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

点赞:7415 浏览:3033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0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离开我们30多年后的今天,重温的实践观,我们仍然可以深切体悟到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这一趋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分别表现为士兵意识、农民意识和工人意识,生动体现了哲学走向社会、走向生活、走向实践的鲜活特质.

Abstract: Mao Zedong left us 30 years later, Review of Mao Zedong's view of practice, we can still practice deeply realized that Mao Zedong of the main trend of the civilian population, this trend in the performance of different historical periods, respectively awareness for soldiers, farmers awareness and worker awareness, vividly embodies the philosophy toward society and life, to practice the fresh characteristics.

关 键 词 :实践观 实践主体 平民化

Keywords: Mao Zedong's view of practice practical subject civilians

作者简介:许斐斐(1980―),女,郑州大学公共管理学院2008级马哲专业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认识论与科学思维.

实践是人的现实活动,实践观的核心问题是实践主体问题.的哲学在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过程中,生动体现了科学实践观的中国化、民族化、大众化,从而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显著特征.重温的实践观,其突出特点在于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

一、

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有其不同的具体内容.首先,在革命战争年代,实践主体思想中浸透了浓厚的士兵意识.即革命队伍中的主体是士兵,士兵的觉悟和素质在革命战争中居于决定性的地位,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因此,时刻注重军队建设中的作风.革命战争年代的军队建设和部队生活,是关注的重点,特别是士兵的生活保障、要求、家乡变化,战斗等,都是彼此联系在一起的,需要统筹考虑.

在《论持久战》中,非常重视人的因素的重要性,特别地强调了“兵民是胜利之本”的军事思想,指出:“战争的胜负,固然决定于双方军事、政治、经济、地理、战争性质、国际援助诸条件,然而不仅仅决定于这些;仅有这些,还只是有了胜负的可能性,它本身没有分胜负.要分胜负,还须加上主观的努力,这就是指导战争和实行战争,这就是战争中的自觉的能动性.”[1](p445-446)

在新中国成立之后的和平建设时期,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则表现为浓厚的农民意识.这期间,的大部分精力都集中于农民问题上,在实行农业合作化过程中,时刻心系数亿农民.他研究了作为农业大国的中国国情,吸取了斯大林时代的苏联牺牲农业、片面发展重工业、损害农民利益的教训,在论述中国工业化道路问题时提出:“我国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百分之八十以上,发展工业必须和发展农业同时并举,工业才有原料和市场,才有可能为建立强大的重工业积累较多的资金.”[2](P400)在“二五”计划期间,又把“工农业并举”的思想,发展为“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八届十中全会决定强调:要贯彻执行同志提出的以农业为基础、以工业为主导的发展国民经济的总方针,把发展农业放在首要地位,正确处理工业和农业的关系,坚决地把工业部门的工作转移到以农业为基础的轨道上来.

1957年1月27日,《在省市自治区党委书记会议上的讲话》中全面阐述了农业在整个国民经济中的基础地位.首先,“农业关系国计民生极大.要注意,不抓粮食很危险.不抓粮食,总有一天要天下大乱.”因为“农业关系到五亿农村人口的吃饭问题,吃肉吃油问题,以及其他日用的非商品性农产品问题.”其次,“农业也关系到城市和工矿区人口吃饭问题.商品性的农产品发展了,才能供应工业人口的需要,才能发展工业.”第三,“农业是轻工业原料的主要来源,农村是轻工业的重要市场.”第四,“农村又是重工业的重要市场.”第五,“现在出口物资主要是农产品.农产品变成外汇,就可以进口各种工业设备.”最后,“农业是积累的重要来源.农业发展起来了,就可以为工业提供更多的资金.”“因此,在一定的意义上可以说,农业就是工业.”[2](P360-361)

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主体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高校毕业论文、学院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8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在实现农业现代化的问题上,认为关键的问题仍然是教育农民,提高农民的主体素质.强调推进农业现代化,必须长期不懈地对农民进行文化、科技、管理等方面的教育.欲若农业现代化,必先农民知识化.

在发展工业化的道路上,的实践主体的平民化特征逐步发生了向工人的倾斜.从1956年2月起,曾经用一个半月的时取了34个经济部门的工作汇报,在此基础上,经过政治局几次讨论,概括出了论“十大关系”的内容,其中,前三条是讲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系.的讲话认为,我们过去在处理这些关系上没有犯大的错误,同时强调根据形势和经验,今后应该适当调整,更多地发展农业、轻工业,更多地利用和发展沿海工业,尽量降低军政费用的比重,多搞经济建设.从长远看,这样反而能够更好地发展重工业、内地工业和加强国防,从而开辟了一条跟苏联过去有所不同的中国工业化道路.在《论十大关系》的报告中,指出:“拿工人讲,工人的劳动生产率提高了,他们的劳动条件改善和集体福利就需要逐步有所改进.我们历来提倡艰苦奋斗,反对把个人利益看得高于一切,同时我们也历来提倡关心群众生活,反对不关心群众痛痒的官僚主义.随着整个国民经济的发展,工资也需要适当调整.关于工资,最近决定增加一些,主要加在下面,加在工人方面,以便缩小上下两方面的距离.我们的工资一般还不高,但是因为就业的人多了,因为物价低和稳,加上其他种种条件,工人的生活比过去还是有了很大改善.在无产阶级政权下面,工人的政治觉悟和劳动积极性一直很高.去年年底号召反右倾保守,工人群众热烈拥护,奋战三个月,破例地超额完成了今年第一季度的计划.我们需要大力发扬他们这种艰苦奋斗的精神,也需要更多地注意解决他们在劳动和生活中的迫切问题.”[3] 这里充分体现了关心工人、依靠工人、与工人同命运的实践观.

