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特海的“摄入”概念

点赞:12770 浏览:56528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摄入概念在怀特海的整个思想体系中居于核心地位,澄清这个概念是理解过程哲学的枢纽.怀特海重建形而上学的目的是为欧洲科学和文化的危机从传统内部寻求出路,他的这一目标是通过对从笛卡儿到休谟这一阶段哲学思想的再发现来实现的.怀特海通过创造性地解读培根、洛克、贝克莱的哲学著作以及雪莱和华兹华斯的自然诗,展示了一幅生动的自然画卷,完成了从自然机械论向自然机体论的转变.对摄入概念的历史性考察再现了这一思想历程.以“摄入”概念为突破口进入怀特海的思想世界是研究过程哲学的新进路.

关 键 词 :机体论;摄入;因果效验;怀特海;过程哲学

作者简介:王立志,男,哲学博士,北京外国语大学哲学与文化研究所、哲学社会科学学院副教授,从事科学思想史、文化哲学研究.

中图分类号:B561.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0-7504(2013)05-0033-06

1924年,63岁的怀特海因在1919年完成的《自然知识原理》中表现出的澄澈的哲学思想和对人类状况的至高追求受聘于哈佛大学哲学系.在哈佛,怀特海完成了《科学与近代世界》、《过程与实在》、《观念的冒险》的写作.怀特海本人把这三部著作看作一个整体,其中包含的各种观点相互依赖、相互参照、相互生发,其共同宗旨是:通过研究人类经验的种种变化,探究并表达理解事物性质的方式.怀特海过程哲学的这一核心问题围绕着他独创的“摄入”概念展开,厘清摄入概念的来龙去脉是理解过程哲学的关键.

一、摄入概念的谱系与内涵

在《科学与近代世界》的第四章,怀特海第一次运用了他自己独创的摄入(prehension)概念.“Prehend”本义是抓,与它同根的词有prehension、apprehension,前者意为理解、领会、综合;后者意为明了、忧虑、逮捕.“pre-”是预先、在先、前定、事先的意思,“pre-hension”兼具抓、领会、忧虑三层含义,表达了机体的多重生存状态.怀特海有时也用“grasp into”代替“prehend”,这是对机体生存最直观、最形象的表达.

摄入概念在怀特海哲学体系的核心地位在《过程与实在》中得到了进一步彰显.在这部著作中他把摄入(prehension)换成了感受(feeling).《过程与实在》围绕着“摄入”(感受)概念展开,他把“摄入论”单列一编,分五章进行讨论.摄入概念隐藏着《过程与实在》的秘密,也隐藏着整个过程哲学的秘密.

对怀特海而言,实有(actual entity)是机体宇宙的细胞.实有通过摄入成为自己,“实有的本质仅在于它是摄入的东西这一事实”[1](P65).实有作为一个摄入者,是一个活动中心.怀特海把机体看作是一个功能协调系统.[2](P178-179)任何摄入活动都由三个要素组成:摄入的主体、被摄入的材料和主体形式.从摄入的材料来看,摄入可分为物理摄入和概念摄入;从摄入的材料在摄入过程中产生的效果来看,摄入可以分为肯定摄入和否定摄入.肯定的摄入即感受,否定的摄入即从感受中排除.这四种基本的操作样式在实有合生的过程中是怎样相互连接的?这是摄入最隐蔽的协调机制.

在怀特海看来,实有和永恒客体是实在的两种基本类型:实有的摄入是物理摄入,永恒客体的摄入是概念摄入.物理摄入是具体的,概念摄入是抽象的.按照怀特海的说法,无论是“肯定的摄入”还是“否定的摄入”都离不开主体形式,比如激动、评价、意向、反对、厌恶、意识等.[1](P35)主体形式具有功能统一性,每一种主体形式都是一种机体与环境发生作用的方式.主体形式是复杂的,它只能在主体生成的过程中得到显现,为了表达摄入的多重性,怀特海把主体形式分为两个因子:质的模式(qualitative pattern)和强度的量的模式(pattern of intensive quantity).这两个模式彼此涵摄,不能抽象地分开.我们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主体形式与两个因子的关系:主体形式等于质的模式×强度的量的模式(其中“×”表示矢量相乘).

对于摄入是怎样一个过程,怀特海在《过程与实在》的“说明性范畴”中做了如下说明:

实有通过作用(function)形成自身,在这个过程中实有扮演着多种角色,但仍然不失自我同一性.实有是自我创生.在创生的过程中,它把多种作用转化为一种连贯的作用.

