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德的卢梭情结

点赞:19767 浏览:927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康德深受卢梭思想的影响,不论是他的历史哲学的目的论还是自由主义学说的起源抑或是道德哲学中都明显可见其中卢梭的痕迹,然而这种影响对康德思想而言不仅仅表现为继承和发展而且还表现为震撼和挑战.康德和卢梭在思想上有着千丝万缕的不可割舍的联系,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康德.

[关 键 词 ]康德;卢梭;历史哲学;自由主义;道德哲学

[作者简介]郭娇娇,浙江省委党校2008级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浙江杭州311121

[中图分类号]B51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2728(2010)05-0054-03

康德深受卢梭的影响,卢梭的《新爱洛绮丝》《社会契约论》《爱弥儿》都没能逃脱当时蛰居于东普鲁士哥尼斯堡小城的哲人――康德的注意.康德对卢梭的著作必须读上很多遍,以便清理其华文美藻带来的神魂颠倒,而能做到理性的审察.但他的确还是深受打动.据说正是因为阅读《爱弥儿》,他唯一一次忘记了每天下午准时外出散步的习惯,并且他那朴实无华的书房中长期挂着唯一的一幅画像就是卢梭的画像.1764年康德写道:“卢梭是另一个牛顿.牛顿完成了外界自然的科学,卢梭完成了人的内在宇宙的科学,正如牛顿揭示了外在世界秩序和规律一样,卢梭则发现了人内在本性.必须恢复人性的真实观念,哲学不是别的,只是关于人的实践和知识.”从中不难看出卢梭对康德影响之深,但康德对卢梭思想又不仅仅是继承和发展,更多表现为震撼和挑战.这两个在人类思想史上举足轻重的人物思想上究竟有何渊源和异同,这就是本文所致力探讨的.

康德的卢梭情结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政治哲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学院学士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2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题目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一、从康德历史哲学中的目的论反观他的卢梭情结

目的论是康德历史哲学中的一个核心理念,康德用这一理念来统贯自己的历史哲学.不同于其他的启蒙运动者那么倚重人的理性,康德借助先验的目的论来保证历史的发展和进步,从中隐隐透露的伤感基调无疑来源于卢梭主义的影响.对于康德来说,历史本无所谓意义与否,它之所以向人们呈现出一种意义在于它与一预先设定的目的相关,目的支配意义,目的论赋予历史以价值和意义.如果不在历史进程当中设定一个目标,历史向我们呈现出的将是一团漆黑,无章可循,历史中所谓的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只是在设定目的论的前提下才有可能出现.康德认为主宰历史进程的不再是上帝或神的意志而是自然的意志,自然本来就具有自己的发展意图和目标,将天意论世俗化转化成自然目的论,与启蒙思想相关,但又没有过分信赖人的理性,反而对人类理性能力有所怀疑,于是留下了一个不可认识的“物自体”.

卡西尔说过:“18世纪的人们崇仰理性与科学,并从中看到了‘人的无上威力’.人们坚信,只有通过人类理智的全面发展,通过人类理智的培养光大,才能改造自己的精神,并且缔造出新型的、更加幸福的人类.然而,卢梭却打破了这种信念;他在第一篇《论文》中,以对科学和艺术的申诉来对此大唱反调.”麦金泰尔也说:“卢梭的主要长处之一是要求对人类生活的具体罪恶作出解释,这就为用社会学的希望取代神学的绝望拓开了道路.不过卢梭本人仍是一个悲观主义者;从实际经验中发现什么条件是改造社会的先决条件,这本身就可能导致悲观主义.卢梭指明了实行在气候、经济和社会方面应具有什么先决条件,但他不得不得出结论说,欧洲只有一个民族能实行,这就是科西嘉人.”由此不难看出卢梭对于人性和人类的看法是低调和灰暗的.卢梭对人类前景的悲观主义情绪也感染着康德.康德在《论优美感和崇高感》和《实用人类学》中都谈到忧郁气质类型的人,这种人康德无疑是以卢梭为样本的,当康德对这种类型的人充满着敬意时,康德的思想和骨子里也早渗透进了悲观的因子.人在知识领域可以凭借知性为知识立法,在实践领域可以凭借理性为道德立法,但在历史领域当中,康德突然对人性的态度急转而下,几乎对人不再抱有任何希望,悲观到了极点.康德在历史哲学当中之所以提出目的论,很大程度上也是出于对人性的悲观,带着卢梭式的忧郁和灰暗.人心险恶,由如此险恶的人汇集的历史根本看不出会有什么美好的前景,可是康德又跳不出当时时代,认为历史应当有它自身的规律和意义,相信一种总体性的历史观.历史哲学中的目的论在人性的丑陋和历史进步这两端尴尬处境下应运而生.

