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法自然”的经济哲学思想

点赞:8284 浏览:3280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中图分类号:G4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3-2738(2012)01-0077-01

摘 要 :老子“道法自然”的思想,虽然朴素无华但却意义深远,其中蕴含的天人合一理念、经济无为主义理念、社会公平理念和为而不争理念,不但有助于解开西方经济学的理论困惑,更是我们进行理论研究和经济实践的他山之石.

关 键 词 :道法自然;天人合一;传统西方经济理论;可持续发展

伴随人类文明的延续和人类社会的进步,伴随人类物质财富总量的急剧增长,西方经济学(尤其是传统西方经济学)所面对的问题却一点也没有减少,而且与经济危机相伴而生的是经济学所遭遇的理论“困境”,以及“困境”过后并无多少明显改进的理论“创新”.

一、老子道家学说的经济思想

环境问题、资源问题和人口问题,已成为国际社会普遍关注的三大世纪难题.是持续发展还是停滞不前人类面临有史以来最严竣的挑战.鉴于这种危机感,可持续发展理念随即横空出世.该理念一方面反映了人类对自己走过的发展道路的反思和摒弃,另一方面也表达了对今后选择的发展目标的憧憬和向往.可持续发展理念刚一问世,马上得到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和不同文明背景国家的普遍认同,并日渐风靡于国际社会.

可持续发展被权威的UNCED(联合国世界环境和发展委员会)定义为,“既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害后代人满足其需求的发展”.该理念从理论上阐明了发展经济同资源和环境保护之间的因果互动关系.这无疑是历史的进步.但另一方面,该理念也无可掩饰地反映出以人类为中心和“人类中心主义”以利益为本位的价值取向.究其实,可持续发展观还是一种不全面的发展观,仍然没有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窠臼.这种“人类中心主义”的发展观,势必将人类发展再次带入困境而难以自拔.

流行于国际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理念,同先哲老子“天人合一”的自然哲学观相比,在思想境界上稍逊一筹.老子认为,大自然是独立于人的意识之外而不停地运动着的,有其自身存在的客观规律.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老子所谓自然是万物之自然,是万物按其本性成就自己的客观规律.在老子的哲学语境里,人和自然是一个既相对独立又和谐统一的整体,即所谓天人合一宇宙秩序的奥秘,就在于道不干预万物,万物自然造化而和谐相处.人类只有遵循万物之自然,为无为,事无事,才能无为而治.这就是道法自然的智慧和奥妙.他对人与自然关系的探求,无疑是博大精深和独具慧眼的.古今中外无数事实证明,人类只有顺应自然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才能改造自然.如果人为的因素超过自然生态所能忍耐的极限,自然规律就必然会对人类进行无情的报复.

二、西方传统经济学的缺陷

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带给人们的困惑根源于它的逻辑路径.西方经济学以“稀缺性”作为自己研究的逻辑起点,把经济学定义为“一门研究作为目的和具有不同用途的稀缺手段之间关系的人类行为的科学”(莱昂内尔罗宾斯,1932),认为人们所从事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等一系列经济活动无不是也理应是为了弥合有限资源同无限之间的差距,这就是所谓“稀缺性”概念的实质.其次,西方经济学提出有名的“经济人”检测定,包括“理性人遵循成本最小化原理行事”的“效率原则”和“理性人追求自身效用最大化”的“目标原则”两层含义,而“拥有完全信息和具备完全理性”是该项检测定的核心.由此,传统经济学得出的结论是实现社会福利最大化的根本途径在于鼓励经济人按照“利已以利他”的原则活动一既然资源是稀缺的,人们就应当加紧索取和利用.如此一来,绝大多数的国家或地区今天都面临着发展经济同保护生态之间的尖锐矛盾,本应平衡和谐的天人关系近一个世纪以来被显著打破而嬗变为一种天人对抗或人地冲突.而且,现在包括中国在内的许多国家,掠夺性的资源大开发所带来的“吃不完”的问题似乎比从前的“吃不饱”更为棘手,这种由“稀缺性”检测设出发到“过剩性”矛盾结束的状况同样使众多的学者感到迷惑.因此,面对日益突出的环境问题和生产过剩问题,传统的西方经济理论可以说是始料未及的.另一方面,对于什么是人类经济活动的最终目的这一日益受到关注的问题,传统西方经济学在完全偏好检测定下所作出的回答一个体效用最大化一也越来越与客观现实相矛盾.“效用”一词被定义为“物对于人的有用性”,它内在地包含了物质利益最大化是人们追求的唯一目标这一价值取向,作为测量人们心理满足程度的数量指标,其曝露无疑的“精确化”数理倾向本身就是对经济学固有的人文精神的一种背离.

“道法自然”的经济哲学思想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市场经济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电大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5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从亚当斯密最早提出“看不见的手”的市场经济理论,到凯恩斯主张的随机而动的政府干预政策,再到新自由主义者把市场经济理论和政府干预相结合的观点,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经济背景下各派学说总会轮流拥有一批自己的信徒和随从,但“现实的市场经济”同“理想的市场经济”之间似乎始终横亘一条难以逾越的鸿沟,以至于宏观经济不稳定、微观经济无效率、社会不公平成为西方经济学家自己也承认的市场失灵的三大表征.

20世纪70年代末,萨缪尔森就指出“(市场经济)现在反复地闹滞胀病,有利于滞胀中的‘滞’的部分的政策导致‘胀’的部分恶化,而有利于‘胀’的部分的政策导致‘滞’的部分恶化,只是经济始终处于进退维谷之中”.

市场失灵所产生的“马太效应",与大哲老子对人性贪婪的洞察惊人地吻合.市场经济是非常神奇的,它在短短二百多年内所创造的财富,远远超过以往一切时代社会财富的总和.然而,市场经济并不是万能的.它的嗜利的本性,使它在公平领域失去了往日的灵光.市场失灵的表征之一,就是社会分配不公.

三、结束语: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之路

从人类经济活动发展史来看,以人为主体的经济活动亦可归属不同的层级:自然境界中的经济行为以满足人的温饱为意旨,可名为“短缺经济”;功利境界中的经济行为除了满足衣食之欲以外更追求自我之名与自我之利,所谓“成本最小”和“收益最大”的权衡构成该境界的本征;道德境界中的经济行为虽不拒斥自足自利,但无论“义利之辩”抑或“群己之争”均以前者为百行之先;而进入天地境界之后的经济行为则已实现知天、事人、利群、悦己的相容相合,其达于“天人合一”超然之境的意念是人类可持续永恒发展的最高追求.通过对老子哲学思想的深入学习和认真反思,尤其是“天人合一”自然哲学思想的重温,一方面,有利于提高我们对人生天地境界的领悟,更有利于生活在在时代的我们懂得如何协调人与自然的关系,以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明白如何在遵循市场经济客观规律的基础上,积极发挥政府宏观调控和怎么写作社会的职能,以及明白如何通过“两手抓”来推动两个文明的协调进步和社会诚信体系的构建.另一方面,通过对老子《道德经》的反思,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搞所谓的“全盘西化”既不应该也是不必要的.我国三十多年改革开放的实践充分证明,只有坚持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当前的社会发展实际相结合,主动从中国古代浩繁广博的思想宝库中汲取精神养料,才能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