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

点赞:12510 浏览:5567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2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一、人文科学

所有的知识可分为三大类,一大类是关于自然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社会的知识,一大类是关于人自身的知识.

分别可以叫做自然科学、社会科学、人文科学.

在我们国家,曾经有人认为知识或科学只有两大类,只有自然知识和社会知识.这种观念在中国上世纪50至70年代特别流行,但是,它特别错误、特别有害,它忽略了一大块,而且是最重要的一大块:人文科学这一大块.这种忽略有其深刻的历史和社会原因.

实际上,有一类学问家是专门研究人文科学的,他们思考着人是什么?

我们是什么?

我们从哪里来?

我们为什么在这儿?

我们到哪里去?

我们以怎样的方式存在着?

我们创立了一种怎样的精神世界?等

这一类问题是如此丰富、如此深奥,乃至于自古以来有无数的学问家,如此持续、如此执著地思考着.

古今中外的历史说明了两个可以令人深思的事实.

一是,在文明史上最具深远影响的学问家是研究人的问题的,他们是卓越的思想家、哲学家.

二是,在文明史上,凡人的地位相对较高的社会,人文科学的地位就高;反之,凡人的地位不高的社会,人文科学的地位就不高.

人文科学的地位如何,特别能反映一个社会的状况.


宇宙已有137亿年历史.

地球已有45亿年的历史.

生命已有40亿年的历史.

人这种生命只有680万年历史.

如果生命已有100岁,人的出现则只有十几个小时.

这个历史表明,一方面人是如此年幼,另一方面也表明,人的出现特别的不容易.

古老的宇宙,年轻的人类,都是通过人去认识的;而人认识自己的重任亦必落在人身上.可是,正是人认识自己的问题,成了最艰深、最困难也最具有意义的问题.

人类认识自己的难度,甚至超过了认识宇宙的难度.

人文科学不仅最重要,研究起来也最困难.

去年,德国总理邀请了15位哲学家在她自己的家里讨论两个问题:何为人?我们为什么在这儿?

实际上这也就只是一个问题:人是什么?

这一事实,最能表现一位政治家的自觉和她最深切的社会责任感,她自觉到这一问题的重要性和艰难性.

一个国家政府的首脑如此关切人,这是一个国家的幸运,也是这个国家走在现代文明的轨道上的一个标志.

二、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

人文科学的命运与人文教育的命运是紧密相连的.

在上世纪50至70年代,与人文科学在中国被极大削弱所同时发生的是人文教育备受贬抑.

那时,忽视科学、忽视知识成为一种普遍的社会现象;但是,特别被轻视的首先就是人文科学,在学校里,首先就是人文课程.

有一些被取消,如美学、学;

有一些被削弱,如史学、古典文学;

有一些被变形,如文学、哲学.

总之,首当其冲的受害者是人文课程、人文教育.

1978年在中国20世纪下半叶是一个具有标志性意义的年份,这一年的前后各30年是如此不同,在众多的不同之中,有一个特别的不同就是,人的地位的不同,人文科学与人文教育地位的不同.

1978年以来中国社会有种种的变化,但最根本的变化就是人的地位的变化,人的地位在逐步上升.与此同时,人文教育的地位也在上升.

特别是1995年前后,中国高等教育学界的几位有识之士周远清、杨叔子、张岂之、王义遒、刘献君等,曾在大学大力倡导了人文教育,大力加强了以文史哲为主要内容的人文课程与学科的建设,并于1999年建立了一批以人文学科为重点建设内容的文科基地.

这种十分自觉地清醒地置人文教育于大学教育中的行为,也标志着中国高等教育的一次历史性觉醒.大学教育关注知识的增长、能力的增强,而人文教育的特殊意义则在于对人自身成长的关注.这些举措既反映了对人自身的关注和人的地位的提高,也反映了对人文教育在人才培养之中的崇高地位的确认.

这些举措对于中国高等教育未来的影响会有多大,对于未来人才成长的作用如何,是难以预料的.不过,根据以往的历史经验,我们有理由认为今天所做的事情,可以让我们对明天有更多的期待.

