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内涵

点赞:7527 浏览:2441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5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十八大报告认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重要途径.马克思主义作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从这个角度解读十八大报告中阐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对我国的社会建设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

关 键 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生态文明;人的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在党的十七大报告基础上增加的三个内容:“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本文着重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角度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内容进行解读.

一、“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与马克思主义的生态文明观相契合,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分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彰显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更加完善.

纵观人类历史,在人类诞生之初,人与自然是浑然一体的,在强大的自然力面前,人类只有顶礼膜拜.马克思和恩格斯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对此做了科学的阐释:“自然界起初是作为一种完全异己的、有无限威力的和不可制服的力量与人们对立的,人们同自然界的关系完全像动物同自然界的关系一样,人就像牲畜一样慑服于自然界.”(1)人类被迫依赖于自然生活,因此就自然而然地对自然界以及无法企及的东西表示尊重和崇拜.可以说尊重自然的思想同人类生活的历史一样久远.马克思和恩格斯的论述是生态文明观在哲学中关于物质原理的方法论的重要体现.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特别是近代以来随着工业革命的不断推进,人类社会的生产力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与此同时所带来的生态危机成为很多国家担忧的问题.在我国,改革开放三十余年来,生产力水平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大幅度改善,综合国力不断增强,但是由于长期实行投资和主要依赖增加物质资源消耗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使得生态环境问题日益突出.面对严峻的形式,同志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将“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明确提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进一步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从“四位一体”拓展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中国人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的高度,把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一项重要的战略任务写入党代会的政治报告充分凸显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这既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特征和新内容,促使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总体布局更加完善,使马克思主义关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有了新突破,对其理解提高到了新的高度.

哲学的角度解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新内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社会建设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在职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5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二、“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坚持了马克思主义发展观,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发展动力的基本原则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凸显我们党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以人为本的理念.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的前进统一于社会和人的双重发展,是一个统一的历史过程,以实现人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终极目标.正如马克思主义经典理论认为共产主义社会实质上是“以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马克思认为:“他狂热地追求价值的增殖,肆无忌惮地迫使人类去为生产而生产,从而去发展社会生产力,去创造生产的物质条件;而只有这样的条件,才能为一个更高级的、以每个人自由的发展为基本原则的社会形式创造现实基础.”(2)由此可见,在马克思看来未来的高级社会必须实现每个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作为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的社会主义社会,理应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坚持和发展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然而随着生产力的发展,人类进入资本主义社会,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发展形成了高度发达的商品经济,但是,这种发展归根到底要受剥削剩余价值、增殖资本的支配.以机器为主的社会分工使人们奴隶般被机器所支配,成为机器的奴隶,以利益为相似度检测的社会关系作为一种操纵一切的盲目力量,使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成了的金钱关系.人的发展不是自由全面的发展,而是畸形的发展.

我国作为社会主义社会,重申《宣言》中关于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观点,秉持“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理念,并将未来共产主义社会关于人的理想和现阶段关于人的发展目标作了区分,提出目前努力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作为将来实现“每个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的前提,把“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纳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实现了人的全面发展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价值的根本取向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重要特征的有效融合,发展和完善了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全面而自由发展的理论内涵.

三、“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与马克思强调的共产主义基本特征相吻合,将其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为缩小区域城乡发展差距和收入差距提供了科学思路,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新内涵.

共产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史上一种崭新的社会制度,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揭示了共产主义社会的基本特征:物质财富极大丰富,消费资料按需分配;社会关系高度和谐,人们精神境界极大提高;每个人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人类从必然王国相自由王国的飞跃.马克思认为社会生产力高度发达,物质产品极大丰富,是实现共产主义的必要条件.

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面对我国的具体国情,贫富差距逐渐拉大,成为社会稳定的一个重要的因素.对此,党的十八大报告将“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指出,新一代领导人的责任“就是要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不断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努力解决群众的生产生活困难,坚定不移地走共同富裕的道路”.表明国家的繁荣富强并不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它只是为人的全面发展和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创造条件.使每个人自由而全面发展,实现共同富裕,才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最终目的.而要实现共同富裕,就必须坚持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坚持科学发展,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把蛋糕做大的同时,以社会公正为价值取向进行分配制度改革,为缩小区域差距和收入差距提供了新思路.(作者单位:辽宁大学)


本篇论文出处 {$getarticleur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