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得见和看不见

点赞:22302 浏览:1049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据说,有一次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在郊外观赏风景,朋友问:山岩中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无关,你认为呢?王阳明说,你来看花树,它才存在;你不去看,山中的花树就不存在.用朴素的唯物主义哲学观点来看,王阳明的这番话自然是谬论.然而,又有多少人与王阳明犯下同样的错误,自己却不知道?

著名经济学家巴斯夏在《看得见的与看不见的》一书中讲到:如果“好人”的儿子不打坏那块价值6法郎的玻璃,这6法郎也不会消失.它可能会流到鞋匠或理发师那里去,同样还是作为资金流转开来.

这两则故事都旨在告诉我们,许多东西我们可能看不见,但并非不存在.如果仅仅按照我们看得见的样子去直观理解,忽略了看不见的方面,很可能会产生错误的观念.

在生活中,我们不仅要看到事物的表面,更要注重看清事物的本质.如果只是一味停留在对事物的肤浅认知上,而不是深入探究其内在实质,往往就会产生种种谬误.

寓言《狐检测虎威》中的老虎就犯了这样的错误,它对动物害怕狐狸的真正原因认识不够.所以说,认识事物的本质是完全有必要的.认识事物的本质就是把我们之前看不见的,通过不断地实践与探索转化为我们看得见的.“格物致知”讲的就是这个道理.只有深刻地探究万物,才能真正得到其中的“知”.致知,“致”是真知,而不是经过一番夸夸其谈之后的一己之见.

看来只知道要格物致知还不够,我们还要知道如何格物致知,怎样的知才是真知.当然,端正自己的态度,正确地认识追求真理的过程是必不可少的.在追求真理的过程中,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犯错误没什么大不了的,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偏执地认为自己的所见所思都是正确的,一条道走到黑.认识本身是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只有在现实生活中不断实践不断认识再不断实践,才能最终检验出真理.


我们要善于拨开事物的重重面纱,让自己能看见前所未见的,还要看得透彻.这样,就降低了我们犯错误的几率,也为我们及时改正错误提供了条件.存在看不见的事物不要紧,只怕有人不想看见,不屑去看见.

(指导教师:周岑)

[评 点]郑文龙

对于事物现象及其本质的探究是高中阶段文科教育的关键环节,因此在高中作文中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来看待问题、分析问题.本文就是此种思维倾向的尝试之一.

看得见和看不见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事物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文章所列举的三个事例之中有两个是直接与高中政治课程相关的内容.其中王阳明“心外无物”的论点正是唯物主义物质第一性的反面例证,巴斯夏的论述则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相关.而《狐检测虎威》的寓言对于高中生而言则更是再熟悉不过了.总体来看,作为哲学原理在生活中的简单运用,本文算是比较成功的.尤其是对“格物致知”的理解,更是难能可贵.

对于议论文而言,作文本身无非是一种载体,它的内容便是它所承载的理念与观点.所谓“文以载道”,本文亦如是.同样,对于王阳明“心外无物”的理解教科书就是标准答案吗?如此一位获得近代日本民族主义者“一生俯首拜阳明”狂热崇拜的先贤哲人竟连最基本的认知水准都达不到吗?如何理解马克思主义与传统学术是值得我们每个人继续深思的问题.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