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实现的哲学

点赞:2308 浏览:601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3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同志关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重要论述,为全国人民达成共识、凝聚力量、共同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提供了科学指南.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中,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我们有必要从哲学层面上分析其实现的科学性,树立中国梦实现的必胜信念.

关 键 词 :中国梦;实现;哲学分析

中图分类号:A8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22-0065-03

2012年11月29日,新一届领导集体在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总书记深情地阐述了“中国梦”.他说:“现在,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1]“中国梦”具有最大限度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人民幸福而凝聚人心的伟力,中国梦的提出,极大地激发了人民群众实现民族复兴的内心渴望和高涨热情.我们有必要从理论层面把握中国梦实现的哲学依据.

一、中国梦的内涵

第一,梦想.所谓梦想是一种意识里的追求,是人生活的一种动力和源泉.有时等于理想,有时又区别于理想;它是一种渴望,一种人生追求;它是一种期望达到的一种高度.梦想可以通过一定的方式和途径,通过自己的努力和拼搏成为现实.

第二,中国梦.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展览时指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李君如认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21世纪头20年的“中国梦”.这是实现21世纪头50年“中国梦”和后百年“中国梦”的最重要的一个发展阶段.

二、中国梦实现的哲学依据

(一)实现中国梦的路径: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

中国梦的实现路径体现了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关系原理,是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在中国梦实现实践中的具体运用.

1.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这就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2].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有两个含义:一是社会主义,一是中国特色.作为社会主义,其基本特征是生产资料社会主义公有制、按劳分配、剥削阶级和剥削制度的消灭、人民等等.这些就是矛盾的普遍性.所谓中国特色,就是中国的具体特点、中国的国情,具体表现为中国的历史、文化、民族心理、生活方式、传统习惯、政治经济现状等.这些就是矛盾的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是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梦实现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对于中国梦的实现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也是中国梦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哲学基础.“中国梦”是中国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个性,特殊性;“民族复兴”是中国和其他国家的共性,普遍性.一方面,中国梦的实现不论多么特殊,也一定要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坚持社会主义方向,这是共性.另一方面,民族复兴的一般只能在中国特色的个别中存在,我们要建设中国发展模式,中国就要立足于中国的国情,从中国的实际出发,这又是个性.因此,我们在实现中国梦的进程当中,既要坚持其共性,又要从我国的实际出发,体现出中国特色这一个性.因此,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践证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来之不易.它是在改革开放30多年的伟大实践中走出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60多年的持续探索中走出来的,是在对近代以来170多年中华民族发展历程的深刻总结中走出来的,是在对中华民族5000多年悠久文明的传承中走出来的,具有深厚的历史渊源和广泛的现实基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经受了历史和实践的检验,得到了全党全国人民的衷心拥护,也受到越来越多的国际关注和赞誉.只有备加珍惜、毫不动摇地坚持这条道路,才能把我国建设成为富强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

2.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这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2].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爱国主义始终是把中华民族坚强团结在一起的精神力量,改革创新始终是鞭策我们在改革开放中与时俱进的精神力量.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充分体现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主义认为:“先进的社会意识反映了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对社会发展起着必然的、积极的推动作用.相反,落后的社会意识不符合社会发展的规律,对社会发展发展必然起到消极的阻碍作用.”马克思主义高度重视和评价社会意识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这种评价集中体现在:“批判的武器当然不能代替武器的批判,物质力量只能用物质力量来摧毁;但是理论一经掌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量.”[3]“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4]社会意识这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一定条件下变成物质力量,从而作用于社会存在,影响社会的发展.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是先进的社会意识,它反映了我国当前生产方式的状况、矛盾以及矛盾各方面的趋势和要求,因而具有以特定方式满足这些要求,调控社会和人的活动,对人们的实践活动起着指导的作用,对社会的发展起着积极的推动作用,必将极大的推动推动中国梦的实现.

