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改革的哲学

点赞:9974 浏览:43321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2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取得了很大成就,教育成为我国构建和谐社会“软实力”的重要参考标准.我国教育在发展前进道路上有成就也有曲折,这就需要正确理论的指导,而哲学提供的是一种检验问题的路径,可以澄清一些相互冲突观念背后的隐含价值观念,利用哲学的观念和思维模式看待我国教育改革,有意识地指导我国的教育实践十分重要.

【关 键 词 】教育;改革;哲学

【中图分类号】B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52(2011)09-00-

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教育的变迁

当今世界,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知识经济方兴未艾,经济社会发展越来越依靠知识的积累和创新.我国在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经历了重大变化.

(一)中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取得举世公认的伟大成就

20世纪80年代,中国政府决定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作为重中之中,颁布和实施了《义务教育法》.到2000年,实现了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和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的目标.中国政府决定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国家财政保障范围,国家财政新增的义务教育经费至少2182亿元.[1]在中国农村全面、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成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史上的里程碑.

(二)我国高等教育在世纪之交开始迈入大众化发展阶段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教育事业有了很大发展,1998年,全国高校在校生人数也就只有640万人.到2005年,全国高等教育总规模达到23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21%,跨入国际公认的大众化发展阶段.同时办学质量不断提高,科技创新实力显著增强,高等教育成为自主创新的生力军,为中国现代化建设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和智力支撑.

(三)职业教育、继续教育异军突起.

社会的发展过程具有多样性.随着我国人力资源发展具有多样性,出现了工人、农民、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自由职业人员等新兴社会阶层.我国政府考虑到新兴阶层的教育需求,对教育结构进行调整,职业教育发展迅速.2005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当年招生规模扩大到664万人,到2006年达到了760万人,比1978年增长15倍还多.以更新知识和提高技能为重点的继续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满足了人民群众多样化的学习要求,教育事业发展的多样化,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实际需要.

二、我国教育改革的必然性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就必须进行社会主义改革,促进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自我发展.作为发展中大国,我们的教育面临着严峻的挑战,社会的现状和人民群众的需求都要求对教育进行改革.

一方面:教育改革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要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努力形成全体人民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的局面,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实行教育现代化,加快人力资源开发,提高全民族素质.只有通过教育的改革,使全体人民受教育的权利得到切实维护和保障,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精神文化需求.

另一方面:进行教育改革是中国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要求.尊师重教是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人民群众对子女教育极为重视,对现代教育有着强烈的需求.我们还是发展中国家,优质教育资源供给严重不足,这就构成了中国教育当前的基本矛盾和严峻挑战,各种各样的困难都从这个矛盾演变出来.


三、我国教育改革面临的瓶颈问题

事物是不断发展变化的,教育事业的发展过程中,有些困难来自于教育系统自身,也有不少困难的根本原因在于经济体制转型期的政府与社会,教育体制和制度存在很多不适应的地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学校和社会片面追求升学的价值,教育资源不平衡.

中国教育界实施素质教育在许多方面的确取得了新的进展,如课程改革、教师队伍建设、教育信息化、农村办学条件等.但在相当一部分地区,偏好知识灌输和传授,忽视个性发展和能力培养,在社会、学校和家庭甚至地方政府方面形成了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问题.家长不惜花高价甚至找关系让孩子上重点初、高中.这样使得教育资源日益紧张化,质量下降.教育资源的过分集中,十分不利于整个社会教育资源的平衡化.

中国教育改革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教育改革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在职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1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学校定位不准,教育的质量问题令人堪忧.

中国高等教育在大规模扩招以后,预计到2020年,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接近40%时,出现教学资源不能满足入校学生人数的增长,数量与质量之间的矛盾将更加突出.受传统教育模式的影响,社会上仍以全日制正规学历教育为中心考虑标准,职业教育没有被很好的重视起来.致使一些职业学校和继续教育学校在办学方针、教学宗旨、学科专业设置以及师资配备等方面,盲目趋同或墨守成规,缺乏主动适应社会需求的动力和活力.

(三)财政投入不足,教育系统内外之间资源缺乏共享.

多年来,尽管中国财政性教育经费在逐年增长,但对教育的投入比起发达国家仍就很少,中国区域之间、城乡之间的公办教育资源配置不平衡.学校教育体系与社会教育体系之间、正规教育体系内部之间自成系统,自我封闭,教育资源共享程度不高,教育资源浪费严重.

四、突破教育改革瓶颈问题的对策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个系统性的工作.它分为很多部分,各个部分发展好了,才能使整体作用发挥好.教育正在逐渐适应社会岗位群和人的终身发展的多样化的需求.科学利用哲学理论功能有助于我国教育的改革,哲学理论的功能是对一些教育问题论证并提供新的思考方向,帮助人们寻找解决教育问题的方法.[2]我们应该根据新时期的社会情况,从教育问题入手,以科学理论为指导,促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一)立足我国国情推进终身学习型、全民学习型的社会建设

矛盾是普遍存在的,任何情况下都要坚持矛盾的分析方法.我国教育有成就也存在它的矛盾问题.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客观标准,是重要的唯物主义原则,必须针对具体问题寻找解决的途径,教育改革的同时进行创新性的实践.

中国要促进各种正规学校系统与社会文化教育机构的相互沟通,提供各种学习场所和机会,最大限度的方便全民学习.改变传统教育制度和学习模式,建立有利于终身学习的环境,逐渐使学习成为每一个公民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和需要.

(二)以人为本,重视人的个性化教育

马克思、恩格斯在人的起源、人的本质、人的发展和人的解放诸多问题上进行研究.教育的价值离不开人的价值,整个教育过程实际上就是一个个人价值不断提升的过程.[3]我们在进行教育改革时,应重视提高人的价值,在教育中要充分关心人、尊重人、培养人的独立个性和创造精神,提高人自身素质,进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三)政府统筹教育资源、促进教育公平

随着教育规模不断扩展,出现了财政支持滞后,挪用正常教育经费,随时设置专项收费等不良教育风气.政府此时必须明确财政经费分配使用的权责,将公共教育经费的投入、分配和使用向社会公众公开,引入社会监督元素,建立社会评价、公众参与评价等多种途径相互结合的机制,健全教育质量评估和监测的体系,根据不同的教育领域可选取“有所为,有所不为,主动作为”等方式统筹教育资源,对教育资源进行合理、有效分配.

结语

作为不断发展的教育事业,发展过程中暴露一些缺点和不足是难免的,通过理论指导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进行社会主义教育事业的改革.正因为我国教育改革坚持实事求是,采用科学的思路和方法,探索和把握了教育事业的发展规律,使得我国教育事业稳步迅速前进.只要我们从我国国情出发,具体分析问题寻找答案,尊重人民群众,在实践基础上实行适合我国教育发展的新模式,相信我国的教育事业会走在发达国家教育水平之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