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墙》中的存在主义

点赞:4667 浏览:1722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作者简介:靳慧(1983―),女,河北石家庄人,武汉大学外国语言文学学院硕士研究生.

摘 要:本课题欲以20世纪存在主义理论为基础,以《墙》这部小说为主线,通过对小说的创作背景、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及语言特点等方面的研究,从而更深入的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

关 键 词 :《墙》;存在主义; 人学观

中图分类号:I106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026X(2011)03-0000-01

第一次世界大战之后,存在主义开始形成并获得初步的发展 ,海德格尔和雅斯贝尔斯是这一哲学流派的创始人.二战期间,存在主义传到法国并成为影响最大的哲学流派之一.萨特是法国存在主义哲学思潮的主要创始者,他的文学作品往往是其哲学思想的表达方式,具有强烈的存在主义色彩 ,从《恶心》(1938)到短篇小说《墙》(1939),以及他后来创作的一系列戏剧,萨特都将其存在主义思想深深融入文学中,揭示人类生存的严酷环境,突出现实的荒诞和人的选择的意义.

存在主义透露出资本主义社会的世界观所表现出来的巨大危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法国整个社会充满了消极、颓废和悲观失望的情绪,知识分子形成了一种由于苦闷、孤独、被遗弃和找不到出路而玩世不恭、放荡不羁的风尚,于是标榜个人生活存在、自由的萨特存在主义哲学受到了极大欢迎,被当时社会的知识分子当做最时尚的哲学,从而在20世纪50-60年代成为全欧洲最流行的哲学思潮.

萨特是西方存在主义的大师,他的影响不仅涉及哲学领域,也蔓延至文学地带,他用这种艺术表现形式表现自己对哲学思辨的探索.萨特对西方 现代文学有深刻的影响,当然其思想的影响也没有局限于一定的空间中.萨特的存在主义也影响了中国八十年代青年的思维方式以及写作趋向.

《墙》中的存在主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物形象的论文范文文献 大学生适用: 函授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0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论文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墙》的内容很简单,叙述的是西班牙战士伊比埃塔在临死前的境遇以及其心理状况.最引人注目的是故事的结局,伊比埃塔本着以检测供来戏弄敌人的目的,反而害死了队长,令其蒙羞,故事的结局伴随着的是无止境的冷笑声,回荡在灰暗的监狱中.故事以荒诞色彩为基调,然而却相当有力地反映了荒凉的现实,令人不禁感慨世事无常.诚然,《恶心》是萨特成功的代表作,是其哲学与文学相结合最完美的产物,但是短篇小说集《墙》在他整个文学生涯中更具有独特的位置和意义.

一、“墙”的文本意义

在《墙》中,墙的哲学意义和现实意义赋予了它二重主题.在日常生活中,它是一个用于隔离的有形实体.在小说中,法西斯分子以之囚禁抵抗战士,把他们置于自己的控制之下并使之于外界隔绝.“‘墙’在小说中代表了一种隔离(如牢房的墙壁),阻止伊比埃塔对外界事物做出适当、及时的判断或正确的选择”2. 但它的意义又不仅仅如此:“墙”更象征着生死的临界点(法西斯分子在墙边杀游击队员的行径,使之成为死亡的象征―囚徒被处决时位于墙之前).欲死者走进墙即死,求死者远离墙则生,作为隔离实体,墙是不可逾越的;而作为死的象征,生的障碍,墙又是能够被逾越的,关键在于被囚禁者的选择.伊比埃塔处于暂且“生”的位置,若不交代格里斯的下落就进入死亡的阴暗之中;格里斯处于预设“死”的位置,他到处藏匿以躲避法西斯的追捕,随时都有可能被人出卖.若逃亡成功且战友保密的话,格里斯就能够跨越生死的临界点闯入生(伊比埃塔所处的)的域范之中.这一相互关联而又对立的主体产生了互动的可能:伊比埃塔沿着逆时针方向前进,牺牲自己以换取格里斯的自由;格里斯因伊比埃塔守口如瓶即将滑向生.就在临界点这一关键处,由于伊比埃塔错误的选择,两人的命运发生了变化.伊开始反方向倒退,同时牵引格里斯做一致方向的运动,最终两人回到各自初始的位置,谁也没能跨越“墙”这一临界点.呈现出个非常对称的结构.


二、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

我们从“墙”作为生与死转换的临界点中可以看出,短篇小说《墙》隐含了其许多的人学命题和思想.“人学意义”必须从人物形象分析的角度切入,透过人学的视角,在文学与哲学的融汇点上,剖析了萨特的存在主义人学观:人的本质是自由的,人人都有自由选择的权利;焦点是对自由进行反思的一种意识;小说中荒谬的结局充分的验证了世界时荒谬的,人生是痛苦的.

在萨特的文学创作中,他强调人,强调个体的主体性,强调主体的能动选择,是有积极意义的.这和存在主义不无关联,因为存在主义的根本观点是,把孤立的个人的非理性意识活动当做最真实的存在,并作为其全部哲学的出发点.它自称是一种以人为中心,尊重人的个性和自由的哲学.萨特不仅是一位提倡“介入”现实的高产的文学家,同时还是一个积极的观点鲜明的社会活动家.其存在主义思想的传播主要不是依靠哲学理论上的论证,而是通过文学艺术的形式来进行的.这一点有别于同时代的其他哲学家.萨特在经院式的逻辑论证和概念推演之外,成功地将存在主义普及为一种与千万人休戚相关的人生哲学.在他的笔下,存在主义表现为人类面对苦难的反思哲学.存在主义标举“存在先于本质”,“世界荒谬虚无”,崇尚自由,强调“自我选择,重在行动”等.从存在主义无法回避的许多极端化的选择环境来看,它俨然就是对时代苦难的控诉,对人性泯灭的鞭挞.萨特的短篇小说《墙》通过主人公伊比埃塔的境遇,含蓄的表达了他的哲学观―存在主义.萨特从“存在先于本质”出发,推演出人是绝对自由的,人可以自主的选择死亡.人选择的主观能动性使世界充斥着偶然性与荒诞性.

萨特的后半生由思想家变成行动派,存在主义也由20世纪50年代的理论准备上升为20世纪60年代的行动指南.在某种意义上,萨特的身上流淌着法国文人斗士的传统血液.因此研究萨特的存在主义代表作品《墙》对于深入了解萨特的存在主义思想有重要意义.

热门大全

猜你想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