若一个实有在另一个实有的自我创生中起作用,那么,前者就在后者中“客观化”了.永恒客体在实有的自我创生中发挥作用,就意味着永恒客体将进入这个实有之中.

实有建构自我、合生的最后阶段是一种复杂的、确定的感受.这个最终阶段名之曰“满足”.

实有生成过程中的每一个要素,无论它多么复杂,在最终的“满足”中都有自身一致的功能.

在合生过程中,存在着一系列的阶段,新的摄入通过整合先前的摄入而出现.在整合的过程中,感受者把它们的主体形式和材料贡献给新的整合性摄入.否定的摄入贡献主体形式.这一整合过程一直持续到全部摄入都成为确定的、整合性满足的成分为止.[1](P38-39)

概而言之,摄入是一个自组织的创生过程,它始于觉知,终于满足.

《观念的冒险》是机体宇宙论在历史领域的应用.怀特海的历史指的是“文明的宇宙”,包括必然的物理世界、应然的世界和概然的观念世界.在这本著作中,怀特海把摄入看作活动的样态.[3](P176)他力图研究作为人类精神活动(高级经验)结晶的观念在人“文化”世界的过程中扮演怎样的角色.怀特海从四个角度了观念在历史中生成自身、发挥作用、产生效果的机制,前三者分别以社会学、宇宙论、哲学为名,对行动领域、物理领域和精神领域进行了,最后以“文明”统摄前三个领域并指出:人类在前三个领域中的冒险活动,利之最大者莫过于和平,这是人类存在的最高准则.在这里,观念作为人类集体摄入的结晶,不是知识的对象,而是历史显现自身的方式. 二、摄入概念的思想史渊源

哲学是对抽象概念的批判.文明如果不能超越流行的抽象概念,便会在获得一些进步之后陷入死地.一个活跃的哲学派别对概念的发展是十分重要的,就像一个活跃的铁路工程学派对燃料的运输一样重要.[4](P57)怀特海提出,应把哲学建筑在机体的概念之上,他试图通过最小限度的批判性调整,使哲学回到通俗的构思方向上来.[1](P111)怀特海说:“越是详细地讨论笛卡儿、洛克和休谟,就会越清楚机体哲学是如何扎根于17世纪的思想沃土之中,并且会弄清楚机体哲学是怎样在某些关键问题上与那个时代的思想走了不同的路线.”[1](P198)

怀特海对近代科学的批判是通过分析培根在《自然史》中写的下面这段话开始的:

对精微知觉的探究是一种高贵的研究课题.知觉是打开自然界的另一把钥匙,和官觉有同样的作用,有时比官觉还好.此外,这还是观察自然的主要方法,因为知觉中的东西出现得早,效果的出现则要等很长时间.[4](P47)

怀特海认为,在这段话中隐含着与近代科学不同的理解自然的方式.培根的思路与后来占统治地位的物理思维不同,他仔细地把知觉和感觉的经验区别开来,并表达了一个更基本的真理.在怀特海看来,培根的时代及其往后的两个世纪,科学哲学成了对物理学状况的说明.18世纪的哲学家根本就不是哲学家,他们是一批头脑清晰的天才,用17世纪的一些科学抽象概念分析广袤无垠的宇宙,在当时人们感兴趣的那一类观念中,他们获得的胜利是极其辉煌的.凡是不合乎他们那套体系的东西,一概置之不理,加以嘲笑或表示不信任.他们极其厌恶哥特式的建筑,表明他们对模糊不清的没有同情的理解.那是一个理性的世纪,是健康、豪迈、纯正的理性占统治地位的世纪,但那种理性却是用一只眼睛的理性,这种理性的视野缺少深度.[4](P57)科学哲学要面对全部事实,仅有物理学是不够的.培根的这段话恰恰强调了被物理学忽视了的更精微的事实,对这一事实的探究是全面理解世界的关键.

