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思想精神现实意义

点赞:3867 浏览:1263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哲学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最高理论概括和总结,是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本文从思想的发展历程中探析其创新精神,重点分析了哲学思想创新精神的理论成果,论述了哲学思想创新精神的现实意义.

一、哲学思想的形成和发展

(一)哲学思想的形成阶段(1920―1937年)

中国成立初期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中国还处在幼年时期,对马克思主义理论还缺乏深刻的理解与把握,哲学思想也处于孕育、萌芽的过程.1921年元旦,在新民学会新年大会上的发言,明确肯定和赞同马克思主义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的理论和方法,得出了“唯物史观是吾党哲学的根据”这一科学结论.1925年,先后写了《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湖南农动考察报告》等著作,运用马克思主义的阶级分析方法,具体分析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和政治态度.《反对本本主义》是最早的一篇马克思主义哲学著作.《实践论》、《矛盾论》的问世标志着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哲学思想的形成.

(二)哲学思想的丰富和发展阶段(1937―1949年)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这一阶段是哲学思想发展过程中不断成熟的阶段.l937年7、8月,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讲哲学,撰写了《实践沦》、《矛盾论》,“两论”是最著名的哲学代表作,是哲学思想的集中体现和精华所在,标志着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不断系统化.在抗日战争初期,他写了《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论持久战》、《战争和战略问题》《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和《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等文章,提出了著名的十大军事原则.哲学思想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既得到了生动的运用和证明,又得到了极大的地丰富和发展.这是从认识论和方法论的高度论述和解决中国革命各方面问题的范例,是在实践中运用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典范.

(三)建国初期新发展阶段(1949―1957年)

建国初期,针对当时党所面临的复杂斗争任务,提出“不要四面出击,不可树敌太多,而要抓住主要矛盾,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的战略策略思想.1956年初,写了《论十大关系》一文,从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出发,提出了适合中国情况的一系列建设社会主义的基本原则.它最突出的特点是运用矛盾分析方法,充分体现唯物辩证法.中国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的文献和的《论十大关系》、《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是哲学思想在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获得新发展的重要标志.

(四)晚年曲折发展阶段(1957―1976年)

1957-1976年,是继延安时期之后哲学思想发展的又一高峰.在此之后,哲学思想在艰难曲折中发展.在曲折发展的过程中,哲学思想,特别是认识论思想得到了进一步的发挥.1962年1月,作了《在扩大的工作会议上的讲话》,特别强调要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实际更好地结合起来,从实践中一步一步地认识斗争的客观规律.晚年在指导思想上产生“左”的错误,从哲学根源来看,是由于他思想上的主观主义,背离了自己一贯倡导的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哲学思想精神现实意义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论文、研究生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7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高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二、哲学思想创新精神的理论成果

(一)实事求是思想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

实事求是一词,最初出现于东汉史学家班固撰写的《汉书河间献王传》,明朝王阳明提出“知行合一”的观点,倡导“实事求是”的学风.借用“实事求是”这个古语,对它作了新的解释并赋予新的哲学涵义.他在强调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际运动结合起来时,指出“这种态度,就是实事求是的态度.‘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这一科学的阐释,给实事求是赋予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内容,使其成为中国的思想路线,是批判地继承优秀文化传统的光辉典范.从唯物论、辩证法和认识论的角度,对实事求是进行了概括,从学风用语上升为哲学命题,是对唯物辩证法的创新,是党领导革命和建设的根本思想原则和工作路线.

(二)的实践观对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创新

20世纪30年代初期,对实践和理论的重要意义有了新的认识.他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指出:“的正确而不动摇的斗争策略,决不是少数人坐在房子里能够产生的,它是要在群众的斗争过程中才能产生的,这就是说要在实际经验中才能产生”.《实践论》的诞生标志着科学实践观的形成.指出:“一个正确的认识,往往需要经过由物质到精神,由精神到物质,即由实践到认识,由认识到实践这样多次的反复,才能够完成.”系统阐明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的辩证关系,提出了认识过程“两个飞跃”的原理,精确概括了人类认识运动的总公式和总规律,他指出:“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种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等”.把马克思主义认识论转化为党的思想路线,把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运用到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个领域,成功地解决了这些领域的路线和政策、战略和策略问题,把认识论转化为群众路线的领导方法、工作方法和党的思想路线.这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认识论.实践观具有普遍意义,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发展以及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改革事业的发展等方面都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三)的群众史观对唯物史观的创新

以为代表的中国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创造性地运用于我们党的全部活动,不仅提出和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的群众观点,阐明了无产阶级领袖和人民群众的关系,而且确立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从而形成了中国人在唯物史观中独具特色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创造历史的理论.科学地阐述了人民的概念,即在建设社会主义时期,人民即“一切赞成、拥护和参加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阶级、阶层和社会主义集团,都属于人民的范围.”继承和发挥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思想,他指出:“历史是人民创造的.”“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创造性提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提出人民当家作主的思想,必须建立起人民群众自己的国家,使人民群众成为统治阶级.1945年,他在《论联合政府》中进一步阐述了“建立一个以全国绝大多数人民为基础而在工人阶级领导下的联盟的国家制度”的目标③.群众史观,是把马克思主义的群众观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中国化的优秀成果.继承和发扬群众史观,对我们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具有重要意义. 三、哲学思想创新精神的现实意义


哲学思想创新精神是中华民族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哲学专著以及包含着丰富哲学思想的一系列著作,特别是他观察和分析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对中国革命和建设事业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哲学思想创新精神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力量源泉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普遍性.哲学思想创新精神,把对最基本的社会历史发展客观规律的认识提高到哲学高度进行阐发,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们党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逐步走上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康庄大道.在社会主义经济建设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获得巨大发展,党的指导思想和理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我党的指导思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分析问题的哲学思维与思想一脉相承,都是对哲学思想的继承和发展.哲学思想的基本理论、原则、方法及创新精神,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力量源泉.

(二)是推进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动力

任何思想理论的创新,都需要以科学的理论为指导.哲学思想是在中国土壤上生长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中国革命实践中形成和发展的马克思主义哲学.

作为在中国特殊的历史条件下产生的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既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继承,又有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新.创造性地开辟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道路,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任务,形成了哲学思想的完整体系.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就是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用中国特色的哲学话语体系建构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当前,世情、国情、党情发生深刻变化,我国社会历史进程也在不断发展变化,党的指导思想也必须与时俱进、不断发展和创新.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是一个相当漫长的历史进程,哲学思想的创新思想是哲学思想永葆青春的生命力所在,是推动马克思主义哲学思想时代化、民族化、现实化和大众化的强大动力.

(三)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思想源泉

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等建设学习型、怎么写作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探索建设学习型政党提供了路径选择,始终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积极投身于建设学习型政党的伟大实践等方面都有重要的推动作用.

曾指出,“如果我们党有一百个至二百个系统地而不是零碎地、实际地而不是空洞地学会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同志,就会大大地提高我们党的战斗力量”.积极号召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努力学习马克思主义,精通马克思主义,不断提高理论修养.以学习推动创新,把学习作为创新的原动力,是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的必然要求.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成为保持和发展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的必然要求,哲学思想的创新精神,为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提供思想源泉.

(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哲学与社会科学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