乒乓球运动中蕴涵的哲学

点赞:32709 浏览:15411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从历史和哲学的角度出发,运用文献资料和逻辑分析等方法,对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哲学规律及其重要范畴进行了阐述,对乒乓球运动的演进历程做了较为细致而全新的思考,揭示了该项运动发展的形态、方向,为其向更高水平发展提供理论和方法论依据.

关 键 词 :乒乓球;哲学;辩证法

中图分类号:G8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612(2008)04-0456-04

哲学是一切科学之母,是“方法论”.中国乒乓球队就是以辩证法起家的,也是以辩证法称雄的.上个世纪乒坛老将徐寅生的《关于如何打乒乓球》的讲话惊动了中南海,赢得了近半个世纪“长盛不衰”的辉煌.纵观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史,从某种意义上说,乒乓球就是一种哲学,其发展史也堪称是一部哲学史,蕴涵着丰富的哲学内涵.探讨乒乓球运动中的哲学问题,学会哲学思维方法,对于指导乒乓球运动训练,提高乒乓球运动竞技水平,实现其可持续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同时,该项研究将丰富乒乓球科研领域在哲学问题相关研究方面的科学理论体系.笔者运用辨证思维方法,将自己对乒乓球运动在哲学方面的初潜认识整理成为一个相对完整、明晰的体系,以供乒乓球界及体育界同仁参考.

1乒乓球与物质论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又具有能动作用.

乒乓球运动器材从木板――胶皮拍――海绵拍――海绵胶皮拍,再到今天新开发的胶皮、海绵、各种添加合成纤维甚至金属丝网的球拍,每一次创新无不使乒乓球运动朝着旋转更强、更凶狠快速的方向发展.

器材属于“物质”,技术应该属于意识的范畴,器材决定了一个时期的技术打法、水平.如法国的盖亭和比利时的塞弗,其凶狠近乎“不讲理”的打法创造了辉煌,就得益于当时新开发出的碳纤拍.而当改用大球,合成纤维拍被广泛使用后,这种“不讲理”的打法就风光不再了;反之,球体增大以后,随着技战术水平的提高,技术打法的要求(凶狠、快速)也促使器材进一步研发,大板面、加纤维、中空管技术、空心柄等等层出不穷.

乒乓球运动中蕴涵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乒乓球运动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9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然而,我们在重视工具作用的同时,不要忽略人的主观能动性,不要“唯武器论”,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能弥补器材不足的.“高手”用差一点的拍子能轻松战胜“低手”(相对),而低手用好拍子却不能战胜高手,可见决定因素是使用武器的“人”而非武器.

2乒乓球与辩证法

辩证法是宇宙间的普遍规律,它把世界现象看作是普遍联系和永恒运动变化着的,把世界的发展看作是各种矛盾发展的结果.作为一项世界性文化的乒乓球运动,以它日益增长的对抗性,深刻地体现着辨证的铁律.心理与技术、技术与战术、技战术与身体素质、进攻与防守、速度与旋转、训练与比赛、凶狠与稳健;正手与反手;进攻与防守;近台与远台;美观与实用;技术与意志;强手与弱手、胜与负、继承与发展、学习与创新等这些全部蕴涵于小小的乒乓球之中.

2.1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对立统一规律

2.1.1基本规律:竞技性与娱乐性的对立统一沿着乒乓球运动诞生与发展的主线,可以清楚的发现,竞技性和娱乐性是乒乓球运动所具备的基本特性,竞技性和娱乐性始终是影响乒乓球运动发展的基本因素,正是两者的矛盾运动推动了乒乓球运动的普及与提高.

竞技性不但使得乒乓球运动的技战术不断向更高层次发展,使其魅力得以充分展现,更重要的是,它使得人类的最高需求――自我实现价值的达成,即为乒乓球运动员施展其常人不可及的才华提供了舞台;娱乐性使得乒乓球运动在世界范围内得到广泛的普及.目前国际乒联已有会员国195个之多,是具有广泛影响力的国际单项体育组织之一.“国球长盛”其中重要的一块基石就是“世界上最为广泛的乒乓球群众基础”.“据统计,目前我国经常打乒乓球的人口约有一千多万.”[1]乒乓球运动带给人们的不仅是身体上的健壮,更重要的是一种无语难表的身心愉悦.

在乒乓球运动初期,以及之后相当长的发展时期中,竞技性和娱乐性发展呈现出一种相辅相成的互动关系.但两者反映的是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随着竞技性和娱乐性的不断发展,两者必然在表现形式和方法上出现差异,从而带来了新的矛盾.

