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

点赞:17887 浏览:81797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0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物质范畴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重要的基础性范畴,也是整个哲学领域的重要范畴.在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中,恩格斯和列宁都对“物质”下过定义.列宁的物质定义虽然遭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却还是沿用至今,列宁的物质定义在当下仍有着重要的意义.

Abstract: Physical categories aren’t the basic category of Marxi philosophy, but also the important category in the whole philosophical field. Material was also defined by Engels and Lenin, who was the classical Marxi writers. Today, although Lenin’s definition is questioned by many scholars, it is still widely used. Lenin's definition of material still has important significance in our time.

关 键 词 :物质 实物 客观实在

Keywords: Material Real things Objective reality

作者简介:张维夏,女,天津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马克思主义原理专业2010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原理.

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2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物质范畴是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体系重要的基础性范畴,不断发展和完善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物质定义对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 反对形形色色的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具有重大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一、早期哲学家对物质的定义

词典中是这样解释物质的:是独立存在于人的意识之外的客观存在.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之前,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哲学家和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哲学家对“物质”都有着不同的认识.

在人类思维意识发展的早期,朴素唯物主义者主要是凭借观察和顿悟,来了解世界的本原的.他们把世界的物质本原归结为一种具体的物质形态,后来,单一的具体物质本原逐步被多种物质组合的本原取代.

随着近代科学的发展,在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看来,物质就是原子,一切物质的特性就是原子的特性,世界的本原就是原子.但这种观点认为物质是不变的、不可分的,缺乏辩证思维和实践.

二、辩证唯物主义物质定义的发展

辩证唯物主义进一步发展了物质的定义,恩格斯和列宁都对“物质”下过定义.

(一)恩格斯的物质定义

19世纪80年代, 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第五章《认识自然的辩证法、认识论和辩证逻辑》中明确提出了“物质”的定义:“实物、物质无非是各种实物的总和, 而物质这个概念就是从这一总和中抽取出来的.”它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局限,为马克思主义物质定义的形成奠定了基础,彻底摆脱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物质观.


但是在今天我们看来,这个物质定义受到了当时历史条件和自然科学发展水平的限制.恩格斯强调“物质是各种实物的总和”,而忽略了具体物质形态的多样性.他还把实物和物质连个概念混淆在一起,事实上这两个概念是分属于物理学和哲学两个范畴的.而且,他的物质定义只有本体论的意义,抹杀了物质和意识的对立.更重要的是,恩格斯的物质定义对于这个共同本质究竟是什么的问题,并未给出一个明确的答案.

(二)列宁的物质定义

列宁在《唯物主义和经验批判主义》一书中给物质下了一个经典的定义:“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至此,物质概念成为了一个科学的概念.

列宁的物质定义有着丰富的三层含义.第一句话“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向我们揭示出物质概念的实质以及物质范畴的共性.列宁发展了恩格斯物质思想,明确地提出物质概念是个哲学范畴,又明确了哲学的物质范畴所标志的仅仅是客观实在.

列宁的第二句话“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是说这种客观实在是以人的感觉感知所涉及到的范围为界限的.判断一个具体事物是否进入了人的认识活动范围的关键就是,人是否已通过感觉感知了它.马恩也曾经阐发过这样类似的观点,这也说明了列宁与马恩的思想绝对是一脉相承的.

最后一句, 列宁阐发了其物质定义的核心“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明确的告诉我们:外部事物是不依赖我们的意识而存在的,它在我们之外.综前所述我们可以得出,当一个外部事物在进入人的认识活动范围时,我们通过感觉感知到了它,就必须承认它的客观实在性,承认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

列宁物质定义所表述的这三层基本含义,构成了哲学有史以来首个完整的、科学的物质概念,是辩证唯物主义的重要基石.

三、列宁物质定义所遭受的质疑及其当代意义

列宁的物质定义虽然沿用至今,却也遭受到了不少学者的质疑.在列宁定义中,物质是“能为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但又是“不依赖于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在有些学者看来,这在逻辑上是矛盾的.但事实上,我们应当注意到在这里,列宁用的是“能为”而非“只能为”.前者说明了人的认识能力的无限扩张趋势;后者则是客观存在的一种表现形式.客观实在是“自在”的,它不依赖于他物而存在.意识可以反映客观实在,但这种反映只是一种“复写、摄影”,而客观实在存在的根源仍在其自身.这才是列宁对物质真正的认识.

可以说,列宁继承和发展了恩格斯的物质定义,批判了旧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物质定义,充分地体现了唯物论和认识论的统一.作为哲学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唯物论和认识论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列宁的物质定义深刻地认识到了这点,并将其揭示出来.他是在唯物论和认识论相结合的基础上,回答了哲学的基本问题,形成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发展史上第一个完整的科学概念,为之后马克思主义的发展奠定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