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别一家”的风采

点赞:4439 浏览:1370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史记》是由西汉时期的司马迁撰写的中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记载了上自上古传说中的黄帝时代,下至汉武帝元狩元年间共3000多年的历史,与《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三国志》(陈寿)合称“前四史”.《史记》作为我国的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其在中国思想史,文学史,哲学史上都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基于此,本文旨在探讨《史记》的作者司马迁“别一家”风格.

关 键 词 批判精神;史学风格;哲学探索;中正平和

“史记”按我们一般对于词语的理解可以是“历史上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的记录及对其见解”.无论是其之前的《春秋》和《战国策》,还是后来作为历史著作代表的历史,相对于它们而言,《史记》不仅显示其标新立异的一面,而且展现出了其承前启后,开拓创新的“别一家风采”的一面.其在文学、史学、哲学方面的成就是有目共睹的.因此,我们可以说司马迁基本实现了其成一家之言的史学追求.

通读史记,我们可以很容易看出它的思想核心是“别一家”式的独立、冷峻的批判精神.首先是它的“不虚美,不隐恶,故谓之实录”,他不会屈服各种社会力量的阻挠.无论是远古还是他当时所处的时代,在他心中“天子犯法与庶民同罪”,在《汉武本纪》中对汉武帝的功过是非都有相当客观记录.虽然,《汉武本纪》是由后人补录的,但从中我们对其实录精神也可见一斑,们很难想象他是顶着什么样的压力写就的这部史学巨著.其次,《史记》的思想是中正平和的.从《太史公自序》中摘录的《论六家要旨》可以看出其“别一家”的批判精神是在融合六家思想的基础上形成与发展而来的,并结合自己独立的见解与时代特征的伟大创造.生活在儒学兴盛道家没落的汉武帝时代的司马迁深受董仲舒、孔国安的影响.但他并不偏袒儒学正统思想,而是在一定程度上更推崇道家学说.加之深受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的启发,其“别一家”的思想是相当成熟的.如《平准书》,《货殖列传》中表达了追求经济财富是人的本性.还有其“素封论”就指出“巨万者乃于王者同乐”,显示社会财富对社会的作用.此处澄清一下司马迁的“别一家”的精神绝不是以上各种思想的堆积或累加,而是在吸收以上思想的基础上进行开拓创新的结晶.

《史记》―“别一家”的风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参考文献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本科毕业论文、高校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其次,就是其“别一家”的史学风格.《春秋》的体例是编年体断代简史,《战国策》体例则是国别体.说白了就是按时间或国家分别列举记录实事,过于严肃,太正统,给人一种威严不易亲近的感觉.而且读起来也缺乏故事性、趣味性.然而,我们的《史记》采用的是不同与以上任何体例的纪传体,因循守旧也许是我们人类的通病,敢于做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实为少数,而敢于把螃蟹“吃好”还能为后来人效仿的人应是天才.我们中国人在漫长的历史中对于经验的崇拜是有目共睹的,所以打破经验的坚冰的创举就显得难能可贵.更不要说司马迁的这种体例的创新了,对后世的历史著作提供蓝本.其次就是其历史资料的来源的“别一家”风采,在司马迁潜心著书的以前漫长的人生生涯中,他基本走遍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掌握了许多第一手的资料,甚至“轻信”民间的野史传说,《史记》中许多篇目都有较好的体现,如《伯夷列传》.


最后,《史记》的哲学探索显得也是那样的“别一家”.而这又不得不从司马迁在《史记》中对道家的尊敬梳理开始,我们要明确道家的“无为而治”,并不是表面的“无为”,而是政府要在尊重自然规律的基础有所为,有所不为,有时无为才是最大的为,这才是西汉初期的黄老思想.而司马迁的可贵之处在于他把这一自然法则引入社会邻域,用以解释人类社会的种种矛盾,指出自然与人类社会的相通相融之处,斗转星移与人生沉浮,月缺月盈与王朝更替一样都是有其规律可循的.这也从一侧面表明司马迁对于人类文明进程的关注与思考.综上,其对人类社会的哲学思考也有力推动了他“欲以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的史学追求的实现.

司马迁用自己对理想的执著追求彰显了人的一生不能只为活着而活着.古人有三立:立德、立功、立言.《史记》算是司马迁的立言吧!《史记》的命运就像司马迁的一生一样,曲折而坎坷.起先它可是不敢公之与众,而是正本藏之名山,副本留在京师,甚至曾经一度被列为禁书,到了后来才为世人所知,尤其是到了明清和现代才颇为著名.为了《史记》,司马迁做到了“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的人憔悴”无怨无悔.至此,我们猜想对于看透历史的他而言,对于历史及自己的一生应是宽容的、释然的.

我想完成《史记》后的司马迁应是一位心静如水的归隐侠者,每天过着“把酒笑夕阳”的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