一方面,从参与者本体考察,竞技性要求不断挖掘运动者的自身潜能,实现无数个自我超越.为此,技术战难度需不断加大.对于高水平运动员来说,长期的大运动量实践就不存在一般意义上的娱乐性.在常人看来他们的运动行为更具功利性,而这种功利性正是竞技性发展的催化剂.可见,竞技性与娱乐性是对立的.

另一方面,从欣赏者本体考察,高水平的竞赛使乒乓球更具观赏性,人们通过观看比赛真正体验到了乒乓球运动的魅力,激发了他们参与乒乓球运动的热情.而群众乒乓球运动的广泛开展又为乒乓球运动积累了大批后备人才,为乒乓球市场的培育与开发奠定了重要基础.大凡高水平的乒乓球运动员最初的乒乓实践都是从娱乐开始的.因此,竞技性和娱乐性又是统一的.

2.1.2进攻与防守的对立统一进攻与防守是对抗性比赛项目都具有的又一基本特征.乒乓球比赛就是运动员在攻与守上进行不断地较量,在主动与被动(即使在相持过程中,也存在着主动相持与被动相持的问题)、、控制与反控制的过程中,达到取胜的目的.二者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乒乓球运动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但这种对立又不是一成不变的,在一定条件下,它们可以相互转化.认识到这一点很重要,在被动、防守时,要力争先稳住阵脚,摆脱对方的控制,努力争取主动以至得分;反之,在主动进攻时,也不能急于求成或过分求稳,以免不必要的失误或失去主动权.放眼世界乒坛,每当攻防力量对比发生变化时,新的矛盾就会代替旧的矛盾,技战术创新就会发生,乒乓球运动就会不断向前发展.例如,台内球技术的发展与进步,就是由于弧圈球的出现,导致了摆短、快磕、切、撇和撕等台内动作的出现;还是由于弧圈球的出现和压力,发球者一般不发出台的长球,这一心理压力又带动了台内接发球的另一类小技术的发展,如兜、撂、顶、侧切等技术.

2.1.3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对立统一竞技指导的实质是指导者对被指导者的训练和比赛所进行的主观指导.一切训练计划、比赛方案,各种指令都是指导者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产物.而客观实际是指独立存在于指导者头脑之外的且与竞技指导密切相关的客观情况,主要包括:技战术水平、身体素质、心理状态、比赛态势、场地、器材等等.两者共同构成了竞技指导活动的根本基础,它们之间矛盾的解决是竞技指导的关键,这里的关键就在于主观与客观很好地符合起来.

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对立,表现在两者存在着主客观之间的差距、排斥和非同一性,不能自然而然地达到一致.尤其在竞技指导领域,两者存在着相比其它领域更大的对立性.因为竞技指导的主客体均是人,这就使得客观情况具有很大的不确定性,再加之激烈的竞争性,奇谋良策的运用,使得客观情况更扑朔迷离,现象与本质往往相距甚远,在竞技指导领域,即使经验丰富的指导者,也难免保证不出差错.

但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是可以统一的,并非绝对对立,这个条件就是指导者在竞技指导活动中,要正确地把握客观实际,充分发挥正确的自觉能动性,才能使两者在实践中达到统一.主观指导与客观实际的统一,是竞技指导者追求的目标.

中国乒乓球能雄居世界乒坛之巅40余载,与竞技指导者们在研究和深刻认识乒乓球项目竞技制胜规律的基础上,依据主观需要,分析客观实际情况,制定训练、比赛计划与方案,并在具体实施过程中,与时俱进不断加以调控和修正,一刻不停地保持与变化的客观实际相一致的做法休憩相关.在处理竞技指导这对根本矛盾的关系上,乒乓球队堪称是中国竞技体育的一面光辉旗帜.

2.1.4竞技比赛实践中技战术运用的对立统一乒乓球运动属隔网对抗性技能类项目,球拍总类繁多,技术、战术细腻而变化复杂,打法多样,比赛中充满着适应与反适应、控制与反控制的矛盾.转与不转,长与短,快与慢,发力与借力,“奇”与“正”,这些乒乓球技术中相互矛盾的要素,都不能脱离对方而发挥作用.一分球的争夺,除了取决于每板球的质量(由速度、旋转、力量、弧线和落点五个竞技要素所决定)外,更依赖于战术,如发球抢攻、调右压左、拉攻等等,充满了五个竞技要素的变化.一局中有开局、相持、领先、落后的变化,在各个不同阶段,都有相应的控制与反控制、攻防转换的招数,其中充满了斗智斗勇、气势和胆略.而一场球的胜败,有比实力展示各自特长突出、技术全面的打法,有避长击短、抓住战机的打法,有摆脱被动、力争主动的打法.可见,比赛中技战术运用存在着许许多多对立统一的矛盾问题.

