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方法与主体性哲学的困境

点赞:4621 浏览:1496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黑格尔《美学》因其强大的哲学思辨能力与体大思精的构架,一直以来被视为美学史上的经典名著,但是黑格尔在致力于运用科学方法论证问题的过程中,也经常会对科学方法本身产生质疑与困惑.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凸显的研究方法与结论之间的悖论,即方法的科学并没有保证其观念的正确,从而对“主体性”问题进行批判,由此指出黑格尔主体性哲学的困境.

关 键 词 :研究方法;困境;自由理性;主体性哲学

黑格尔在《美学》中对研究对象与研究范围的清晰界定、根据研究内容对研究方式的甄选,在概念基础上给出的分类,其界定之准确,分析之严谨,思考问题之全面细致,展示了强大的哲学思辨能力.与此同时,黑格尔在理性的思辨中也充满了精致瑰丽的文学性表述.因此,黑格尔的《美学》一直以来被视为体大思精的美学经典著作.但是,黑格尔在分析具体问题时仍然存在问题,即方法的正确并没有保证其观念的正确.本文以此为切入点,分析黑格尔在《美学》一书中研究方法与结论之间的悖论,从而对“主体性”问题进行批判,指出黑格尔的主体性哲学的困境.

一、黑格尔的困惑:

科学的方法能否保证结论的完善

一直以来被认为是德国唯心主义集大成者的黑格尔在研究艺术哲学具体问题时,非常注重研究方法的科学性.在《美学》一书中,黑格尔坚信科学的方法能保证问题研究的正确性,但在分析具体问题时,黑格尔不时感到怀疑.因而在一些问题上,黑格尔也没能把问题解决,而是将其悬置存疑.在序论中,黑格尔在论及如何用科学方法研究艺术哲学问题时就充满了怀疑与不确定.

黑格尔《美学》一书的目的是用科学的方法研究美的艺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就必须从研究艺术美的概念开始.”[1]但问题也随之而来,我们从哪里得到这种概念呢?“按照哲学方法,必须证明这个概念是真实的,必须证明它是必然的.”[2]“对每门哲学进行孤立的研究,都必定遇到两个问题:第一,这个对象是存在的;其次,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3]“一般内在界的观念和知觉的对象是否存在?这种对象是否由主观意识创作的:主观意识把这种对象摆在自己面前省视的方式是否符合对象的自在自为的实质?这种疑问引起了人们提出一个更高的科学要求,就是:纵然我们好像觉得一个对象是存在的,或由这么一个对象,我们还必须按照这个对象的必然性来把它加以说明或证明.”[4] 与此同时,还必须回答一个问题:这个对象究竟是什么.

在这里,黑格尔就提出了对一切个别部门的哲学如果孤立地进行研究,所遇到的难题:如果要说明对象的必然性,就必须证明它是某些前提或先行条件的结果,这些先行条件,如果按照它们的真实概念来推演,就会以科学的必然性生发出我们所研究的对象的概念.但现在是从研究对象的概念以及这概念的实在性出发,而不是从研究对象的概念按其本质所为推演根据的先行条件出发.所以,“作为一种特殊的科学对象,须先有所检测定,而这个检测定却不在我们的研究范围之内,而是另一门科学的内容.因此,只能采用阙疑待查式地采用对象的概念”[5].艺术和美的概念是由哲学系统提供给我们的一个检测定.“我们现在既然不能讨论这个哲学系统以及它和艺术的关系,我们就还不能以科学的方式来认识美的概念,我们能做的只是掌握这个概念的一些因素和一些方面.”[6]这引出了一个问题:科学的方法能确保结论的准确?但这个问题本身又引发了一系列问题:为什么科学的方法能保证结论的正确?这种思维方式是怎么来的.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思维模式?科学主义的有限性是什么?问题出在哪里?黑格尔在《美学》中并没有给出解答,而是把这些问题留给了哲学史.

