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教学体系构建之

点赞:35260 浏览:16001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新版教材将马克思主义的三个主要组成部分有机融合在一起,既全面系统又高度凝练,要讲好这门课、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需要准确实用地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体系,以便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因此,构建合理的教学体系成为讲好这门课程的重要前提.

[关 键 词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教材体系;教学体系;转化

[中图分类号]G64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9 — 2234(2012)04 — 0185 — 03

对高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课教学体系构建之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目录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这门课,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重要组成部分.08年新版教材对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的介绍,既全面系统又高度凝练,把马克思主义三个主要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有机融合在一起.教材知识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军事、历史和人类社会发展与自然界的关系等诸多领域,内容极其深刻和丰富.同时,教材站在21世纪的高度,反映了时代和实践的最新要求,体现了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发展的最新成果.教材既强调了教科书的权威性、规范性和科学性,又具有较强的逻辑性;既深入浅出,又简明扼要.要讲好这门课、发挥出其应有的教育作用,需要准确实用地将教材体系转变为教学内容,以便灵活生动、深入浅出地讲授给学生.

一、备课前的“三熟悉”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前提

备课是课程教学的主要环节,必须认真备课、提前备课,而在备课前务必要做到三熟悉:熟悉教学目标、熟悉教材内容、熟悉教学对象,从而为高质量地进行备课做好准备.

(一)熟悉教学目标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具有特殊教学目标的课程,要建立三个教学方向: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其知识目标是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科学社会主义,帮助学生从整体上掌握马克思主义,正确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其能力目标是通过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培养学生理论水平的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创新意识和能力.其素质目标是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的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素质、良好的政治素质、全面发展的素质.

(二)熟悉教材内容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理论性与现实性高度统一的课程,以唯物史观和剩余价值两大发现并使社会主义由空想变为科学为主线,从总体上阐述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揭示出马克思主义最本质、最能体现物质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回答了如何认识马克思主义、如何认识资本主义、如何认识社会主义和如何认识共产主义的相关热点难点问题,丰富详实地构建了融理论、历史、现实为一体的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内容模块.同时,课时的安排较少与讲授的内容丰富之间又存在着明显的矛盾.因此更要在备课前仔细研读和分析教材,并充分了解社会发展的最新动态,积累丰富翔实的理论与时事资料,并结合本校学生的具体特点,以便写出详细贴切、生动活泼、深入浅出、点面结合、事例丰富的讲稿.

(三)熟悉教学对象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是一门在大一时开设的公共必修课,学生比较单纯,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尚处于确立、成熟和完善的过程中,有学习热情但对于大学阶段的各方面又显得比较迷茫.中学时已有一定的相关知识基础,但对包括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在内的四门马克思主义系列课程普遍不重视.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和学习自觉性有较大差异,在我校突出表现为区外生和区内生、汉族学生和藏族学生、文科生和理科生等方面的差别,如果在教学过程“一刀切”,就容易导致有的学生“吃不饱”,而有的学生却“吃不了”.

二、认真充分的备课是实现教材体系向教学体系转化的基础

本教材内容丰富又简明扼要,这就必须详细周到地解读教材内容,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适当整合部分内容,以便做到详略得当、重点与难点突出,从而能以给定的较少课时系统完整地给学生讲授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时还应密切关注最新时事,结合现实问题不断充实和丰富讲稿内容,使学生能够学会用马克思主义基本的观点和原理分析现实问题及国内国际大事、热点焦点,真正将理论与现实联系起来,使马克思主义成为自己生活、学习的指南.加强教学辅助形式,不断丰富和强化教学课件的制作,使学生饶有兴趣的通过现代多媒体教学方式,变被动接受为主动喜爱这门课.

(一)分析教材,确定教学重点

通过研读与分析,将全书确定了二十八个教学重点,具体列举如下:

绪论部分有三个教学重点:其一,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其二,马克思主义的产生及组成部分;其三,马克思主义的本质特征.

马克思主义哲学部分有十一个教学重点:其一,哲学基本问题;其二,马克思主义物质观;其三,社会生活本质上是实践的;其四,对立统一规律;其五,主观能动性与客观规律性的辩证统一;其六,认识的本质与规律;其七,马克思主义实践观;其八,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的问题;其九,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特别是社会意识的本质和相对独立性;其十,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特别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之间的决定与被决定、作用与反作用的关系,推动社会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其十一,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点.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部分有六个教学重点:其一,资本原始积累;其二,私有制基础上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及其规律;其三,劳动价值论和剩余价值论;其四,垄断资本主义;其五,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及其表现形式与经济危机;其六,资本主义的新变化及其原因.

科学社会主义部分有八个教学重点:其一,社会主义发展史的两次飞跃;其二,无产阶级革命及其形式;其三,对社会主义的不断认识;其四,二十世纪社会主义制度的巨大贡献和历史经验;其五,经济文化相对落后的国家社会主义建设的艰巨性和长期性;其六,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预见未来社会的科学立场和方法;其七,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其八,两个必然和两个决不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