园林艺术中的“天人合一”

点赞:8139 浏览:3256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天人合一”是中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重要命题,对中华文明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哲学与艺术两大学科中都占有显著地位.本文将从中国园林艺术的视角,探讨“天人合一”哲学观念在中国园林艺术中的体现,研究与分析“天人合一”在现实中的特点与作用,处理好人与自然、社会的关系,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使中国乃至全世界和谐发展.

关 键 词 :天人合一 哲学 艺术 园林

“天人合一"哲学所涵盖的意义可以从四个方面来理解:一、自然界是人类生命和一切生命之源,构成人类所追求的和谐生存世界的价值本原,二、自然界的生命意义和内在价值,需要由人来推进和实现,三、 “万物一体”的生命情怀,尊重天地万物生命存在的多样性,四、师法大自然,在走近自然的同时,邀请自然走进人的生活.用生命整体性价值观导引“全球性”生存问题的解决,是“天人合一”哲学最重要的现代价值.

一、“天人合一”哲学观念的理解

“天人合一”是中国古典哲学的一条根本观念,也是中华民族的传统哲学观,它是中华文明永恒的命题.所谓“天”并非指神灵主宰,而是“自然”的代表.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一是天人一致.宇宙自然是大天地,人则是一个小天地.二是天人相应,或天人相通.是说人和自然在本质上是相通的,故一切人事均应顺乎自然规律,达到人与自然和谐.老子说:“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即表明人与自然的一致与相通.汉儒董仲舒则明确提出:“天人之际,合而为一.”(1)成为两千年来儒家思想的一个重要观点.

中国人最基本的思维方式,具体表现在天与人的关系上.它认为人与天不是处在一种主体与对象之关系,而是处在一种部分与整体、扭曲与原貌或为学之初与最高境界的关系之中.主要有道家、儒家、佛教三家观点.在儒家来看,天是道德观念和原则的本原,人心中天赋地具有道德原则,这种天人合一乃是一种自然的,但不自觉的合一.在禅宗来看,人性本来就是佛性,只缘迷于世俗的观念、而不自觉,一旦觉悟到这些观念、都不是真实的.(2)在道家来看,天是自然,人是自然的一部分.天人本是合一的,但由于人制定了各种典章制度、道德规范,使人丧失了原来的自然本性,变得与自然不协调.

二、“天人合一”哲学在古典园林艺术的运用

在世界古典园林类型中,有意大利的台地园、法国的平地园、英国的牧园、日本的水石庭.中国的园林则是以“可居可游”的自然山水园为基本类型.中国园林艺术创作的最高准则是“虽由人做,宛自天开”、“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即得自然之道,获得人之精英,生成艺术生命,从自然中感悟出生命真谛、宇宙隐语,自然因人的情思而包裹感性及生命,由此孕育并上升为容量极大、辐射力极广的审美意象.(3)中国人这种深沉的山水自然意识,使中国园林成为自然山水园的精神发源地.

中国古代哲学宣扬人与自然的统一与和谐,提出了“天人合一”的理论命题,以天人合一为最高理想,体验自然与人契合无间的一种精神状态,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核心.“天人合一”精神贯穿了我国整个古代文化思想史,制约着人们的思维、言行、人格理论,渗透到中国古代文化的各个领域,包括中国古典园林文化.

中国的自然山水园的创作原则是“天人合一”,哲学观念与美学意念在园林艺术中的具体体现,即纯任自然与天地共融的世界观的反映.中国园林在营构布局、配置建筑、山水、植物上,竭力追求顺应自然,着力显示纯自然的天成之美,并力求打破形式上的和谐和整一性,模山范水成为中国造园艺术的最大特点之一.园林更多的是士大夫体认“天人之际”最理想、最和谐的胜境.山水是中国园林的基本物质构成,儒家将仁者比德于山,智者比智于水.乐山、乐水之“乐”,是人对自然美的感受和喜悦,并不是某种功利上的满足.(4)山水能影响人的气质情绪和性格,是儒家审美观的一种,也显示了汉民族对自然美欣赏的一个重要特征.中国古典园林,竭力营造与大自然谐和的自然氛围,建筑物随形高下,融进大自然之中,风流倜傥的园林主人在这里感到了“内适外和”.

园林艺术中的“天人合一”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现代建筑类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院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3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中国古典园林的选址、布局处处注意与大自然的融合,私家园林更以情韵取胜,以追求意境美为极致,以妙合自然、不见人工痕迹为重要的美学特色.素朴而富野趣,回归自然,进入“天和”常乐的至境,就成为中国园林的追求.

唐白居易的庐山草堂,以原木为庭柱,不上红漆,墙,只是让泥瓦简单抹一抹而已,不刷白.清代扬州瘦西湖园林中的小建筑,常常模仿之《扬州画舫录》卷14《白塔晴云》中云:“西爽阁前夹河外,堤上树木苍茂,构小屋,高不盈四五尺,枋楣梁柱,皆木之去肤而成者,名曰‘木检测亭’,如苏老泉‘木检测山’之类.今谓之‘天然木’.”具有天然去雕饰的简朴风格.(5)明代北京的“定国公园”,“不垣不垩,土地不”,园墙不粉刷,地不铺砖,“堂不阁不亭,树不花不实,不配不行”.园内,垂柳高槐,柯荫满院,乱石卧塘岸,土墙生苔,苇侵庭除,荒荒如山斋.素朴而有野趣,竟使人“不记在人家圃”.(6)皇家园林也力求去奢华,回归自然.明宣宗朱瞻基在“南内”花园内建了许多的茅舍,围以毛竹篱笆,追求田园风光、乡间野趣,富有中国古代文人的传统气质.寺观园林中也不乏天然素朴的建筑.如青城山的亭桥,以木为柱,以树皮当瓦,峨眉山的“木皮殿”等,均与大自然浑然一体.


