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酒风云画人生

点赞:14828 浏览:6830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9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贾又福以山水画名世,他继承了“苦学派”的艺术精神,多年来用宗教徒似的虔诚投身美术,孜孜不倦地创作,永无止境地探索,力争在作品中表现出真善美的情感.贾又福近年来深居简出,几乎隐居.他潜心艺术,淡泊名利,杜绝一切世俗应酬之事.他的人生铺陈于他的一幅幅宏伟大气的画卷中,我们感受到那种深藏不露、澎湃于纸上的,既严肃深沉,又饱满浑厚.

深秋的一个清晨,我们来到贾先生位于北京郊外的家.这是一个难得的安静小区,朱红色长长的围墙,迷宫似的曲折小路,略显萧索的大树,而“曲径通幽处”,扣开贾先生的家门,才发现这里原来别有一番洞天.贾先生的工作室,宽大,朴素,整洁,阳光透过大扇的落地窗照满整个房间,暖洋洋的感觉恰与萧瑟的户外形成鲜明的对比.贾先生满头银发、神态自若,穿着一件深蓝色的休闲毛衣,态度温和而眼神犀利,而骨子里的热情、对艺术的执着、对名利的不屑深深地感染了走近他的每一个人.

苦学出身 淡泊名利

贾又福1942年出生于河北省肃宁县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

“门第无书香:父亲目不识丁,母亲左氏,认得一个‘左’字.小学、中学时,喜乱画,幸得乡贤李秀琛、朱濂、薛玉潞先生鼓舞、点播.”(引自贾又福小传)

1960年,贾又福考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随后选入中国山水画山水科,专修山水画.此后至毕业期间一直在山水画室学习,师承名家李可染先生.

“在美术学院学习的那几年,非常艰苦但是也非常有收获.”提及当年的求学生涯,贾先生颇有感触.“那个时候,学生都很穷.一个月的生活费只有六块钱,还是学校发的助学金.只能吃很差的伙食,衣服经常是补了又补.学生每个月发两毛钱糖票,可是我从来没写过.我舍不得,我把钱都留着写画画需要的材料.我只能写得起比较差的纸和墨,但已经觉得很满足.每天就在宿舍画画,从来不出去玩,也从来没有任何娱乐.”

“画家必须勤奋.”贾先生说,“再有天赋的画家,不勤奋、不练就扎实的基本功,是出不了大的成就的.”

李可染先生自称“苦学派”,在美院学习期间,贾又福遵循可染先生的治学精神,严格训练艺术技巧和艺术修养基本功.从系统的临摹各代山水名家画作开始,逐步接触和深入理解到中国山水画的精妙与独特而崇高的审美.

“在我的一生中,对可染老师最为崇拜.对于艺术的发展,老师总是高屋建瓴.然而,可染老师对个人荣誉和物质生活却从来没有用过心思,他一辈子不会投机取巧,从来都是随遇而安,学问以外的事情根本无暇顾及.我从老师那里学习到的,不仅仅是他别具一格的山水画理论,他对艺术精神和艺术语言的革命,他高尚的品德和清净自然的精神世界,都令我获益匪浅.”

说到这,贾先生小心翼翼地捧出了一张画给我们看,“这是李可染先生特意给我画的.”画面上是一头牛,用笔豪放,十分传神.

“现在我的年纪大了,忘性也大,生活里面常常记不住事情.但是当年李先生给我画这幅画时的情景,甚至他说的每一句话,对于我仿佛就发生在昨天.”

提起李可染先生,贾先生显得有一些激动.他似乎还原成当年那个跟随老师孜孜不倦求学的普通学生,饱含着对老师深刻的感情与怀念.

1964年9月,为准备毕业创作,贾又福去太行山体验生活.这是他第一次以画家的眼光看太行山的风土人情.从此,对太行山产生了深厚感情.1965年毕业之后,他先后在戏剧学院舞台美术系和美术学院中国画系任教,在此期间,他四十余次深入太行山区写生.这个阶段,是贾又福创作的高峰期.他创作了大量既有宏大气势又蕴涵深邃思想内容的风格鲜明的画作.

提及此段经历,贾先生说:“我选了与自己最有缘分,也最有条件接近的人、事、天、地――太行山,意欲把全部心血,全部生命投入之.不分春、夏、秋、冬,不论过年过节,我都要经历感受一番,大风、大雨、大雪、惊雷、晚霞、朝曦、烈日、黑夜,我都有体验的过程,这是大自然给我的恩赐.每次去太行山我都怀着躬行顶礼的朝圣心情.”

几十年里,贾又福扎根太行山,磨练自己的感情和技巧,领悟到别人难以领悟的精神内涵.他尊重传统,而又不拘泥于传统,通过消化、吸收,他将前人的技巧、风格自然地融合在自己的创作之中,铸造了自己的绘画面貌和独特风格.