二、从康德的自由主义思想起源自卢梭来看

卢梭从善良情感出发,用“社会状态中的自由”观念弥补了洛克的“天赋自由”,并且援平等人自由,对17世纪英国自由主义忽视的平等价值进行补充,试图将自由主义彻底化.卢梭从善良情感人手所进行犯人论证,表明他与“法国启蒙时代最具代表的作家”之间“有一道不可逾越的巨大鸿沟”,从而“移动了启蒙运动的重心”,为康德开辟了道路.而康德虽然在思想中还保留着许多保守主义的、威权主义的因素,但不可否认他仍是自由主义思想的先驱之一,康德自由主义开拓性的影响力,不仅仅溯源于他与自由主义在立场上的一致性.更重要的是他在政治哲学中对自由主义的一系列基本原则作出了有说服力的论证,而且这些都可以在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特别是卢梭那里找到其原型,实际上,“在康德的思想中,我们处处可以发现卢梭的影子,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康德”.

在《社会契约论》的开头,卢梭写道:“人是生而自由的,但却无往不在枷锁之中.”从中似乎可以看到卢梭的困惑,人天生应该自由地拥有各种权利,而同时,人又不能离开自然状态,而处于一定的社会关系之中.对卢梭来说,自由不再是至少不仅仅是个人脱离社会永存于自然状态的自由,而是或主要是存在于或通过社会而来的自由.他是这样论述的:“人类由于社会契约而丧失的,乃是他的天然自由以及他所企图的所能得到的一切东西的那种权利;而他所获得的,乃是社会的自由以及对他所享有的一切东西的自由;为了权衡得失时不致发生错误,我们必须很好的区别仅仅以个人力量为其界限的自然的自由,与被公意所约束着的社会的自由.”“除此之外,我们应该在社会状态的收益框内加上等唯有服从人们自己所规定的法律,才是自由.”从中可以看出卢梭的自由是“社会状态下的自由”,并且是由法律规定的.卢梭提出公意理论来保证社会状态的自由,公意即人们整体的意志,自然也包含个人的意志,那么,服从公意也就服从了自己的意志,也等于获得了自由.但萨拜因在分析卢梭自由理论的矛盾时指出,实际上,卢梭是在他的总意志学说和他表面上放弃的个人不可废弃的权利学说之间,任意来回摆动.这说明,只要卢梭不彻底放弃天赋自由的观念,他的“社会状态的自由”观念就不可能彻底建立.

康德在天赋人权上维护了卢梭的观点,卢梭试图超越“天赋自由”代之以“社会状态的自由”也在康德那里得以体现.康德在讨论人的权利时也以每一个社会成员的自由为基础,在此之上阐述他的契约观.并且,“康德的社会契约论基本上是仿照 卢梭的方法”.两者的契约观都表达了国家对于个人自由所施加的压力可以理解为经过人民同意的,是一种自我限制的意思.然而,“康德比卢梭更加坚信从自然状态过渡到社会状态的正当性,肯定正是通过社会契约才建立起人在社会中的自由”.从这可以看出康德对卢梭契约观的修正,但是,康德把其契约观建立在唯心主义的道德学说之上,并与其先验理性相结合,这便从整体掩盖了国家的阶级起源.这样,康德就以这种先验理性为基础,把卢梭的“公意”变成“理性意志”,意图超越卢梭的自由观.