三、“天人合一”在现代社会的融合展望

“天人合一”的思想在今天的城市化进程中究竟应该起到什么作用,存在着很多认识上的误区.误区一,认为中国建筑“天人合一”风格就是一种形式,主要是大屋顶、廊子、院子,不了解中国这些特殊建筑形式形成的内涵和“天人合一”的哲学精神,只会在现代建筑的楼体上硬搬某种廊子、亭子.误区二,认为中国“天人合一”的建筑文化思想已经过时了.他们承认中国建筑文化很有特色,但认为这些传统已经与现代的技术和材料不相适应,是过时的文化 ,因此,在是否需要发扬传统的问题上犹豫不定.其实,“天人合一”作为一种哲学思想,沉淀在历史上每个民族的文化中.任何新的文化、包括建筑文化,都离不开历史的沉淀和积累,只是我们怎样去把握和传承的问题.在我们刚刚圆满结束的北京奥运会上提出的是 “绿色奥运、人文奥运、科技奥运”,这难得不也是“天人合一”思想的体现吗“鸟巢”――多么回归自然的名称,鸟巢内无数人手化作的和平鸽展翅飞翔,展开的画卷、人体的丹青舞绘、夸父追日般的奔跑等处处体现了“天人合一”思想与高科技的完美结合.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经济第一的观念逐渐在人们的头脑中蔓延,大的文化背景成了影响建筑发展的主要因素,“天人合一”的传统哲学理念面临着严峻的考验.由于科技与现代的种种隔离,中国人逐渐丧失了这种与大自然交融并生的功能,甚至给自己的生存环境以极大的破坏.现在,许多西方的研究者发现,中国的“天人合一”的思维观念是挽救现代人对环境破坏的极佳方式.而西方逻辑性极强的线条式建筑在面对人类的时候,显然过于沉重和冷漠了.所以,我们应立足于我们自身的民族心理,抓住中国人重情感,重感悟的心理因素,结合西方建筑的优点,创造出适合我们民族自身的建筑环境来.中国的建筑文化也随着改革开放的发展正在受着猛烈的冲击.上个世纪,一排排灰色建筑密密麻麻,钟灵毓秀的庭院式住宅被清一色的钢筋混凝土堆叠的建筑所代替,人们忙着工作,无瑕理会比如环境、艺术、精神上的追求.但是近年来,随着大家对精神文明的要求的提高,我们现代都市里的那些楼盘建筑正在发生着清晰的改变,首先在楼盘名称上延续了古代园林的主题命名方式,比如:江湾名庭、上林春天、四季花园、丰源醇和、绿湖豪城、巢蓝郡、景河星宫等,现代人首先在名称上已经认可并向往着“天人合一”的称呼,然后在楼盘住宅小区的建设中也可以发现,那一角一隅无不延续了古代园林中的景致,不再是象以前那些纯粹的钢筋水泥.在物质文明已经高度发展的今天,可以说人们已经厌恶了生活在钢筋水泥的丛林中,把对精神文明的要求摆放到了从未有过的高度.这种对精神文明的追求,也就体现在对“天人合一”的追求,当然不从事哲学研究的普通老百姓也许不一定清楚什么是“天人合一”,他们只感觉在有绿色的草坪、蜿蜒的路径、缠绕的藤蔓、堆砌的检测山、休憩的小亭等的小区中漫步,会非常的惬意,感觉回到了大自然的怀抱,这就是现代建筑将“天人合一”还给大众的一大体现.我国现代建筑是伴随新功能、新材料、新技术的出现应运而生的,因此与旧形式之间需要交融汇合的过程,我们的现代建筑在处理建筑、人、环境的关系时,“天人合一”的思想强调了与自然、社会环境的协调和统一. 传统的将建筑化大为小、化集中的大体量为分散的小体量的处理手法,非常适合于我们的现代建筑中园林布局与景观上“山水为主、建筑为辅”的设计理念的需要.

无论是哲学理念还是建筑文化,它们都是衡量历史的重要标志.特别是这些成长于本土的建筑文化,之所以能长存就是因为它们已经适应了当地气候、与环境保持平衡、体现了“天人合一”的优点,它是在与当地环境和谐相处中形成的,我们不能随便就抛弃祖先留给我们遗产,而是要去改良、吸纳未来文化的影响.我们有着辉煌文明史的国家,继承和发扬传统“天人合一”建筑文化的精华、创造出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建筑,是我们应该共同努力并与之奋斗的目标.在现代国际化大潮的冲击下,我们应该有自己的建筑哲学思想,有自己的建筑文化底蕴.立足于中华民族传统“天人合一”哲学的基点上,吸收未来文化的精华,结合现代中国社会生活需要创造出具有时代特征的“天人合一”建筑文化.

注释:

(1)唐君毅:《如何了解中国哲学上天人合一之根本观念》,《中西哲学思想之比较论文集》128-239页,台湾学生书局,中华民国七十七年七月全集校订版.

(2) 刘晨:《浅谈中国园林艺术》,《北京宣武红旗业余大学学报》2007,(01).

(3) 林娣:《“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园林类型》《园林》2002年,(05).

(4 )赵潇: 《中国传统园林对现代园林的启示》,《科技资讯》2006,(07).

(5)曹林娣:《“天人合一”的哲学命题与中国园林类型》《园林》2002年,(05)

(6)陈永生: 《园林艺术的现代性与民族性――对中国现代园林艺术创作走向的思考》《中国园林》2005,(06) .

(7) 胡晓燕:《浅谈现代园林设计》《科技资讯》 2007,(3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