丹托艺术终结后的“后艺术时代”

点赞:21281 浏览:9556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内容摘 要 :美国著名的艺术哲学家和艺术批评家阿瑟.C.丹托“艺术终结论”作为一个振聋发聩的宣言一度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但也存在着诸多误解,艺术终结之后的“后艺术时代”具有哪些特点,通过对阿瑟.C.丹托的著作《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的阅读,许多问题找到了答案,但同时又带来了更多的疑问和思考,本文主要论述对丹托所言及的“艺术终结论”,以及艺术终结之后的“后艺术时代”的当代艺术具有的特点的理解及疑问.

关 键 词 :艺术终结论 美的观念 宏大叙事 艺术的哲学化

一、关于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和“后艺术时代”的界定

对丹托的“艺术终结论”一直存在一个很大的误解,即以为丹托的“艺术终结论”是说从此以后不再有艺术了,也不再有人从事艺术创作、艺术欣赏和艺术批评了,艺术终结就意味着艺术死了,艺术作为一种特定的意识形态已经不复存在了.这是一个很狭隘的理解,其实丹托的“艺术终结论”具体指涉的实质内涵是指关于艺术的全部宏大叙事已经终结了,人们已经进入了后艺术时代.在此,“后艺术时代”是针对“艺术时代”以及“前艺术时代”提出的一个概念,丹托认为,在人类的文化历史中,可以有这样一个时间界定,那就是以文艺复兴和20世纪60年代作为一个时间界点,文艺复兴之前的历史是“前艺术时代”,文艺复兴之后到20世纪60年代是“艺术时代”,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就是艺术终结之后的“后艺术时代”.

就像丹托本人在《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中所说:“虽然这样简略地勾画了一下,但是艺术史的宏大叙事等就是有一种模仿的时代,后面跟着一个意识形态的时代,接着是我们的后历史时代.在这一时代,只要合格,什么都行.每一个这样的时代是以不同的批评结构为特征的.传统的或模仿的时期的艺术批评建立在视觉真实上.意识形态时代的艺术批评的结构则是一种我自己力求摆脱的批评:从特征上讲,它把它关于什么是艺术的哲学观念建立在它所接受的艺术(真实的)与任何不是真正艺术的别的东西的排外性区别上.等在我们的叙事里,首先只有模仿是艺术,然后几种东西是艺术,但每一种都试图消灭它的竞争者,接着最后,显而易见的是没有了任何的风格限制或哲学限制.没有艺术品必须体现的特殊方式.我应该说,这就是当前宏大叙事中的最后时刻,这就是故事的终结”.

他所论及的“模仿的时代”就是文艺复兴之前的“前艺术时代”,“意识形态时代”即“艺术时代”,而“我们的叙事里”指的就是“后艺术时代”.前艺术时代的中世纪的人们只有图像的观念,美的观念似乎并不是圣像制作的内在要素,圣像主要是对自然事物的视觉模仿,要求视觉真实,当时圣像制作的主要目的是宣扬教义,却没有艺术的观念.艺术是文艺复兴之后才出现的概念,这个时期可以说是一个美学的时代,或视觉经验的时代,美成为这个时代艺术的核心特征和标准,几乎所有的艺术叙述模式都诉诸美学经验作为艺术的核心定义,它用一种宏大叙事模式把艺术与非艺术区别开来,并且在艺术领域给各种艺术定一高下,评一雅俗,总有一个统一的原则和理念来作为评判的标准,只有文艺复兴时期及其后的艺术才是名符其实的艺术,才是真正的“艺术时代”.而20世纪60年代之后所有的“艺术”都失去其作为艺术的特征,艺术作品视觉上的差异已经变得不再重要了,甚至可以说,美的观念已经系统地从当代艺术中消失了,所有的艺术的宏大叙事模式都消解了,人们找不到统一的标准和模式判断优劣,艺术远离视觉真实和审美,转向对意义的追求,艺术哲学化导致艺术被哲学剥夺了,这些迹象表明艺术已经终结了,人们已经进入了“后艺术时代”.


二、“后艺术时代”艺术的特征

以上是对“后艺术时代”的一个界定,依据这个界定,我们当代的艺术和文化就是处于这个“后艺术时代”之中,那么对“后艺术时代”的艺术特征进行分析,无疑有助于我们更深刻地理解和审视当代的文化艺术现象.依据《艺术的终结之后——当代艺术与历史的界限》中的论述,大概可以把丹托的“后艺术时代”的艺术特征总结为三个方面:美的观念的系统消失,宏大叙事模式的消解,艺术被哲学剥夺.