中国梦实现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发展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3.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这就是中国各族人民大团结的力量[2].中国梦是民族的梦.也是每个中国人的梦.只要我们紧密团结,万众一心,为实现共同梦想而奋斗,实现梦想的力量就无比强大,我们每个人为实现自己梦想的努力就拥有广阔的空间.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有梦想,有机会,有奋斗,一切美好的东西都能够创造出来的.这一思想体现了“社会历史发展是无数个人合力作用的结果”历史唯物主义原理.我们要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抓住凝聚团结奋斗的强大合力,形成实现中国梦的正能量.

(二)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提出了伟大中国“三部曲” 三部曲战略是指: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既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又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

1.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体现了质量互变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发展过程是量变和质变交替进行的过程.质量互变规律认为,量变和质量是辩证统一的.量变和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质变体现和巩固量变的成果,并为新的量变开辟道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三部曲”当中的第一部曲“用20年时间,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第二部曲“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是量变,都是为质变作准备的艰难困苦的量变,是其基础和前提.第三部曲“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质变,是前两个阶段量变的必然结果,体现和巩固前两个阶段量变的成果.

2.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三部曲战略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过程性和阶段性.恩格斯在《费尔巴哈论》指出:“世界不是既成事物的集合体,而是过程的集合体,其中各个似乎稳定的事物同它们在我们头脑中的思想映象及概念一样都处在生成和灭亡的不断变化中,在这种变化中,尽管有种种表面的偶然性,尽管有种种暂时的倒退,前进的发展终究会实现”.他指出了任何事物都是过程的集合体.当然,过程论是与阶段论结合在一起的.任何事物都是一个发展演化的过程,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需要一个过程,但在这过程变迁中,随着事物的出现、发展、成熟,及至走向衰落,一般都会表现出一定的阶段性来.在不同的阶段上,事物的成熟程度,以及他们的特点,甚至在某些质的规定性上,是会有不同甚至很大差别的.按照过程论思想、按发展过程阶段性的观点,将“用20年时间,到中国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再花30年时间,到新中国成立100周年时,全面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在整个21世纪,一步步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第一,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打破了用“绝对静止”和“绝对对立”的眼光看待事物的形而上学思想.第二,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把中国梦的实现当作一个过程来分析,找出了组成过程的要素,划分出了过程的阶段,区分出中国梦实现过程的各种联系,考察中国梦实现过程的环境条件,从而决定过程的存续和转化.第三,中国梦实现的三部曲战略坚持用动态的、循序渐进的和自我完善的眼光来看待事物.这一过程的现时状态与初始状态相比较,可以明显地看出中国社会的巨大变化,奠定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基础.

(三)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是“五位一体”的复兴

中国不但要建成比资本主义国家更高的物质文明,还要建成更高的政治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和精神文明,为人类的文明开辟新的境界.为此,在中国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目标体系.中国的伟大复兴是全面的复兴、五位一体的复兴既体现了普遍联系的观点,又体现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唯物史观告诉我们,社会主义作为高于资本主义的先进社会,应当而且必须是注重全面发展、全面进步的新型社会.

(四)中国梦归根结底是人民的梦,必须仅仅依靠人民来实现

第一,马克思主义认为:“现实的人及其活动是社会历史存在和发展的前提.”因此,中国梦的实现必须紧紧依靠现实的人即中国人民来完成.第二,它体现了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规律.历史唯物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是历史的主体,是社会发展的决定性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又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人民群众既是社会革命的决定力量,又是社会改革的决定力量.社会革命、社会改革根源于社会基本矛盾,但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发展状况的规律不可能自发地起作用,必须通过人民群众这一社会变革的主体才能实现其作用.实现中华民族复兴,是空前艰巨的宏伟事业,始终需要全体人民来共同担当.正如同志所指出,中国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才能够有效解决实现中国梦的依靠力量问题.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坚持尊重人民群众的历史主体地位,极大地焕发人民群众投身民族复兴伟业的创造热情,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个鲜明特质.坚持人民利益至上,始终着眼实现维护和发展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谋求人民福祉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直接受益者,为民族复兴出力流汗就是为自己创造幸福生活.坚持发展人民,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权益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在社会主义条件下,把人民群众当作“价值主体”加以尊崇,必然会激励他们自觉站在主人翁的立场上,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民族复兴伟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科学实践是中国梦实现的根本保障,中国梦的实现统一于伟大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