怀特海把洛克看作继培根之后机体哲学的又一个源头.他认为,摄入和感受可以与洛克观念一词的各种意义相对比.与洛克对“观念”一词的使用相比,怀特海把观念限制在意识的精神状态方面(conscious mentality),摄入和感受具有更一般、更中性的意义.[1](P37)尽管洛克的观念以笛卡儿的二元论和主谓逻辑为前提,然而,他发现心灵是一个统一体,这个统一体来自对存在于具体事物之中的观念的积极的摄入.[1](P84)在洛克这里,实体是检测定的实体,它只不过是观念所从出的那个源头的象征.依照洛克的思路,作为观念之集合的主体来自于那个源头.洛克强调观念世界生生不息,心灵有天赋的能力,观念从经验中涌现,观念源出于世界.总之,在洛克那里,这个世界是充满活力的,还没有变成僵硬、冰冷的机器;自我意识的同一如同生物机体的同一一样,他的思想超越了体现在合成论中的自然与心灵相分离的机械观.[2](P184)

存在就是被感知(esse is percipi)是贝克莱非物质主义最主要的原理.怀特海创造性地解读了贝克莱的感知,从而使世界以崭新的面貌呈现在我们面前.他写道:“现实是事物聚集到摄入单元的过程,因此,我们所认知的是摄入而不是事物.这个摄入单元以此时此地来确立自身,被这样集中到这个抓取单元(grasped unity)中的事物,与其他的地点和时间有本质的关联.因此,我用摄入统一的过程代替贝克莱的心灵概念.”[2](P87)怀特海通过转换视角,重新解释了贝克莱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他继续阐述道:“聚集到此时此地现实的单元中的东西已经不再是城堡、云和行星,而是从摄入单元出发看到的并处在该单元的时空内的城堡、云和行星.”[2](P87)贝克莱这里的“存在”指的是观念的存在,而不是客观的物质世界.因为,从他的观点看来,从不同的地点就得到不同的物质世界,比如城堡、云和行星,问题的关键是,客观的物质世界以什么样的方式和我们发生联系.观念是我们与世界联系的结果,我们的知识是以观念为直接对象的,无论是实际印在感官上的观念,由于注意心灵的情感和活动而知觉到的观念,还是借助记忆和想象对前两种方式得到的观念进行混合、分开或表象的观念.总之,被感知是观念存在的方式.贝克莱抛弃物质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把人们的注意力引向另一种实在,即观念的实在.因为这种实在是人创造(感知也是一种创造)的结果.这种转向还有另一层意义,人们会把注意力聚焦于感知活动,因为观念实在是感知创造出来的.“天上的所有星辰和地上的万物,总之构成这个宏大世界的所有那些物体,都不在心灵之外存在;它们的存在就是被感知或被认识.”[5](P385)换言之,被感知或被认识是观念实在存在的方式.从这一思想路线看过来,具体性误置的问题消失了,因为观念永远是此时此地得到的观念,它与具体性须臾不离.


三、摄入概念中的诗性智慧

对于怀特海来说,摆脱唯物机械论的困扰,从自然机械论走向自然机体论,除了经验主义者的路线之外,还有另一条道路,那就是自然诗.在怀特海看来,诗歌证明了人类的审美直觉和科学唯物论的冲突.哲学不是抽象的玄思,哲学是对抽象的批评,哲学家应当从诗人那里听取教训,应当诉诸朴素的经验.它要面对由颜色、味道、声音和其他感官对象组成的世界,哲学一旦沉浸于抽象的科学体系中,就失去了它应有的价值.