二、

在中国封建的传统文化背景下,倡行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不能不说是一场根本性革命.在中国历史上,尽管也曾经从不同的社会层面发出过平民化的呼喊,例如,中国儒学史上的亚圣孟子就有过“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4]的思想;陈胜吴广也曾面对起义军发出过“帝王将相,宁有种乎!”的呐喊.但是,中国鄙弃平民、等级森严的封建传统文化一直作为封建社会的主流思想延续下来.深感这种传统文化对人的压抑,1958年5月18日他曾在一份报告上亲笔写下了“卑贱者最聪明,高贵者最愚蠢”的批语,成为广为流传的名言.

实践主体的平民化趋向,充分体现了唯物主义历史观的本质.马克思、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曾经明确申明:“我们的出发点是从事实际活动的人”,因此,符合现实生活的考察方法,只能是“从现实的、有生命的个人本身出发,把意识仅仅看作是他们的意识.”[5](P73)

按照唯物史观的基本观点,作为历史主体的现实的人,既是认识主体、实践主体,又是价值主体、审美主体,而作为社会基本主体的平民,始终是现实人的大多数,他们不仅是社会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者,而且也应该是社会财富的拥有者、处置者、支配者、享用者.但是,在生产劳动者和生活享受者分别由不同的人来承担的剥削阶级掌握政权的历史条件下,平民只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而不是社会财富的支配者和享用者,他们只是不完整的、片面的被扭曲了的历史主体.这种不公平的社会现象,当然要受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唯物史观的根本颠覆,平体论的实践观,就是实现这一伟大颠覆的重要思想武器.因此,这一实践观的主要内涵至少包括如下要点:

其一,社会实践主体的基本群体,是从事物质生产活动和精神生产活动的平民大众,他们是社会财富的创造者.

其二, 平民作为基本的实践主体,他们的主体素质和能力的发展状况,是决定社会面貌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基本因素.

其三,作为基本的实践主体,平民有拥有、支配、处置、享用社会财富的神圣权利,关注平民的生活状况,是对人的终极关怀.

最后,面对平民、面对社会大众采取什么态度,是关心还是漠视,是尊重爱护还是百般歧视,这是鉴别一切政党和社会力量之是否先进或正义的试金石.

三、

学习重温的实践观,特别是认真理解和领悟实践观中的平体意识,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今天,仍然具有不可估量的理论价值和切实的现实意义.

今天的哲学怎样才能更好地走近群众、走近生活、走近实践,怎样才能发挥哲学启迪人、教育人、提升人、为人的存在的合理性提供辩护,实在是一个事关大局的时代性话题.在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当今历史条件下,如何正确对待农民大众、如何正确对待工人大众、如何正确对待广大的知识分子,如何依法维护平民的利益和广大弱势群体的正当权益,是新时期摆在政党建设、政府建设、干部队伍建设面前的重大课题.在这个重大问题上,全党全民都在认真思考和积极探索,都在争取寻求到一个有效途径,让改革开放的成果普遍惠及到普通的千家万户和人民大众.应该说,在这方面我们不断地有所前进,有所收获,这也是中国人民的希望所在.


但是,不可否认,在实际生活中仍然有些领导干部的平民意识比较淡漠,他们对人民的事业缺乏热情,对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缺乏关心,对人民大众的历史作用缺乏尊重和信任,甚至更有甚者,他们的私心以及违反科学的错误决策的推行,直接同人民大众的切身利益相抵触,但是,他们依然一意孤行,坚持错误,从而导致了难以预料的社会危机或社会风险,从根本上妨害了我们的和谐社会建设.从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出发,很有必要在领导干部和广大群众中普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学习,从思想理论方面搞好基本建设.在这方面,我们的最高领导机关已经开了一个好头,政治局曾经分期分批地举办了各种专业理论学习或专题讲座.

当前,我们的社会不断出现新情况、新问题,需要我们认真去思考,去解决.例如,比较突出的问题一个是非法拆迁,一个是简单化地处置信访,一个是如何协调市场运行,有效控制物价.这类问题都是直接关系民生的现实问题,也是较为敏感的社会问题.学术界已经有相关的专家和学者发表了很有见地的看法,已经引起了社会的重视.在实践中要卓有成效地处理解决好这类问题,除了依法出台一些有针对性的政策以外,还需要从根本上提高领导干部的理论素质,加强干部的基本功建设,逐步使我们的干部具有高瞻远瞩、高屋建瓴应对社会突发事件和社会风险的能力.

历来重视领导干部的哲学理论学习,认为搞好军事建设、搞好政治建设、搞好经济建设、搞好文化建设,都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的指导,尤其是离不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指导.让我们沿着开辟的哲学理论道路,坚持理论联系实际,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时刻同广大的平民心连心,把我们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