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哲学是学校文化传承的基石

点赞:20963 浏览:9479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凌宗伟,中学语文特级教师、中学高级教师、全国优秀校长、《中国教育报》“2012年度十大读书推动人物”之一.做过20多年高中副校长、校长,现在江苏省南通市通州区中小学教师培训中心任职.语文教学主张“遇物则诲,相机而教”,形成了“大气磅礴,细处摄神”的教学风格.近年在各类报刊发表教育教学论文两百多篇,出版有《语文教师的使命》《校长之道和人格修炼》《健康教育》《成长的烦恼》等著作.

我一直主张教师要读一点哲学,至少是教育哲学,尤其是做校长的,多少得有一点哲学阅读和哲学思考.一个校长不懂点哲学,就不可能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没有自己的教育哲学,就不可能在自己的管理行为中形成一所学校的学校哲学.而一所学校没有自己的学校哲学,就只可能揣度上意,根据上面的要求去行事,不敢越雷池一步,也就难以形成本校独特的办学风格.


学校哲学,说起来很深奥,其实很简单.一个称职的校长主要琢磨的就应当是学校的办学理念、办学追求、办学目标.所谓办学理念就是一所学校的价值取向,或者说是学校究竟想把师生引向何方,办学追求就是说想把这所学校办成怎样的一所学校,办学目标就是整个学校的走向,也就是所谓的发展规划.这些就是学校哲学,至于平时经常谈到的“三风”,只是学校哲学下一个层面的东西.

“校风”“教风”“学风”这“三风”应该是在一所学校的哲学思考的基础上形成的,相互之间互为肱骨犄角.没有学校哲学垫底的“三风”往往比较搞笑,要不相互之间没联系,甚至相互抵触与矛盾,要不就没个性,比如“创新”“求实”“勤奋”之类的言辞,拿到张三学校可用,拿到李四学校也可用.

更可怕的是后任校长对学校史进程中积淀下来的学校哲学选择性地遗忘,或者人为地割裂.因为一任校长总是不希望活在前任的阴影下的,他们想要标新立异,显示自己的与众不同.这原本也是人之常情,但是作为校长,你想标新立异,就得有自己的教育哲学.更要紧的是,你要思考如何将你的教育哲学与一所学校固有的学校哲学融为一体,或者如何在原有的学校哲学中增加新的元素.

我任金沙中学校长的时候,悉心研究了学校80年来的发展沿革,将几近被人遗忘的历史重新整理,发现如此厚重的历史文化底蕴必将在某种程度上增强办学自信.

比如,清末状元张謇题写的匾额“以学愈愚”,不就是我所向往的“开启智慧,润泽生命”的教育吗?于是我们将这四个字放大装帧在学校大门屏风墙面上,让它成为学校的校训,请张謇的孙子张绪武先生为学校题写了校名.在此基础上,经过充分酝酿,我们提出了“秉承传统,彰显个性,和谐发展”的管理理念和“让家长放心,让社会满意,让同行认可,让学生向往”的办学追求,从学校规模出发提出了“扁平化”管理的策略,并亲自为学校设计了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校徽.

学校哲学是学校文化传承的基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哲学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1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我做二甲中学校长的时候,就同同仁们从学校的历史、境况、地域等方方面面权衡,寻找这所学校应有的学校哲学内核,提出了“办有灵气的教育,育有个性的人才”的办学理念,“人文关怀、文化立校,效益优先,质量第一”的办学追求,以及“今天第二”的办学目标.可以这么说,没有这些就没有二甲中学的学校哲学.正是在这样的学校哲学引领下,我们在二甲中学五年的学校行为文化建设才有可能生根、开花、结果.如果我们一旦抛弃了这样的学校哲学,行为文化建设自然也就只是一块招牌、一个口号而已.

如果没有从哲学的层面去思考它们之间的联系,就无法解释为什么是“秉承传统、彰显个性、和谐发展”,而不是“争先创优”,就无法理解为什么是“今天第二”而不是“勇争第一”.在我看来,一所学校的文化传承,说到底是学校哲学的传承,不关注学校哲学的学校是不可能有文化的,更不要妄谈传承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