人文科学与大学教育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人文教育的论文范文数据库 大学生适用: 电大毕业论文、自考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9 写作解决问题: 本科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核心期刊、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本科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三、人文教育的实际作用

麻省理工大学在20世纪30年代以前只有工科,因而在那之前,虽然它有一流的工科,却只是二流大学.直到后来经过30年代、40年代的持续努力,大力发展理科,尤其是人文科学上来之后,麻省才成为一流大学.没有人文便没有一流大学.

哈佛有强大的文理而至今没有工学院,但它早在19世纪末以来就一直是一流的大学,事实证明,只有工科不可能成为一流大学,而仅有文理还是可以成为一流大学的.

这里说明的决不是可以忽视工科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而是说明不同学科之间的地位和关系.

以上说的是大学.实际上,这也说明了人才培养问题上的一些根本问题.

如今,世界上最优秀的一些大学无不拥有强大的人文学科和良好的人文教育.

有工,可以培养工程师、设计师、会计师、律师、等但没有文理就培养不出大师.所以,人们常说,没有一流的理,就没有一流的工;又说,没有一流的文,就没有一流的理.

为什么文(尤其是人文)有如此巨大的作用呢?

人们都不难知道,爱因斯坦、牛顿比爱迪生、瓦特更伟大;同时,爱因斯坦认为,亚里士多德对人类的贡献比他更伟大.这些大科学家都认为是大艺术家、大文学家影响了他们.

以亚里士多德为代表的希腊理性主义哲学直接催生了欧洲近代以来出现的自然科学划时写作技巧论成果,直接引领了以笛卡儿为代表的大批科学家.人文引领了科学.

所以恩格斯说“新时代是从返回到希腊人而开始的”,文艺复兴以来科学繁荣的时代是从希腊哲学那里获得灵感而来到的.

恩格斯又说得好:“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究竟是离不开理论思维的”,究竟是离不开哲学和人文科学的繁荣的.

一所大学要想登上科学的高峰,难道能够离开理论思维和高水平人文科学和哲学吗?

我们可以看到,笛卡儿、牛顿、开普勒、伽利略、高斯、希尔伯特、普朗克、庞卡莱、爱因斯坦、等这些从17世纪到20世纪初的大师,这些科学巨星,无不具有极高的人文修养和哲学水平.

我们也可看到,在产生了科学巨星的牛津、剑桥、哥廷根、柏林、哈佛、耶鲁、芝加哥等大学,又无不拥有世界一流的人文学科,尤其是哲学.

人文教育是一切优秀大学的灵魂之所依,是大学航行的定海神针.

中国大学也有自己值得回首的历史.

上世纪三四十年代的北大、清华,就已经拥有了明末清初以来中国最杰出的哲学家、科学家,那是一批真正称得上大师的人物.

熊十力、金岳霖、贺麟、冯友兰、陈省身、华罗庚、吴大猷,都是那个年代里的大师级人物.那个时代也有如鲁迅那样的文学家.

蔡元培、梅贻琦时期的北大、清华聚集了当时中国最优秀的学问家,尤其是一批最优秀的哲学家,开创了那个时代哲学的黄金时期.这是当时北大、清华辉煌的极为重要的表现.

蔡先生还身体力行,在中国大学首开美学课程,亲自讲授美学不下十次.这是北大历史上的一次重要变革,而在实际内容上则正是北大的人文教育进入了一个鼎盛时期.

抗战时期的西南联大,更是汇集了北大、清华的一批最杰出的哲学教授,“其中九位教授代表了中国和西方哲学的各重要流派”(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第294页).就在那样生活极为艰苦、物质极为匮乏的年代,西南联大仍能以科学和哲学的智慧、开阔的学术视野培育学生,并且确实是人才辈出,为中华民族的未来积蓄了学术力量.

那时的西南联大显示的是强大的人文精神,它以自己极为优秀的人文教育开创了中华民族史上一段可歌可颂的大学篇章.

