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秦的“天道”与朱熹的“理”的区别

点赞:26555 浏览:1202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先秦的“天道”是一个广泛的概念,是本体,无形无名而有精有信的范畴.理是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朱熹的“理”与先秦的“天道”的不同,主要就在于有人事之理的含义.本文从角度、背景、目的三个方面进行分析,来认识二者的不同,发掘其哲学意义.

【关 键 词 】天道;理;区别

“道”是中国哲学所独有的一个重要范畴,在西方哲学中找不到与之相应的称谓.中国哲学正是因为有了包括“道”在内的一系列范畴才形成了与西方哲学不同的特点.“道”来源于《左传》和《国语》,“道”已经作为一个一般的概念来说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并且在这种说明中体现着自然和社会相统一的思想.而老子的贡献则是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把“道”由一个哲学概念明确上升和抽象为一个统摄宇宙和人生的最高本源或本体概念.后来有了新的发展,但道教所说的道,与道家所说的道没有本质的不同,也是一个即本源又本体、无形无名而又有精有信的范畴,而且把形而上与形而下打成了一片.与道家相比,儒家的“道”在孔子那里主要是一种政治理性原则,在孟子那里也基本上是接近于政治合一的理性原则或行为准则.荀子同样认为,道是治国的根本原则,其内容是礼、义、辞让、忠信.先秦儒家所使用的道范畴的内涵基本上没有变化.总之,与道家、道教相比,儒家的道概念抽象的哲理意味是比较弱的,理学要发展,就不能不在理论的抽象性上赶超道家、道教和佛教.但从儒家的主场出发,把它与实际的社会人事联系起来,赋予“道”和政治的内容,强化道的规范、秩序的意义.

理,是朱熹哲学体系的核心范畴,他的整个哲学体系就是以此为核心并从此推衍出来的.可以说,先秦的天道和朱熹的理,都是“人与天―也”即天人未分,是超验地就天道而论天道.物、性、命、心的问题,只能在把“理”论贯彻落实到形而下的层次.

我们来探讨先秦的“天道”与朱熹“理”的区别.

一、先秦的“天道”主要是从自然的角度来说的,朱熹的“理”是从的角度来讲的.

先秦的道,主要是从自然的角度说的,道也就是天道.《老子》的“道”就是“天之道”:“天之道,不争而善胜,不言而善应”.从老子的“道法自然”引申出来的天有客观规律之意,稷下道家进一步阐述了天道的特征.“天之道”表现出有一定规定性的规律性,体现出一定的秩序.


朱熹在前人的基础上,提出了“理”的概念.最初仍源于道家,理学家所说的天理是从道家、道教的“天道 ”出发,借鉴道家、道教把道与德相统一起来的思维架构,并与道家、道教用“理”表征既成秩序的观念相结合,在社会领域强化其准则、规范的内涵,形成了“天理”的范畴,并把它作为最高的哲学范畴.

朱熹继承了二程的这一思想.他把“天理”简化地说成为“理”.庄子说道“自古以固存”,朱熹也说理自未有物消尽后都还存在.“理”是万物的根本,是人们应该自然而然地遵循的,只有如此才能参天地、赞化育而无遗一物.在道家、道教的道与理、道与德的关系架构的影响下,二程把道家、道教的天道、范畴转化成了儒家最高的哲学范畴天理,朱熹接着进一步完善,最终完成了理范畴的界定,从而成功地把理最终确立为自己哲学体系的根本范畴.

二、两者的背景不同.

先秦的“天道”产生于春秋时代,是社会思想的大变革时代.变革的特点,表现为中国思想经历的一个不断的去神秘化的理性化过程.去神秘化,是相对于西周天命论等传统宗教信仰而言的.西周天命论,系因袭损益殷商宗教观念而成.殷人的信仰,有一个特点:王与天神不直接对话,他们的沟通,须通过祖神这个相似度检测.构成传统宗教天命论的各种要素,特别是其中的天、人诸要素,也因此种分化而得到了相对独立的发展.老子正是为了反思传统天命神学和春秋时期的两大思潮,才提出了这一哲学概念.

朱熹“理”有深刻的社会背景.朱熹出生在金兵南侵,朝政不稳的动荡年代,社会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相互交错、尖锐复杂,他的车工长过程饱经战乱所带来的疾苦.北宋中期之后,由于朝廷实行“不立田制”、“不抑兼并”的政策,使土地兼并之风极为盛行,全国70%以上的耕地集中在少数人手中,造成“富者有弥望之田,贫者文艺卓锥之地”的现状.田赋地租和各种苛捐杂税越来越多,繁重的赋税徭役也都转嫁到农民头上,直接导致了阶级矛盾的日益尖锐,农民起义不断爆发.目睹这种情况,朱熹在任官期间,认识到“竭泽而鱼”,会激起农民起义,激发阶级矛盾,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动荡与政权的不稳.由此可见,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欲观的提出,是旨在抑制穷奢极欲的贵族豪强的.当然,他也抑制了穷苦百姓的不满情绪和反抗意识,从中可以看出他的根本目的是维护封建统治的.

先秦的“天道”与朱熹的“理”的区别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西方哲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学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三、两者的目的不同.

先秦的“天道”是先秦的思想家在无意识之中回答一个问题,天地宇宙最初是从哪里产生的?人是从哪里来的?他们要寻找一个最终的本源来作为任何万物的开端,要寻找一个最高统摄物来说明宇宙和人生.孔子同他的弟子所说的“一以贯之”之物,墨子所讲的“同归之物”,屈原苦苦追索的“遂古之初”、“上下未形”的本然状态,都是这种寻找和探究的结果.老子远远早于屈原,也早于孔、墨,他也对此进行了思考,并且在这种思考和探究中一步一步地找到了“道”,即“天道”.

朱熹作为封建统治阶级的思想家,他的思想和著作是为维护封建统治怎么写作的.在某些方面批评过当时的统治者,揭露过当权政治的腐败,抨击过社会的某些不合理现象,也提出过某些改革的主张,为此他触怒了封建统治者,其学说被禁,官职被降.朱熹的思想的理论价值随着时间的推移,愈来愈显示出其维护封建统治的重要作用.突出的有以下两个方面:

第一,安定人心.第二,维护封建社会秩序.朱熹的“存天理”,包含着人们应该按自己的等级地位做应该做的事情.所谓“灭人欲”包含着人们应该按自己的等级地位不做不应该做的事情.

总之,先秦的“天道”,对于中国哲学来说,是其思考宇宙和人生的第一步,如何进一步把外在之道转化为内在之性,即所谓“化知成识”,从而使人成为掌握了物质世界本质和规律的圣贤,实现外部世界之理与人的内在之性的统一.中国哲学还要走到治国安民的社会实践这一层次和境界.而朱熹的“理”是唯心主义之集大成,把人的德性对象化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中,具有人事之理的含义.探索先秦的“天道”和朱熹的“理”的区别,对认识中国哲学的发展,理解中国哲学的脉络有非凡的意义.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文明历史,中国哲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的精华,它形成了不同于西方哲学的思维路数和基本特点.从“天道”到“理”,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哲学是以人为本的,希望未来能解决更多的实际问题.

【参考文献】

[1]孙熙国.先秦哲学的意蕴[M].华夏出版社,2006.

[2]孔令宏.宋写作技巧学与道家、道教(上、下册)[M].中华书局,2006.

作者简介:李红斌(1977―),男,汉族,河南滑县人,西南民族大学政治学院201中国哲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近现代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