怀特海想把科学与诗熔于一炉,使理性智慧和诗性智慧并存于自己的思想世界中,他认为雪莱是把科学与诗完美结合的典范.在诗人的眼中,这个世界是具体的、有机的,自己无时无刻不与这个世界融为一体.他靠自己的身体觉知这个有生命的世界,对于他来说,这个世界只有两件事物:我的身体和身体周围的环境即伸展出去的自然.身体与环境涵融互摄,我是一个摄入统一体,我就是我所摄入的,诗人永远和自然万物是相通的.与诗人相比,生活在抽象的科学体系中的“科学家”则生活在自己的理论监狱里.对于他们来说,自然是封闭着的,人是一个旁观者.当人用这种对待自然的方式对待自己时,他就切断了自己与自然、与实在的联系,成了一个封闭系统.由此,他把自己关进了“自我的监狱”.身陷囹圄的我和另一个同样处境的我只能在监狱中独白,根本没有沟通的可能.我就是我所感觉到的世界,这个命题对于科学家和诗人来说含义是完全不同的.当怀特海在讨论了华兹华斯和雪莱的诗之后,特别引入了对主观主义、客观主义和共同世界三个概念的讨论,其用意在于说明从诗和科学的角度来理解这些术语的含义怎样的大相径庭.诗中的事物是具体的,涵融互摄;科学(机械唯物论)中的事物是抽象的,彼此孤立隔绝.诗中的事物是我的身体知觉到的,它既是世界给予我的,也是我从世界中摄入的,这是一个从外向内的路向.每一个事物都把自己投射出去(ob-ject),同时每一个事物又把它之外的每一个事物全部接受进来(per-cepte);被我感知到的事物就是我从大千世界中强调(im-port)的,“强调”这个词的意思是,把某些事物运进来(im-是向里的意思,port是运输、携带).在诗人那里没有主体和客体之分,每一个事物和其他的事物拥有一个共同的世界,在这个世界中,万物平等齐一.科学的世界是我对观察(用眼睛看)所得的一孔之见进行设定的结果.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事物都是活的,无时无刻不在变化,哪有等着你描画的情况存在呢?在诗人那里,一切都是具体的,科学家所谓的两种性质的区别是不存在的.怀特海从摄入概念出发,把第二性质纳入共同世界.他的观点是:没有感性的共同世界,就没有思想的共同世界;感性是思想的基础,诗的世界比科学的世界更广阔. 怀特海在分析了华兹华斯和雪莱诗歌所表述的自然机体论特征后指出:一种自然哲学必须涉及六个概念——变化、价值、永恒客体、持续、机体和融合.[2](P109)永恒客体是怀特海在讨论自然诗时提出的新概念.永恒客体概念的引入是为了解决摄入如何可能的问题.永恒客体是摄入的对象.摄入的对象规定着摄入者,摄入者的每一次摄入都是一个自我更新的过程.

四、摄入与因果效验

在怀特海的机体哲学中,因果效验是知觉的基本形式之一,它是实有在机体宇宙中与外部世界发生关联的原始方式.由于它的表现方式只是被模糊地感觉到,所以我们有时候倾向于忽略或低估其在经验整体中的价值与实在性.在高等有机体中,因果效验的力量被第二种占支配地位的知觉模式——直接表象遮蔽住了.[6](P79)区分因果效验和直接表象这两种知觉模式,强调因果效验的原初性是怀特海机体哲学的突出特点之一.

怀特海试图通过因果效验展示作为世界背景的非定域性的自然,这是怀特海的机体哲学不同于近代哲学的地方,也是他把《过程与实在》讨论的范围限定在从笛卡儿到休谟的近代哲学的原因.因为“近代哲学最初和最困难的任务之一就是要理解近代科学的符号系统的真正意义和全部重要性”[7](P67).理解这种重要性的前提是找到获得这种符号系统的方式和它原初的背景.怀特海认为这种精确的符号系统是通过直接表象获得的,这个符号世界是对因果效验的具体世界进一步抽象的结果,在这种意义上,近代哲学是悬空的.怀特海对因果效验的强调是从人类虚构的世界回到真实世界的努力.从这个角度,我们容易理解怀特海为什么说“精确性是虚妄的”.因果效验是一种比直接表象更内在的知觉模式,通过它得到的世界是前科学的、前符号的,这是一种诗性的智慧.直接表象的首要功能是从因果效验所获得的那个世界中提取出对机体有特殊价值的世界要素,它虽然能为我们的世界添加更大的清晰度,但哲学恰当性的最终检验标准却存在于因果效验这种模糊的,但更为内在的经验之中.

怀特海认为,因果效验这种知觉模式在传统哲学中没有受到重视,哲学家们不重视通过他们的内在情感获得宇宙信息,而把注意集中于视觉的感受(摄入).[1](P121)因果效验作为原初的知觉模式是把事物知觉为我们直接经验到的条件或决定因素,也就是“既定的过去参与到当下的形成之中”.直接表象则是把事物知觉为从一个特定的中心或观点出发,在空间上或几何学上加以投射的东西.以直接表象为基础的近代哲学由于把注意力放在了几何关系所揭示的世界,从而获得宇宙的清晰图景,同时这种方式也牺牲了这个世界的创造性、自我决定性,从而使其变成了一个没有生气的世界.通过直接表象所知觉到的世界是由几何关系和可辨别特征构成的、清楚明白的共时性世界,一个精确划分的世界.依照怀特海的看法,实在世界是一个机体自我决定和因果效验双重作用的创生过程.因果效验这种知觉方式是模糊的,是一种矢量感受(摄入).直接表象只为我们提供了一个精确的、无向量关系的世界.这个清楚而明确的世界,只有通过对来自经验或环境整体若干因素加以抽象或强调才能达到.直接表象得到的是一个抽象的世界,因果效验得到的是一个具体的世界.在抽象的过程中,经验中的某些因素作为“背景噪音”被排除或忽略掉了.

