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一首诗来临:闲《前世》

点赞:5561 浏览:203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诗是瞬间的产物.我早期的一些短诗如《前世》《丹青见》等,真正从笔墨落到纸上的时间,都不过短短十几分钟,而且一旦生成,再无一字甚至无一处符号的变动.然而,为这“瞬间”所做的准备却懵懂而长久.如同一个泡沫从累积千年的池塘上突然升起并猛地破裂――谁也讲不清这神秘的过程中发生了什么,瞬间的裂变因某种微不足道的机缘而到来――事实上,在写《前世》时,我正趴在窗台上远望,冷不丁地听到楼下莫名的某处传来隐约的小提琴曲《梁祝》,心忽一动,遂有此诗.

真正值得一谈的,是内心的“累积”.这种累积到底是些什么?十多年我一直讲我的主张,即在中国诗歌的本土性之上建筑它的当下性.我对汉诗的本土性有个概述:“重视形体的,音律的;重视隐喻和寓言的;以意象诠注生存状态的;重视生存状态而轻视生活状态的;重胸怀而轻反省的;个体生命隐性在场的;对自然与人世持适应性立场的;依存闲适性而轻视批判性立场的;重视修辞的.”仍有些片面,但有一点是明了的:批判性的匮乏,是本土性中的最大问题.庞杂的本土性,里面有许多我们需去打破与扬弃的东西,需要我们的写作实践予以清源与修正.而且,我大声呼唤本土性的两大特性:“情感抒写”与“关注现实,诗以载道”.当代汉诗写到今日,对“后现代性”技艺的追索势如破竹,极端的语言探索已经够多,似乎“写抒情诗”与“写关注现实与民生的诗”,成了两件最见不得人的事儿.有此两项,就不“先锋”了.“文以载道”也成了诗性之不独立、诗人之不独立的可耻标识.今天我要将“情感抒写”与“关注现实,诗以载道”这一直以来的汉诗的两大传统,作为本土性最紧要的两项.我不仅要“诗以载道”,而且要载更多的道:载批判现实主义的道,也载东方哲学的道;载街头政治的道,也载生存之鸡毛蒜皮的道.

我的诗歌主张只有两句:一是“本土性在当代”,二是“诗哲学”.我的诗哲学就是东方式哲学与日常生存的共生体,原因很简单:我就是这样活过来的,也必将这样活下去.这里涉及到一个基础性问题,即传统是什么?我觉得对当作者来说,它是一种资源.我曾说“传统是某种资源的总和”.而且,这种资源从未远离我们当下的生活,就像古老的二胡声、埙的声音混生于电子合成音乐之间一样.它不应被作为某种写作的指向而特别划出.现在许多人在提什么“恢复传统”,我觉得,这是个无稽之谈.它只是一个资源而已,你如何去“恢复”它?更重要的是,“传统”对我意味着一种方法论.比如《前世》这首诗,如果仅仅只是用当代语言方式复制一下梁祝化蝶的场景,有什么意义呢?梁祝只是一个工具、一块矿石.梁祝故事中的物我置换(化蝶)、指称移位、共时性,等等方法,即使用在今天的写作技艺层面,也算是高超的手法,只是许多人看不见这种方法而已――从这个角度,“梁祝”这个意象与“基因突变”这种当代概念――处在同一个平面上,于我无别.我拿来就用.方法不执著于新旧,都是个相对性的东西.关于传统,我在《黑池坝笔记》中还有个提法,即“传统,是必须与之对抗才能看得清的东西”.阿莱桑德雷曾说,传统与革命是同义词.我想他的言下之意,大概讲这两者是一个共生体,互相抵制又相互生成.传统的敌人,从来就不是“反传统”,而是“伪传统”――所以上世纪80年代时,我对四川等地一些诗人搞三寸金莲、中药瓦罐之类的所谓传统极度厌恶,看看那些,就晓得“伪传统”为何物,此物又是多么叫人厌恶.在日常写作中,“传统”于我们,就是一种信手拈来的方法之库,它是古老的也是新鲜的,它活力四射――重写某些古典意象,绝非文化考古意义上的复制品.往更开处说,写作动力的基础――体验,也无所谓什么时间意义上的传统或现代.马知遥博士说,《前世》这首诗有我们的“熟知”与“惊醒”,我觉得很有趣:熟知,说明它是我们生活的一部分,不处理它你去处理什么?但处理熟知的事物也意味着文本的冒险,力道不足易出庸本,可一旦有了新意,那就是双重的新意,所以才有惊醒.正如盾钝化了,就需要矛的双倍尖锐,就是这种逻辑.我不太愿意再谈“传统”二字与我诗歌的联系,是因为眼下许多诗人或评者对“传统”二字有着我不能认同的理解与过多的附会.在这方面,我看到许多有气无力的争吵,不是争论――这是一个基本判断:当代诗坛无论从语言学还是从哲学层面,都处在一个“思之不足”的状态.首先体现在许多人对“传统”与“反传统”的简单而粗暴的理解上,他们总喜欢把本来就生于一体的两样,以偏执于新旧之分的简单方式硬生生拆了开来,甚至将这种区别滞留在对写作对象的简单归类上.从这个角度看,《前世》是传统的,更是反传统的.

当一首诗来临:闲《前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统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6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一首真正的诗歌总是有许多“入口”.解读《前世》这首诗的文章非常多,我所读到的就不会少于十万字,这么多朋友喜欢它,我很欣慰,他们都有自己的“入口”:甚至有许多人不把它当做一首情感之诗来解读,有人只从其中的一句“要为敌,就干脆与整个人类为敌”来谈现实与超现实的关系,我觉得很有意味.是读者的阅读与误读,创造出一首诗的无尽空间,所以,关于《前世》,作为作者我已经说得过多了,我更愿意每个人从这首小诗中发现他自己的空间.

作者:陈先发,著名诗人,新华社安徽分社常务副总编.

编辑:吕晓东E-mail:lvxiaodong8181@163.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