不同事物的大量观念的集合与抽象则形成价值观.

价值的选择与价值的追求,必然存在于人的“生活”之中,价值就是对于人来说的价值,没有了人的存在,就不再有价值.人的价值也必须在“生活”或者社会“生活”中得以实现.道家认为生活是对超越价值的追求,而儒家认为有价值的生活是完成使命.人类中心主义者则是以满足人类自身的生存和发展为基本点作为衡量价值的尺度,因此,价值是人的价值.当下,科学技术的发展,所带来的一系列负面效应,环境生态破坏:全球气温变暖,一些动植物濒危消亡;我们的社会快速进步发展带来的公平和正义的问题;全球化带来的不同文化的冲突和融合,都是由价值问题引起,并亟待解决的问题,我们需要用全新的价值重新评估这一切,指导“生活”.

三、什么是“生活”

1.什么是“生活”

首先,“生活”的主题必然是人.生活是一种人的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同时又受到客观现实条件制约的实践活动,生活也是一个辩证的否定过程,也即是逐渐走向消亡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对“生活”作出这样的理解:生,即存在表明此时此刻存在的状态;活,是一个主观与客观物质交换的实践过程.生活二字连起来就是人的不断的或者持续的存在同时与客体进行物质交换,同时不断被否定的过程.就整个人类社会的发展而言,也依然会遵守马克思揭示的事物的发展辩证过程.世上没有恒久的事物,因此,整个人类社会也是产生——发展——消亡的历史过程.尽管作为人和社会的“度”一定会消亡,但我们也不要悲观,一方面我们的社会还很年轻,还处在刚刚起步发展时期,还有很长的时间来面对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必然消亡的仅仅是作为“人”和“社会”存在的“度”.度在马克思、恩格斯那里是作为保持一个事物质的量的单位,在这里我们要引入一个更广泛更深的“度”.就人来说,人之为人,不是其他动物或其他物,不仅仅是量的因素还有质的因素.因此我们所说的“度”是不同质的积累产生的更高层次的质变,是度的“度”.人和人类社会是具有主观能动性的客观存在物,历史并非完全决定了的,社会历史因素和制约我们的“度”走向消亡,但我们可以通过不断地努力奋斗,不断地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在我们所谓的“度”消亡前,突破“度”即超越“度”或者成为另一状态种存在.成为一个新的、更高层次的“度”.这个新的“度”意识存在的破而后立,如此存在的超越,智慧的意识才得以恒存,但是这样的恒存又是以不断消亡的“度”为代价的,恒存是辩证的恒存,是有限和恒久的辩证统一.

价值与“生活”的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生活”的场域内,我们清晰地认识到或者理智告诉我们,我们要不断超越,以超越自身的度为终极目标.超越自身的度是以存在为目的的,因此超越是的,但是超越的过程必定是理智的,人需要通过意志来强化自身,强化自身的过程有必然走上一条扬弃的道路,超越是一个一步步褪尽,用理智涤荡净的过程.但没有存在,理智的承载也会自然消解.因此,在被理智取代涤荡的过程中,超越自身的度,二者辩证统一,理智,理智.存在就是要那理智,存在也理智;即是理智,理智也是;但既不是理智,也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