蔡元培不应当只是中国高等教育史上的一个符号,他不只是学术自由、大学自治的旗帜,而且,他为中国大学开创了人文教育的新局面,并由此而产生了巨大的教育效应,这也是特别值得我们去回味和呼应的.

四、我们的大学能培养杰出的人才吗?

我们回顾过去的大学,深切地去回顾它,是为着思考今天中国的大学.

今天中国大学的人文教育的状况如何呢?更一般的问题是:今天的中国大学能培养出大师来吗?这个问题与人文教育的状况有何关系?

凭着中国人的智慧,在中国这块土地上是绝对可以巨星云集、群星灿烂的.

可是,在进入上世纪50年代之后,为何我们的星空嘎然灰暗?为何群星陨落?其中的原因我们大家都已清楚.

并且,今天我们仍然在惊呼:为什么我们的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我们的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在哪里?我们世界级的科学家在哪里?

实际上,在50年代以来中国也出现过如丘成桐、李远哲这样的大学问家,但是,他们分别出现在香港和台湾.

中国的大师,1950年前有过;1950年后,港台也有过.

因而,比较确切的问题是:为什么我们大陆的大学,1950年之后的大陆大学,培养不出杰出人才?其实,答案也是大家都明白的.

在这个答案中,最不可忽略的因素是我们人文教育的状况所造成的影响.

尽管有十余年前以周远清、杨叔子为代表的一些优秀的大学工作者倡导过、推动过人文教育在大学的展开,但这还只是一个起点,一个良好的、值得珍惜的起点,然而也只是一个起点,我们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人文教育的基本前提之一是人文科学的繁荣.于是,我们立刻转而要问的是:人文科学在我们的中华大地繁荣起来了吗?尤其应当问的是:哲学在我们的祖国繁荣起来了吗?

没有哲学的繁荣,会有人文科学的繁荣吗?

没有人文科学的繁荣,会有人文教育的坚实基础吗?

没有人文教育的坚实基础,会有杰出人才的大量涌现吗?

我们回首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再看看德国和美国.

19世纪是德国的世纪,一流的经济、一流的科学、一流的哲学汇集于德国.其中,哲学决不是一个相伴相随的配角,哲学是唱主角的.

可以说, 正是生活在18世纪的康德以及随后一大批思想家,如费希特、谢林、黑格尔、费尔巴哈的涌现,才带来了德国的思想解放,带来了19世纪德国的繁荣.

与哲学繁荣相随的是科学大繁荣.19世纪的德国汇集着世界最顶尖的一批数学家,而德国在物理学方面的成就已超过了老牌科学大国英国和法国的总和,其生理学的有创见的论文几乎占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二.

而与哲学、科学的繁荣相伴随的便是其经济的大发展,德国迅速超过英法而成为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

哲学引领了德国大学,不仅如此,哲学引领了整个德意志民族近代以来的全面复兴.

说到20世纪,人们自然地会提到美国.

美国大学在20世纪的蓬勃发展,是以艾略奥特为代表的一批美国人努力并创造性地学习德国的结果,美国的繁荣是美国人奋斗的结果.美国成为了20世纪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

然而,美国的繁荣绝对离不开它的大学的空前发展与壮大;还应当说,也绝对离不开哲学.

实际上,我们很容易联想到约翰•,杜威、威廉•,詹姆斯、胡克、弗洛姆这样的哲学家对美国社会和大学的影响.

杜威、斯特劳斯都曾是在芝加哥大学较长时间工作过的哲学家,杜威的实用主义哲学就是发端于芝加哥大学的.芝加哥大学也可以说是由哲学孕育长大和强盛起来的.这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芝加哥大学只比北大建校早六年,可以说是与北大同一时期诞生的大学.然而,芝加哥大学早已成为世界顶尖的大学,他们已经拥有了80多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而北大首位诺贝尔奖获得者至今尚未出现.两校的这种差异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

芝加哥大学从开办伊始就秉承自由教育的传统,而北大所缺的正是这样的传统;芝大的历任校长几乎都是以哲学式的思维来办学的,并且都追求着纽曼所说的哲学性的大学目标,而北大历史上实际具有这种思想和目标又能较长时间任职的校长,可能只有蔡先生一个例外.