中国乒乓球队之所以长盛不衰,其中最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通过实事求是地分析与研究,正确地认识到了该项目的制胜规律,即不同类型打法的“快、准、很、变、转”这五要素之间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

有人说乒乓球是一门艺术.邓亚萍势如雷霆的前三板;丁松如云似雾的攻削结合;老瓦欧洲风格的优美弧圈;马琳威猛无敌的侧身暴冲;王皓魔术般的直拍横打;郭跃华和陈新华的表演赛.这不但是一种动感的艺术,更是一种将五竞技要素和五制胜因素巧妙组合的辨证.

2.2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质量互变规律

2.2.1技术与战术相互促进中的质量互变技术是战术的基础,只有掌握了全面和实用的技术,才有可能运用多变的战术.同样,在比赛中,只有合理地运用战术,才能使技术得以充分发挥.新技术可能会产生新战术.反过来先进的战术又可以促进技术的提高与发展.站在球台前是技术的较量.一条条优美的弧线 ,一个个精准刁钻的落点,一圈圈如云似雾的旋转,只能道出: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没有实力何以征服对手.一回合间比的又是智慧即战术.同样的动作,不同的旋转与速度让对手琢磨不透.同样的旋转与速度,不同的落点让对手东奔西跑.一个“变"字便可改变整个局势.乒乓球有一术语:“动力定型",即高强度的重复练习同一动作使动作固定,这样才能在任何时候轻松自如地做出动作.乒乓球每一项技术的练成都是习惯的养成,这正是量变到质变的过程.诚如杨影所言,王励勤不可战胜的地方就是他球的厚度――弧圈球拉的势大力沉且质量和稳定性极高.邓亚萍在第二次夺得奥运冠军时留下了幸福与辛酸交织的泪水,对着电视机镜头,只说出了三个字“太难了!”.正是这些无数个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推动着乒乓球运动技战术不断地向前发展.


2.2.2乒乓球意识训练中的量变与质变乒乓球意识,是指运动员在乒乓球训练和比赛中的一种具有明确目的性和方向性的自觉心理活动,它是我们在训练和比赛中可免于误入歧途的指路明灯.运动员在训练和比赛中,要具有战术意识、苦练与巧练相结合的意识、判断意识、盯球意识、打摩结合意识、落点意识、变化击球节奏等诸多意识,这些意识的形成与提高是一个困难的过程,但其中仍包含着量变与质变.随着技战术方面的不断积累,队员的意识就会有所提高或增强;反过来,当竞争日益激烈的比赛对运动员的意识提出更高的要求时,技战术训练就需要达到一个新的量变过程了.

2.3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否定之否定规律

2.3.1技术和打法演进的否定之否定乒乓球各种类型打法是在相互制约、激烈的竞争中逐渐演进的,其遵循了肯定――否定――否定之否定不断往复的循环过程.今天的先进技术、打法是集大成于削球、中远台单面长抽、近台快攻、削攻、快弧、弧圈于一体,是一次速度与旋转结合的升华和变革,结束了先前的以快制快、以快制转、以攻制守、以转制转的较单一的制约与反制约,实现了整体制约与重点制约的紧密结合.中国直板快攻打法在其生存发展过程中,也是几经磨难和变革,才有今日的面目.

削球技术曾统治乒坛,随着远台长抽的发展而渐渐没落,完成了“自我否定”;后来的以张燮林、梁戈亮为代表的“削中反攻”完善,蜕变了削球打法,获得成功,是一次“否定之否定”;在弧圈球挤压下,丁松、朱世赫使削球打法带来中兴之势;目前,削球打法又处在低潮阶段等削球打法的发展告诉我们,虽然目前有困难,只要重视积累,促进“质变”,削球打法还是有生存空间的,从施婕、陈卫星、林聚、金景娥身上,我们看到了一点希望,也验证了这一哲学论断.

个人技术的发展、进步,也是如此,有,有低谷,波浪式前进.奥运冠军柳承敏的单面拉、反手攻和反手快推等技术就很好地将金泽洙、刘国梁的、王皓、郭跃华、施之皓、刘南奎等其他直板高手传统的东西融为一炉,转化为他富有个性化特点的技艺、性情和志气.

