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德格尔《尼采》中对“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

点赞:6630 浏览:1869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海德格尔的《尼采》无疑是留给后人研究尼采的经典文本之一,他用尼采本人的名字命名此书,正是出于一种对于尼采本真思想的尊重.《尼采》一书不仅清晰地梳理了尼采重要思想的根基和脉络,更是将其思想之晕描绘得淋漓尽致.书中“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一节完整地还原了尼采形而上学的基本态度,从而把尼采形而上学的主要思想全盘端出,最终使得读者在尼采那里赢获了对西方形而上学广阔的追问视野.

关 键 词 :尼采;形而上学;基本立场

中图分类号:B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2-2589(2013)16-0085-02

众所周知,作为西方两千多年的哲学传统中“第一哲学”的形而上学在近代陷入了深深的危机之中,哲学家们纷纷拿起理论武器对形而上学进行了或深或浅的批判,尼采对西方传统形而上学做了强有力的克服与抨击,依靠概念思维手段去把握终极实在的传统形而上学在尼采那里是遭遇否定待遇的,在尼采看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诟病就是“遗忘了生命本身”.尽管尼采对传统形而上学进行了竭尽全力的批判,但是正如现代西方哲学家哈贝马斯所说那样,尼采并没有做到彻底地走出现代性哲学危机,并未真正克服形而上学.哈贝马斯在《现代性的哲学话语》中这样说――“他(尼采)放弃对理性概念再做修正,并且告别了启蒙辩证法.特别是现代意识的历史变形,亦即无聊内容泛滥成灾,一切本质都变得空洞无物,使得尼采怀疑现代性还有能力独立地创造出其自身的准则,‘因为我们对现代性已无可奈何’.”[1]

一、尼采在现代性危机面前的艰难抉择

正如我们所熟知的那样,随着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的发起,理性被推上了近乎完美的境界,理性几乎掠夺了宗教一体化的旗帜,但是这种所谓的“理性一体化”本身是非法的,因为理性的自我迷信将宗教逼退到了凄凉的境地,在这里,毫无疑问指的是知性膨胀后的工具理性,我们只是一味地期待理性不断截获更为广阔的天地,而遗忘了对其自身进行深远的追究.尽管哲学家们对于形而上学在现代性背景下的命运进行了种种揣测和预见,但是我们不得不承认的是形而上学企图追寻的那个“一”与现代性所展现出的支离破碎的图景显然是格格不入的,在现代性所展现的支离破碎的图景里,我们既没有一个总体性的现实世界,也没有一个总体性的精神世界.现代性所倡导的主体原则实际上是一种反思意识,主体对于自身的反思或自我意识是现代性原则的核心内容.现代性试图通过意识对于自身的反思来达到它所要追求的主体自身的确定性.

哲学坐落在理性的态度之中,并且无时无刻地试图将自身所携带的时代特征展现在具体的理论创建之中.理性无法依靠自身的运动来克服现代性的分裂,对于进入现代哲学宫殿的尼采来说,他貌似进入了一个难以抉择的“十字路口”,一面是对以主体为中心的理性再做一次内在批判,要么彻底放弃启蒙辩证法纲领,尼采放弃了对理性概念再做修正,并且告别了启蒙辩证法.

二、尼采对于形而上学“不自觉的”重建

海德格尔曾在《尼采》中这样写道――“现在我们知道:尼采就存在者整体给出了两个答案:存在者整体是强力意志;存在者整体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但迄今为止,对尼采哲学都没有能够把这两个同时的答案当作答案而且当作必然地公属一体的答案来加以理解,因为人们没有认识到相应的问题,也就是说,没有明确地根据主导问题的完整结构来展开相应的问题.相反地,如果我们从被展开出来的主导问题出发,我们就可以明见:在上述两个主要命题中――存在者整体是强力意志;存在者整体是相同者的永恒轮回――,两个‘是’(ist)说的是不同的东西.”[2]在尼采看来,西方传统形而上学是否定生命和现实世界的价值体系,它不去追问生命本身,而是一直在寻求“纷繁复杂、变动不居”的现象世界背后“永恒不变”的“理念”和“多中的一”,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这种价值设置必然会导致虚无主义,那既然虚无主义的到来“不可避免”,如何克服虚无主义不仅是拯救哲学自身的重要任务,更是重新定位“何为形而上学”,重新给予形而上学科学定位的必由之路.对尼采关于形而上学的这种豁然明朗的看法和摆脱虚无主义、重构形而上学的整体态度,海德格尔写道:“价值重估首次把存在思考为价值,形而上学借之而成为价值思考.”[3]35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的形而上学不再是一种单纯的价值悬设,而是对于传统形而上学承托的传统价值设置的一种自觉翻转.