在美国,如芝加哥大学这样的大学,还有斯坦福、伯克利、加州理工等众多院校.

如今,美国拥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哲学家,拥有世界上一半以上的专门性哲学刊物,而这一点也正是美国拥有世界上最高水平的高等教育的一个标志性事实.

德国和美国的这种历史,对于我们思考今日中国的大学乃至我们中华民族的繁荣和复兴,是不是可以有某种启示呢?

五、进一步说明

我们说的是人文科学、人文教育,为什么更多地说的是哲学及哲学教育呢?

因为,哲学是人文科学之中当之无愧的代表,最重要的代表.

最经典的文学著作是富于哲理的,最经典的艺术是为哲学提供乳汁的,在学问的最顶峰,是科学、艺术、哲学这三面彩旗一起飘扬的.

事实上,哲学是人类智慧的结晶,因而它给人以智慧;哲学是充满想象力的,因而它能有效地发展人们的想象力;哲学是既广阔又深远的,因而它能给人以敏锐而深刻的眼光,而这一切都是创造所最必需的条件.

哲学是自由的女儿,是人类生产出来的珍宝.因而,它必定是灿烂夺目、琳琅满目的,必定是流派丛生、百花齐放的.

我们哲学的贫乏,我们哲学生存和发展的环境亟待改善,再联想到人文科学尤其是哲学在一个民族事业中的根本作用,我们是不是有一种特别的震撼呢?

可以说,17世纪是英国的世纪,18世纪是法国的世纪,19世纪是德国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的世纪,21世纪能否成为中国的世纪呢?在诸多的因素中,哲学实际上起决定性作用.然而,如今我们中国的哲学在哪里?我们的哲学流派在哪里?我们能给学生以智慧和想象力、洞察力的哲学在哪里?我们繁茂的人文科学在哪里?如果对这些问题没有明确的答案,那么,关于中国世纪的问题就难有答案.

人文科学是人文精神浇灌出来的,而人文精神是一代人和几代人才能培植起来的.因而,人文科学的昌盛决非一日之功,而它在人文教育中的作用亦非唾手可得的.

人文教育与我们整个教育的命运息息相关.大力加强人文教育已迫在眉睫,然而,人文教育又是最忌讳急功近利的.

大学里的某些建设属于硬建设,某些建设属于软建设.大学人文精神的构架正是一种软建设.软建设是更艰难、更持久的,所以,一所大学领导人的真正本领在软建设上.

灵魂指的是精神,那是心灵深处的东西.人的灵魂是后天形成的,大学的灵魂也是后天形成的.大学的灵魂就是大学的精神,包括开拓的精神,创造的精神,批判的精神,对文明的追求与向往,对民族的热爱与忠诚等等.

大学的灵魂从哪里来?谁能赋予大学的灵魂呢?大学的每一位员工,尤其是大学的校长.

然而,只有那些对人、对生命、对自己的民族最为虔诚的校长,在一个不太短的时段里,精心地耕耘,才可能在赋予自己大学的灵魂方面做出一点实在的贡献来.

从实际的途径来看,那就是持久地加强人文教育,这也是使大学真正成为大学的一个根本途径.

人文精神是存在于大学里的科学活动、教育活动的方方面面的,不仅人文科学活动,而且,社会科学活动、自然科学活动也都是依靠人文精神的.因而,人文教育是可以而且应当以不同方式、在不同意义下普遍存在的.

这更说明了人文教育在大学灵魂构建中的作用.大学若想要有一个伟大的灵魂,它是必须每年每月每天在人文教育面前祈祷的.

在这种意义下,我们甚至可以说,人文教育就是大学教育的灵魂!

(责任编辑 刘 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