2.3.2竞赛规则演变的否定之否定在乒乓球运动发展的100多年历程中,竞赛规则的产生、发展和完善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然而它的发展和完善也是一个渐进的过程.每当旧规则暴露出弊端时,国际乒联就会加以研究、思考,适时地对其进行修改和增补,以促进技战术水平的提高,这正体现了对新规则的肯定和对原有规则的否定.新规则执行后,由于乒乓球运动内外部矛盾的不断变化,就会根据实际需要,对规则做进一步的修改和增补,形成新的肯定与否定.总之,乒乓球运动的发展过程也是新规则不断代替旧规则、不断从肯定到否定的交替过程,其最终目的就是促进乒乓球运动的可持续发展.

2.4乒乓球运动发展中的几对重要哲学范畴

2.4.1竞技指导实践方面

2.4.1.1特长突出与技术全面特长是指所掌握特定打法的运动员的绝招,是比赛中运动员得分率和使用率最高的主要技术或手段.绝招往往可以理解为对某个单项技术或组合技术的纯熟应用,炉火纯青的境界.比如前国家队总教练蔡振华的发球、柳承敏的正手全台单面拉、王皓的直拍横打、刘国梁的发球抢攻.又如,在20世纪60和80年代中国队处于两次高峰期时所形成的“前三板”技术,是中国运动员克敌制胜的法宝之一,成为中国队特有的优势.

技术全面是为了适应世界乒坛技术的普遍提高,适应对抗的日益激烈,适应攻防矛盾的经常转换,适应主动与被动的经常交替,适应制约与反制约的需要.“水涨船高”,在特长突出的情况下,必须力求全面.如果说,“风格独特”有赖于特长突出,那麽“具有全面广泛的适应能力,则有赖于技术的全面.

“技术是战术的基础”,技术的全面性决定了战术的多样性.在比赛中,既要给对手造成最大限度的不适应,又要使自己最大限度地适应对手,往往看起来只是战术问题,但实际上还包括技术问题.

用训练学中的木桶理论来解释特长突出与技术全面的关系,我们会得出:技术全面+ 特长等于比赛获胜.中国队在竞技训练中把这两者辨证地统一起来,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2.4.1.2实力与潜力乒乓球比赛是参赛各方竞技力量之间的较量.在这里,竞技实力是指与夺取比赛胜利直接相关的客观力量和主观力量而形成的综合力量.其按存在的状态可分为实力(现实实力、可能实力)和潜力(潜在实力).广义上的竞技实力还应包括指导力量(主要由指导者的知识、经验和自觉能动性来体现).

现实实力是指被指导者,在正在进行的比赛中,所真正表现出来的竞技实力.现实实力具有时效性,只代表当时的实力.可能实力是指被指导者在训练或比赛中,已经表现过的最高竞技实力.潜在实力具有两层含义.一层是指个人潜在实力,即经过一定的训练、改造后,有可能具有的,超过已有最高竞技水平的竞技实力.另一层是指项目可持续发展所表现出的竞技实力,即该项目的后备力量所表现出的实力后劲.

潜力与实力的关系,是基础和表现的关系,是挖掘与发挥的关系.潜力是实力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基础,决定着实力的发展水平.在比赛中,由可能实力向现实实力的转化,是受主客观因素的影响的,存在着动态性和不稳定性.比赛前双方的优劣和强弱,是由可能实力所决定的,但比赛的最终胜负却只能由现实实力来决定.在第42届单打比赛中,享有“双保险”之称的邓亚萍和乔红,主要由于思想上的轻敌,分别败给了“海外乒团”的井浚泓和施婕,就是可能实力强转化为现实实力弱的结果.

2.4.1.3全局与局部全局与局部,是唯物辩证法系统与要素这对范畴在竞技领域的表现.在这里,全局主要指乒乓球训练、竞赛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阶段的集合;局部主要指乒乓球训练、竞赛的各个部分、各个方面、各个阶段.

全局与局部的划分界限不是固定不变的,它随着比赛和训练情况的变化与研究问题的不同视角而可以转化.在这一范围是全局的,在更大的范围就成为局部的;在较大的范围是局部的,在较小的范围就是全局的.

二者的关系是,全局是首位的,局部是次要的.全局统帅、决定局部,局部隶属、服从全局.当然,局部的变化也会对全局产生影响.

中国乒乓球队在世界性的重大比赛中,为了确保各单项比赛的胜利,从全局出发,常选择比较有把握的队员与外籍选手对垒,这就必须牺牲某些局部利益,才能形成全局的优势.再如,那些站在世界冠军背后,默默奉献,甘当铺路石的运动员,都是“牺牲小我,顾全大我”的光辉典范.

