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哲学教学诗意盎然

点赞:9826 浏览:42513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0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诗歌具有“用最凝练的文字表达最精髓的思想”的魅力.我们可以把诗歌作为哲学教学的资源,适当地将诗歌运用到哲学教学中,用诗的语言表达哲学的理论,让哲学教学诗意盎然.

一、诗歌导入,先声夺人

“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使认识主体总是带着向往的心情去主动认识事物.学生容易对新鲜的东西感兴趣.选择和利用诗歌,本身就是一种引导,以经典启迪学生的思想,以高雅占据学生的生活,坚持给学生确定的观点,展现美丽画卷,使学生趋之、仰之,达到先声夺人的效果.

如讲授《哲学就在我们身边》时,老师先富有感情地朗诵诗歌《仰望星空》:仰望星空,我仰望星空,它虽那样寥廓而深邃;那无穷的真理,让我苦苦地求索、追随等在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诵下,在诗歌意境的感染下,学生情不自禁地仰望天空,对天空、世界油然而生神秘感、敬畏感:世界到底是什么?世界又是怎样的呢?这时,老师恰如其分地告诉学生:哲学就是从仰望天穹开始的.每个人在童年时期必定会有一个时刻,抬头仰望,突然发现了广阔无尽的天空,引发了好奇,开始了追问.而大多数人长大了就没有保持这份好奇和追问.哲学家却如孩子一般敏感,总认为世界是新奇的、复杂的、神秘的,并不断地去发现.给学生上第一堂哲学课虽然不能“领着他们站在秋夜星空底下,让他们各自同星星进行一次默默的自由对话”,但同样可以给学生一种情绪上的感染,因为“第一次哲学的高贵冲动”可以来自诗歌,达到“吾昔有见,口未能言;今见是书,得吾心”的效果.

二、诗歌举例,诗情画意

诗歌不但具有形象美、意境美的特点,更富有深邃的内涵、浓厚的感情,具有文以载道的功用.在哲学教学中,巧用诗词,可以使枯燥理论情趣化、通俗化,可以充实教学内容,增强课堂的感染力、吸引力.用诗歌佐证哲学原理,将哲学栖居在诗歌中,使文学性、哲理性、艺术性和人文性融于一炉,把学生带入品味和思考,让学生在和谐的诗词欣赏中感悟哲学道理,在自由的哲理学习中提高文学修养,使学生全身心地融入到教学情境中,感受到学习的愉悦,沉醉于教学活动带来的美好的享受,体会到知识价值和情感价值的和谐统一.

如借用“风来疏竹,风过而竹不留声;雁渡寒潭,雁去而潭不留影.故君子事来而心始现,事去而心随空”讲解“意识是客观存在的反映”,再结合“菩提本无树,明镜亦无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染尘埃”说明意识并不都是正确的;结合“生地茄子熟地瓜,生地菜子熟地花”,“山腰点桐,山下务农”等诗词佐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必要性 ;带领学生一起诵读卞之琳的“你站在桥上看风景,看风景的人在楼上看你;明月装饰了你的窗户,你装饰了别人的梦”,体会联系的观点;借用“从来系日乏长绳,水去云回恨不胜”说明事物运动有其自身规律,人要正确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按客观规律办事,否则“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借用“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出艰辛”说明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鼓舞学生在“山穷水尽疑无路”的时候,更应该有“柳暗花明又一村”的信心等在课堂教学中,运用诗歌举例,可以由教师朗读,也可以是师生一起诵读,或者引导学生用诗词来论证哲理的科学性.

让哲学教学诗意盎然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诗歌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位论文、学术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三、诗歌情境,潜移默化

建构主义认为,学习不是由教师向学生传递知识,而是学生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学习者不是被动的信息吸收者,相反他要主动构建信息,这种构建不可由他人代替.在哲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适时通过各种手段巧妙地将精心选择的诗词展现在学生面前,并用诗词设计具有挑战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将学生不知不觉地带入情境并通过启发,引导学生观察、参与,让学生想象情境中的人和事,品味情境中包含的情、理、趣、韵等多种信息,引导学生产生与教学内容要求相适应的共鸣情感反应.

如在教学“人生价值”的内容时,臧克家的《有的人》引起我们深刻的思考.师生共同提出问题:“有的人”和“有的人”身上有哪些不同?为什么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而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他”让人民永远记住的是什么?生活在社会上中,人生价值究竟是什么?这一系列的追问、探究,引发了学生对人生的思考,通过讨论交流,逐渐达成共识:有的人永远活在人民心中,为人民所景仰就在于他们对社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四、诗歌结尾,画龙点睛

哲学教学,以诗歌开头可以引人入胜,以诗歌结尾则可以让人流连忘返,产生“余音绕梁”,言有尽而意无穷、课结束而思不断的艺术效果.哲学教学运用诗歌结尾,我们可以低声吟唱,犹如涓涓细流,沁人心脾;我们可以高声朗诵,犹如滔滔巨浪,扣人心弦;我们可以静心倾听,犹如阵阵春风,吹拂心田.

如《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教学的结尾,欣赏沙叶新的《我的人生》.将这首诗作为课堂教学的结尾,让学生巩固所学的知识,加深印象,又发掘内在的情感因子,产生共鸣,增强效果.人生道路并非都如意,都是鲜花漫道,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又要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这种结尾方式,提取诗歌中蕴涵的教育元素,增强学生对哲学理论更直观形象的认识,激发学生的情感,提升学生的品格.

将诗歌作为背景载体,解读哲学观点,升华哲学理念,外显的是学生的喜怒哀乐和真善美需要,潜在的是各学科的相互渗透和支撑,在诗歌欣赏和哲理体悟中,教师发挥个性魅力,品味高雅,学生展现青春活力,热情奔放,师生的情义在体味中得到加强,学生的知识在参与中得到内化.打破常态,开发资源,超越传统,让诗歌资源成为课堂沃土中美丽的种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