(一)美的观念的系统消失

丹托认为在“后艺术时代”所有的“艺术”都失去了视觉审美的核心特征,表达真理和思想比艺术具有视觉审美性更重要,通过这个这个论述我们就不难理解在当代艺术中一些奇形怪状、令人匪夷所思的艺术现象,比如一个破碎的瓶子,一副人临死前狰狞的面孔,甚至是一张空白的白纸,这些完全不具备审美特征的事物,在“后艺术时代”都可以成为艺术,几乎不需要什么艺术创作技巧和加工,一方面艺术与生活的纯事物几乎没有视觉差异,但另一方面,这种完全没有经过多少艺术加工的艺术品由于是寄托了很深的真理和思想而变得与生活中的事物相差十万八千里,让观众摸不着头脑,不知所云,由于艺术的美学观念这一核心特征的消失,使得当代艺术的范围变得无限大的同时,也让艺术走向了一个危险的禁区.

(二)宏大叙事模式的消解

作为艺术时代所标榜的这种宏大叙事的最大特征是认为在某个历史时期,只有一种具有历史正确性的艺术,那就是为历史女神所选中的幸运儿,用丹托的话来讲叫做“被历史托管”,在那个历史时间里把艺术创作看成是艺术史上的破纪录竞争,总有一种模式和标准是艺术的最高权威,但体育是优胜劣汰,艺术可不是这样,艺术的发展不是进步,是改变,在“后艺术时代”的预语境中,没有统一要遵守的宏大叙事模式,没有一个统一的绝对的标准来裁决各种艺术形式的优胜劣汰,就像不能绝对的说有了波普艺术就说印象主义差,不能绝对的说依据哪种创作模式出来的艺术就优于其他的艺术类型,而且艺术创作也不再强调具有主题性、目的性、连惯性和统一性,不需要表现特定的意识形态,没有权威的艺术观和世界观,所有的叙事模式和表达方式都可以存在和被认可,所有创作的想法和观念都可以得到表达和展现,不是只有符合权威世界观和艺术观的才能被欣赏和赞同,也就是说在“后艺术时代”,不再存在被历史所托管的那类幸运儿.众生平等,人人都是艺术家,一切皆可.但丹托对“后艺术时代”宏大叙事模式的消解的论述又引起我的另一个疑问,艺术终结之后的后艺术时代反对宏大叙事模式,那么反过来反对宏大叙事模式也可以成为后艺术时代的另一种宏大叙事模式,这是否陷入了自身的一个悖论呢?

(三)艺术的哲学化

“随着艺术时代哲学化的到来,视觉性逐渐散去了,它就像美曾被证明的那样与艺术的本质没有关联.因为艺术的存在不必非得是观看的对象,如果美术馆里有很多东西,它们可以看起来像什么东西都行”.

“实际上,这个时候开始似乎一切都可以成为艺术品,只要能够援引某个理论对它作为艺术的地位予以解释即可,这样人们并不能通过观看某物来分辨它是艺术品或不是.毕竟意义是看不到的.人们无法通过观看来分辨某物是否具有意义或是具有的意义是什么等艺术品不再需要多少技能来制作.它不再需要艺术家——人和人都可以“做”艺术品”.

在“后艺术时代”,许多艺术作品都不是视觉性的呈现,而是一种思想性的表达,它不关注给观众视觉愉悦的关照,而更多的是让我们思考作品所要表达的思想,在这里,艺术家承担的是过去哲学家的角色,总是强调对意义和思想的关注,这可以说是艺术的哲学化,艺术被哲学剥夺了.这种艺术哲学化会导致两个后果:其一,因为艺术更多的关注思想的表达而忽视它作为一种视觉性的呈现的本质特征,而如果强调意义的表达功能的话,哲学文学其他的形式相比艺术而言无疑具有更大的优势,那艺术存在是否还有必要呢,不免让我们产生对艺术存在价值丧失的担忧.其二,就像丹托在文中提到,艺术品的制作不再需要多高的艺术制作技能,只要人们把自己的思想表达出来就行了,即可以成为艺术,一个东西或者说一个作品只要被创作者赋予某种意义或思想,那就可以立刻从生活物品变成了艺术品,艺术品在视觉上没有任何规定的样子和条件,比如一个普通的马桶,如果哪个人突发灵感觉得这个马桶还象征了寄予了某种生命价值和哲理,那这个马桶瞬间就可以成为艺术品放在艺术展展览,对于这样的艺术品,观众往往难以解读,因为我们真的无法在视觉上区分它跟普通的马桶有任何区别,它其中蕴含的哲理和思想使其成为艺术品,但问题是所有人都会有思想,都有自己的想法,那人人都可以成为艺术家,那就转化为艺术几乎没有门栏,艺术与生活的界限也就消解了,那艺术还能成其为艺术吗?艺术的这种哲学化最终会导致艺术被哲学剥夺.

朱希,华中师范大学文学院201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丹托艺术终结后的“后艺术时代”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当代艺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9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