2.4.1.4训练与竞赛的因果关系训练与竞赛是所有竞技体育项目中不可分割的两个环节.二者相互联系、相互依存,训练是比赛的基本形式,比赛是训练的表现形式,其实质也是训练过程的延续.它们具有主从关系,竞赛是主导,它展示训练成果;训练为竞赛怎么写作,因此,训练要遵从“从实战需要”原则,可见二者又具有因果关系.

随着乒乓球运动的发展及乒乓球市场的开发,赛事越来越频繁,训练周期缩短,这就要求各国不断探索“以赛带练、以赛促练、赛练结合”的规律.总之,训练与竞赛之间是相辅相成、相互制约、辨证统一的.

2.4.1.5技战术创新存在着偶然性与必然性技战术的不断创新是乒乓球运动进步与发展的核心力量之一.世界著名科学哲学大师库恩认为,“例外”现象的解释才是科学进步的重要依据.从乒乓球运动的起源、直横两种握拍方法、到挡、推、攻再到“弧圈球”等技术的出现无不带有偶然的痕迹.乒乓球其实就是一部“意外”或“例外”的发展史.如长胶打法就是当年张燮林无意中拿来一块废弃的胶皮试打,发现打出去的球比较怪,对手觉得别扭,于是就同科研人员及球拍厂工人共同琢磨、探讨,结果开创了一种新的长胶打法.

偶然中也孕育着必然.将一种看似没有意思的东西,加以关注和研究,注意提炼其中的合理性,培养其适用性,并设法使其系统化、理论化,这才是偶然中的必然.偶然动作的出现与包容,以及对这个动作的系统发现,就是技术“范式”的建立与突破.直拍横打技术、转与不转及高抛发球等技术都是在偶然中提取了必然的结果.在有关“例外球”的发现与培养方面,中国做出的贡献最多.

2.4.2技战术训练方法方面

2.4.2.1多球训练与单球训练多球训练在强度、密度、数量等方面,有利于受训者建立正确的动力定型,形成特定的技巧及特长,提高训练效果.此外,多球训练在提高步法、手感和专项身体素质及培养顽强的意志品质等方面,也具有显著成效.但多球训练只能形成-板技术的熟练程度,只有刺激-反应,没有乙方进攻后的反馈,这点与比赛有些脱节.因此,多球训练应与单球训练有机结合,在受训者的早期和中期训练阶段多采用多球训练,内容方法以重复性训练为主在受训者的成熟期则要减少多球训练的重复性,以想象、创造和随机性为主;在不同训练阶段,多球与单球训练比例可有所侧重,但多球训练不能超过训练总量的1/3~1/2.

2.4.2.2步法训练与手法训练这一矛盾的主要方面在步法上,步法是科学训练的基础.击球的准确性、爆发力、相持能力、连续进攻以及贯彻积极主动、抢先上手、抢先发力的战术意图等,都有赖于步法.步法不好,必然影响手法.

庄则栋指出:“每一个击球动作之起始、力量的来源,无不来之于脚和腿,步法是乒乓球运动的基础,是生命.”

比赛中来球的落点不断变化,正确的步法使自己移动到合适的击球位置.没有灵活的步法是不能适应训练和比赛需要的,相对来说,会影响手法和技术水平的提高.

2.4.2.3有序训练与无序训练有序训练指定点定线按教练要求的基本功训练;无序训练是刺激的出现没有规律,它更符合实战的要求.科学实验结果表明,有序――无序――有序――无序的安排,基本功上升快,比赛能力会逐步上升.无序――有序――无序――有序的安排,早期比赛成绩好,但上等级慢,基本功不扎实.因此我们在训练中应遵循从简到繁,从易到难的科学训练原则.在基础阶段训练,以有序训练为主,配合无序训练;而在提高阶段应加大无序训练的比重,训练的目的要带有很强的针对性,在无序中体现有序,这样训练才能有利于运动员技术水平的提高,才能符合实战要求.

以上这些范畴并非是贯穿乒乓球运动发展过程中的所有范畴,只是相比较而言,笔者认为他们更显重要,不能不研究而已.

3结束语

从以上论述分析中可以看出,哲学规律揭示了乒乓球运动发展演变的进程,为乒乓球运动技战术创新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也为中国乒乓球长盛不衰提供了强有力的科学理论支撑.哲学思维为乒乓球运动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科学、基本的分析方法.运用哲学分析现代乒乓球运动,能够使教练员站在较高的层次上看待乒乓球运动发展中存在的诸多现实问题,从而寻找到更加科学、更具有创新意义的途径和方法.创业难,守业更难,尤其是对中国的国球来说,要在今天世界体育潮流和中国经济潮流的汇合点上寻求生机与发展更是难上加难.充分地认识哲学规律,运用辨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意义可见一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