怀特海的“摄入”概念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科学哲学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本科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41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怀特海的因果效验是一种指引.在怀特海那里,因果效验应该看作是一个概念群的名称,而不是一种具体的知觉方式,直接表象亦然.当他讨论休谟与因果效验、康德与因果效验时,他暗示我们,休谟和康德的哲学是以牛顿力学为典范的,是在定域性世界中讨论问题,直接表象是休谟的印象、康德的范畴诸概念的总称.爱因斯坦定域性破坏使人们认识到存在着一个与“现有世界”迥然不同的新世界——非定域的世界,对这个世界的把握需要一种新的思想方式、新的言说方式.因果效验把人们关注的焦点转移到原初的非定域的世界里,这是新哲学出场的前奏.

五、摄入概念在形而上学重建中的作用

怀特海试图通过对从笛卡儿肇始到休谟结束的那一段欧洲哲学思想的重新发现为新哲学找到更深层的根基,在他看来,这种根基不是实体而是功能.怀特海的这种主张与实用主义的代表人物威廉·詹姆斯、新康德主义的殿军恩斯特·卡西尔的基本立场是一致的,它代表了20世纪西方哲学的一个基本动向.

科学研究现-象,是一种过程分析.科学哲学研究那个隐而不显的象如何成为可见的形式,这个形式用符号来象征.符号是人造出来指示乾坤万象的.怀特海所说的思辨的形而上学实际上是创造的形而上学.分析哲学通过研究语言来研究思想,它是科学,但不是第一科学,因为命题是创造物不是创造活动本身.第一科学的研究对象是创造活动本身.在这种意义上,摄入是第一科学的研究对象,是怀特海重建形而上学的基石.

要想理解摄入概念在怀特海重建形而上学中的地位问题,必须回到哲学史.笛卡儿把人类认识事物的能力放在了一个名之曰“心灵”的内在实体之中,心灵成了自然的镜子,知识成了对象的表象.在笛卡儿和洛克那里,心灵是一个独立于自然界之外的神秘世界.如何探索这个隐秘的世界呢?笛卡儿的“怀疑”与“沉思”都是探索这个世界的努力.洛克在《人类理智论》的第一、二卷中坚持心灵实体的检测定,在第三、四卷中无意识地放弃了这个检测定,怀特海对此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把洛克关于实体的陈述看作是机体哲学的第一前提.[1](P89)休谟的《人性论》可以看作是对心灵世界的现象学表述,他以研究心灵世界产物的方式研究人性.在休谟那里,人是一束感知,感知是生成着的,那个生成的过程就是人性本身.到了康德就更进一层,他以研究“心灵的建筑术”为己任.康德对知识形成的前提条件进行了精致的分析,在人的创造物——科学知识、命题中探索认识之谜.康德哲学的秘密是逻辑,他把隐藏在“创造物中的逻辑”看作是通往心灵世界的道路.对形上世界的探索,怀特海与康德不同,他不用内敛回溯的方式,而是采取外摄合生的方式,他走的是前康德的路线.在怀特海的形而上世界里,没有近代哲学意义上的主体,唯一的实在是超体(superject),超体是无休止的摄入.“超体”无常住,始终处于生成变化中.为这个“超体”提供一个全景是怀特海形而上学的目标,这也是他把《过程与实在》看作是宇宙论研究的根本原因.

怀特海通过摄入概念展示了宇宙创造的本性.宇宙这一本性的清晰呈现,是生活的希望所在.怀特海的形而上学让人看到自己参与其中的世界是一个新质不断涌现、充满无限可能和希望的世界.这对于沉沦于技术帝国、被机械唯物论束缚住头脑、不知去向何方的现代人是至关重要的.

参 考 文 献

[1] Whitehead. Process and Reality[M]. New York: The Macmillam Company, 1929.

[2] Whitehead. Science and The Modern World[M].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30.

[3] Whitehead. Adventures of Ideas[M]. New York: The Free Press, 1933.

[4] 怀特海. 科学与近代世界,何钦译[M].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7.

[5] 周晓亮.西方哲学史,第四卷[M].南京:凤凰出版社,2004.

[6] 菲利普·罗斯.怀特海,李超杰译[M].北京:中华书局, 2004.

[7] 卡西尔.人论,甘阳译[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7.

[责任编辑 付洪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