在平等、自由以及人权的学说上,康德和卢梭的思想基本上是一致的.卢梭把平等放到与自由一样的位置,将两者融合起来,认为没有平等,一方就要购写自由,另一方就要出卖自由.而康德在定义公民自由中也渗透出这种思想,他写道:“没有人能强制我按照他的方式而可以幸福,而是每一个人都可以按照自己所认为是美好的途径去追求自己的幸福,只要他不伤害别人也根据可能的普遍法则而能与每一个人自由相处的那种追逐类似自己的自由.”这里阐述着作为社会成员,每个人都应当具有相同的自有权利,臣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在人权上,在卢梭看来,“主权只属于结合为团体的人民,而政府仅仅是写作技巧人,拥有受到委托的权力,而这些权力可以根据人民的意志予以撤销或更改”.可见卢梭的终极关怀在于维护政府之上的不可侵犯的人权,这在自由主义发展史上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对于人权,在康德看来,每一个真正的共和国只能由人民代表的系统所构成,他明确指出,最高权力就存在于人民之中,因此,每个公民的一切权利,特别是作为官吏的一切权利,都必须从这个最高权力中派生出来,当人民的主权实现之时,也就是共和国成立之日.康德极力拥护共和制在于在这种制度中政府有效地代表人民,而人民自己是立法者或主权者.这也同时说明了康德人权论的虽然不及卢梭般革命、激进但也具有相当彻底性.“康德等的全部政治哲学实际上就是建立在把自由作为人的实质这一观念的基础之上的,而首先提出这个观念的是卢梭.”源于卢梭的康德自由主义思想是欧洲自由主义思想史上的重要一环.

三、从康德的道德哲学看他深受卢梭的影响

康德自己曾说过,哲学在于尊重人性,在于恢复人的权利,在于关注人类的福祉,对于这一点的意识,卢梭的启发功不可没.任何一个人不论其社会地位如何,都应该受尊重,都必须拥有尊严,任何人在道德上和人格上都是平等的,建立在这样信念之上的康德道德哲学拥有强大的生命力.


道德思想最集中的表现出卢梭对康德的影响之深.卢梭把道德基础奠基在感性的良知上,更确切地说是建立在人类心灵最初的情感之上,认为这种感情包括自爱心和怜悯心,是先于理性而存在的,自然法的一切规则也正是从自爱心和怜悯心的配合和协调中产生出来的,但后来由于理性的发展窒息了天性,才将这类规则建立在别的基础之上.卢梭在他的《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写道:正是这种情感,使我们不检测思索地去援救我们所看到的受苦的人.正是这种情感,在自然状态中代替着法律、风俗和道德,而且这种情感还有一个优点,就是没有一个人企图抗拒它那温柔的声音等虽然苏格拉底和具有他那种素质的人能够通过理性获得美德,但是如果人类的保存仅仅依赖于人们的推理,则人类也许久已不复存在.卢梭坚信我们在道德评价和选择上可以完全信赖良知,并且这一思想贯穿于他道德思考的始终,在《爱弥儿》中他说道,“良心是最善于替我们决疑解惑的”,“理性欺骗我们的时候是太多了”,而“良心从来没有欺骗过我们,它是人类真正的向导”.相对于卢梭对良知的推崇和信赖,康德以为这种把道德建立在自爱情感之上是获得普遍必然的实践法则,他所强调的一种道德情感不是别的,只是对道德法则的敬重之情,他指出:“道德和自爱的界限是极其分明的.极其截然的,甚至凡胎俗眼都不会不能分别清楚一种事情或属这边,或属那边.”康德还认为,只有当我们遵守道德法则时,我们才是自由的,因为我们遵守的是我们自己制定的道德准则,而如果只是因为自己想做而做,则没有自由可言,因为你就成为各种事物的奴隶.

从《爱弥儿》一书中也可以明显看出,在卢梭的道德思想中,他想把对幸福的追求纳入道德动机之中.然而,这在康德看来,幸福原则永远不能提供足以作为意志法则的准则,即使是以一般人的幸福作为对象.一切以对象作为意志动机的实质性的学原理都是成问题的,都不可能提供真正具有普遍必然的实践法则,而只是提供劝告一类检测言命令.道德的根据不可能在道德法则以外的东西中去寻找.所以,纯粹实践理性的基本法则是:“不论做什么,总应当做到使你的意志所遵循的准则同时能够成为一条普遍的立法原理.”一切有理性者因而必须就依靠这种普遍立法的形式而非实质内容来决定自己的意志.他还进一步强调,追求幸福必然是每一个有理性却有限的存在物愿望,因而也就必然会决定他的的一个原理,但它不可被视作道德法则.实质性的实践规则将使理性没有存在余地,感性的冲动稍稍掺杂到理性之中,就会摧毁它的力量和优越,善恶好坏的概念也不应当在道德法则之前先行决定.

康德作为德国古典哲学的创始人其哲学具有划时代的意义.有人把它比作蓄水池,前人的思想汇集于此,后人的思想则从中流出来;也有人将他的哲学比作一座桥,想人哲学之门就得通过康德之桥,而卢梭即为影响康德至深的一位前人,可以说没有卢梭就没有这样的康德.

[责任编辑:郭竞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