二、黑格尔的“主体性”问题

黑格尔在序论第三部分艺术美的概念分析艺术作品作为人的活动的产品时提出了人的自我意识.黑格尔在这里谈到了人实现自身的两种方式.其一,人要观照、认识自己,并把外在的观念内化为自身的一部分;其二,人要把自身的思想、观念投射到外界事物中去,在对外界事物的改造中直观自身,以实现人的本质力量.也其实是一种对人的主体性的肯定与褒扬.

“人以两种方式获得这种对自己的意识:第一是以认识的方式,他必须在内心里意识到他自己,意识到人心中有什么在活动,有什么在动荡和起作用,关照自己,形成对自己的观念,把思考所发现为本质的东西凝固下来,而且在从他本身召唤出来的东西和从外在世界接受过来的东西之中都只认出他自己.其次,人还通过实践的活动来达到为自己(认识自己),因为人有一种冲动,要在直接呈现于他面前的外在事物之中实现他自己,而且就在这实践过程中认识他自己.人通过改变外在事物来达到这个目的,在这些外在事物上刻下他自己生活的烙印,而且发现他自己的性格在这些外在事物中复现.”[7]


黑格尔在这里强调的“自我意识”与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谈到的“欲求能力”非常相近.康德说:“欲求能力等不是那种(通过感性的驱动而)使人依赖于欲求的能力等人以为能够给予他自己的那种价值,并且是他所做的事中,在他不是作为自然的成员、而是以自己的欲求能力的自由怎样及其根据什么原则来行动中的那种价值,也就是善良意志,才是人的存有惟一能借以具有某种绝对价值、而世界的存在有能据以拥有某种终极目的的欲求能力.”[8]康德不吝惜用各种最强烈的用词,赞誉人的终极目的性.他认为人作为终极目的,在于他是道德性的存在,他的“善良意志”使其具有某种“绝对价值”.

尽管康德与黑格尔这两种哲学的理论形态不同,但他们本质上却同属于主体性哲学的范畴,都是通过对人、对人的理性与自由的本性的理解来达到对现代性的建构.康德的主体性哲学为现代性所塑造的“人”的观念,把人视为目的,而且是宇宙世界的“终极目的”,表现为人为自然与道德立法;在黑格尔那里,则表现为把握了现代社会的“绝对知识”与“绝对精神”在道德、社会国家等领域实现其自身的过程.“既然现代性的自我确证是建立在理性的主体性哲学上,因此一旦这种主体性哲学被否定,整个现代性的理论基础就会被摧毁,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也将被反思.”[9]从这一个意义上,后现代是对现代性的反思与批判.

三、主体性哲学批判

主体性哲学对人的思想与能力的肯定与褒扬是现代性的哲学基础.其主客二分的思维方式所导致的形而下学,是一种以“人”这个主体为本、通过主体对自然客体的无尽攫取以确证主体性的一整套生存方式、价值观念与制度安排.随着主体性的确立,与之对应的客体也建立起来,人与世界、自然已不再是圆融完整的一体,而是割裂的主体与个体两部分.人与世界之间的关系变为“主体”与“他者”的关系.在人的主体性确立之先,人是自然的一部分,人对自然常怀敬畏.但是随着人的主体性的确立,人成为了世界的主宰,人性压倒神性,自然成为人对象化的工具.随着全球环境恶化,能源危机、人际关系物化等问题的频发,现代性的后果不断显现.如何攻破了西方哲学一直以来的形而上与形而下思维模式,为形而上学重新找回其奠基的根源.如何为后现代主义将形而上学解构之后产生的价值虚无困境重新提供形而上学支撑,重新为“此在”的价值找到根据,是当代思想乃至信仰的建设的核心问题.

科学方法与主体性哲学的困境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哲学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硕士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注释:

[1][2][3][4][5][6][7] [德]黑格尔:《美学》,朱光潜译,商务印书馆2006年版,第29页、第29页、第29页、第30页、第31页、第32页、第39页.

[8] [德]康德:《判断力批判》,邓晓芒译,人民出版社2002年版,第299页.

[9] 陈嘉明:《现代性与后现代性十五讲》,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43页.

(作者单位:四川省社会科学院文学所)

本栏责编:石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