海德格尔认为,整个西方形而上学的历史可以归结为遗忘存在即“忘在”的历史,表面上看,人们似乎都在谈论“存在”,但事实上,人们谈论的是“存在者”.这样的看法无疑是对传统形而上学的“当头棒喝”,因为可以毫不夸张地说整个西方形而上学史无疑就是在对“存在”问题的追逐,“存在”问题仿佛是支撑整个形而上学历史的庞大厚重的地基,现在海德格尔却突然间说传统形而上学犯了“致命的错误”,那就是“遗忘了存在”.而这种遗忘会使得传统形而上学没有能力去把握“生命”,无论是海德格尔还是尼采,都在试图把传统形而上学从虚无缥缈的理念悬设中“解救”出来,竭力去彰显传统形而上学中遗漏的部分.尼采一针见血地指出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本质就是虚无主义,西方形而上学按照尼采自己的观点,欧洲哲学史几乎就是一部形而上学的解体史,同时也是虚无主义的成熟史.在《偶像的黄昏》中,尼采在“‘真实的世界’如何终于变成了寓言――一个谬误的历史”标题下,指出了这一历史过程的几个主要阶段,即:柏拉图――基督教――康德――实证主义――尼采本人.

海德格尔《尼采》中对“尼采的形而上学基本立场”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传统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函授毕业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9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技师论文、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在尼采看来,传统形而上学的根基就是“真实世界”和“虚检测世界”的区分,而这种区分是在柏拉图那里完成的.在尼采看来,形而上学最显著的特征就是认为变化、生成(being)和矛盾的世界是虚检测的,热切渴望一个真实的、绝对的、无矛盾的“存在”(being)世界.概而言之,尼采所认为的形而上学不仅区分“存在”与“生成”两个相互分离的领域而且认为两个领域具有不同的地位和价值,认为超时空的另外一个世界是“真实的世界”,是实在(reality)的本质与核心.我们所生活的世界则因其具有暂时性和历史性而成为“虚检测的世界”,并且与“真实的世界”相比在价值上处于次一等的层级.尼采对此深恶痛绝.他的哲学可以说就是对形而上学所追求的同一性、确定性和稳定性进行批判的哲学. 三、海德格尔对于尼采形而上学思想的评价

按照海德格尔的解读,尼采本人最终还是不幸落入了形而上学的窠臼,成为一个“颠倒的形而上学家”.海德格尔的主要理由是,尼采用权力意志、价值遮蔽取代了存在,从而导致了存在的遗忘.更有甚者,在海德格尔的眼中,尼采不仅是西方“最后一位形而上学家”,而且将这种形而上学推向了它的极端,也就是意志、价值或主体性的形而上学.作为一种现代的“世界图景”,这种形而上学不仅追求“争夺地球统治地位的斗争”,而且在根本上预示着技术时代和黑暗时代的来临.

海德格尔把尼采哲学视为欧洲形而上学的完成和终结,认为存在者法庭在尼采那里得到了完美的开庭与闭幕.从海德格尔的《尼采》中我们不难看出,海德格尔是从欧洲形而上学传统,尤其是延续了自笛卡尔一开的近代传统角度来解读尼采的形而上学立场.海德格尔说:“尼采的形而上学作为近代形而上学的完成,并且因此――在正确理解的意义上――是形而上学本身的终结.”[3]192海德格尔曾明确表示尼采本人将自己的部分思想看作是“柏拉图主义的倒转”[3]200.“柏拉图的倒转”意味着是与传统形而上学的奠基柏拉图主义抗衡,试图走出柏拉图主义裹挟的西方传统形而上学,从而开辟一条新的道路,这条新的道路上哲学将克服自身在当代所面临的种种危机,从而抵达真正的“存在”,但是可悲的是尼采的这种“倒转”本身的确看起来是足够优雅,因为他在批判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时候首先追溯了西方传统形而上学的渊源和实质就是虚无主义的弊病,在此基础上他着力架构自己的价值哲学,然而这种“优雅的倒转”在海德格尔看来以及后来的哈贝马斯看来不能算是“成功地”、“彻底地”.海德格尔曾在《尼采》一书中指出:“形而上学发端于柏拉图的思想.柏拉图把存在者只为存在者,亦即存在者之存在,把握为理念.”[3]904尼采企图摆脱由柏拉图开创的传统形而上学,从而展现不安静的生命冲动本身,企图通过艺术的拯救来克服现代性危机,然而却在理性的批判道路上最终并未走到终点.在尼采看来,由传统形而上学所创立的概念性持续把生命的弄得昏昏欲睡.他试图把握“存在”,并提出“强力意志”这个贯穿于其思想的基本概念,但是海德格尔认为,尼采的“强力意志”只是表达了“一切存在者的基本性质”[2].也就是说,在海德格尔眼中的尼采并没有直抵“存在”问题本身,海德格尔还认为,尼采并没有走出由笛卡尔奠定的近代主体性形成的形而上学坚固窠臼,尼采的形而上学是“强力意志绝对主体性形而上学.”[3]200

尼采是一位伟大的哲学家,他千方百计试图走出传统形而上学迷宫,用他的“强力意志”、“永恒轮回”和“价值重估”去冲击传统形而上学,但却最终为这个迷宫本身进行了“添砖添瓦”.在海德格尔看来,尼采是西方形而上学的完结者这一点是不容置疑的,最重要的原因也许还是因为尼采在海德格尔眼中也是没有抵达到“存在”本身,只是言说了“存在者”自身所携带的一种“特有性质”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