1984年贾又福的画作《太行丰碑》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质奖,成为其代表作.业界人士曾一致评论说,“在当今中国山水画坛,贾又福是一位最有成就、最值得注意和研究的画家之一.”

面对自己获得的成就和各种美誉,贾先生并不放在心上,甚至常常不以为然.他很少接受媒体采访,不愿意应酬,也很少出席各种活动.他不爱张扬,也不喜欢出风头.“我是很少出门的,都是在家里看书和画画.”贾先生说.


中国艺术品市场这几年非常火热,美术作品屡屡爆出高价.有一些人,可能有钱了,就投资艺术品,但他们并不很懂艺术.许多画家就借此机会,拼命炒作自己,抬高身价.很多者为了盈利、套现,联合拍卖行、写家一起炒,有的还联合画家、媒体一起炒.

提及这个现象,贾又福先生说:“现在有一些人,为了追求利益,一味迎合他人趣味,丧失了高标准,作品经不住品味,不入鉴赏.”

“我常常对我的学生们说,要拓展自己艺术的个性,靠时行的拉关系、争赞助、赶热门、办展览是靠不住的.艺术家需要一点孤独感.随遇而安,门前冷落,对艺术是大好事.历来讲人品、文品、画品,人品是决定因素.我们画画的人要经常反省自己,虽心怀远志,但永远把自己看成一个弱者,平常而又平常,不能忘乎所以.有点成就时,不计赞毁,不出风头,不趋势头,不讲派头.青年学生千万记取老一辈的教训,不严格修炼道德品质,绝难成就大家风范,即使小有所成,也早晚要跌跤的.”

贾又福先生的画作,如今在艺术品市场上,有着极高的价值.他2005年的画作《洗礼》,曾被拍出四百多万元的高价.

近一两年,贾又福减少了艺术创作,而是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山水画的理论研究、总结和教育传承中.他的学生非常多,这和其他一些艺术家只埋头个人创作,不愿意牺牲精力教学生也大不相同.学生们常常登门求教,对于真心投身于艺术的学生,贾又福既对他们严格要求,又对他们十分爱护.他不仅将自己的绘画理论和绘画技巧传授于学生,更将自己的人生体验和感悟同他们一起分享.

1997年至2005年期间,贾又福出版了《贾又福谈画篇》、《贾又福山水教学体系 》、《贾又福集:苦修集、怀乡集、观化集》等多部著作;2008年,又出版了贾又福从艺五十周年回顾之《贾又福集》四册:“无声呼唤”、“山乡牧歌”、“他山之石”、“积薪传薪”;这些作品涵盖了他近半个世纪的艺术成长以及艺术探索过程,总结了他大突破、大发展的创作实践,为年轻学生们留下了至为宝贵的经验.

艺术就是真性情

艺术就是真性情,将这句话放在贾又福身上,是极精准的概括.

贾先生言谈平和,内敛而淡然.他生活极其朴素,不讲究锦衣美食,也不追求奢侈享受.言谈中我们得知,他所用的笔墨,也皆是如意斋里最普通的种类.他不好玩乐,说自己唯一的爱好不过就是画画.把喜欢的事情当作一个追求,就有了信仰,便不惜力量来培养,使自己达到理想的精神境界.

“真的自由、自我、个性、感情等等,一句话即真性情,是艺术产生和发展的原动力.这个真字,有很高的道德标准,高尚的艺术,必然充满着高尚的人格,绝非生活中的绝对真实.很简单,检测如一个道德败坏,利欲熏心之徒去作文作画,用上他的真的自由、自我、个性、感情,其文其画肯定被人厌弃;若伪装而后作文作画,强检测充真,必不自然,何能动人?”

贾又福在追求和探索艺术的道路上,尤其注重自身品德的修为.山水画创作能够感染人的地方很多,以境界为灵魂.笔墨的提高靠苦练及悟性,而境界则全靠学养与人格.

“我常常跟学生们讲,艺术创作,人格因素第一.人格的高尚与否,决定着作品精神品位的高低.人能成为时代之先驱,画才能成为时代之导言.”

“搞艺术很特别,特别就特别在它是开发潜藏在个人内心深处的,只属于个人特有的精神宝藏.依个人素质不同,天授、蒙养、苦修、精进各异的发展,但不能偏废.尤其是将养精神浩然之气,不能忽视崇高的人格道德观和世界观,不能没有时代的使命感和责任感.”

贾又福先生的山水画作中,另一突出的品格是其中蕴涵了他对民族历史、民族文化以及民族命运的深刻关注.我们提到,如今有一部分学者,刻意地将中西方艺术对立起来,贾先生认为这种说法是相当浅薄的.

“艺术不可能排除所谓‘文化的干预和入侵’.经不起外来文化的冲击,不是别的,正是由于艺术离不开文化,我们自身的文化精神之乏弱,会失去抵抗能力.站到高层面去看,不管对我国古代文化还是对西方现代文化,凡无能力抵抗者,必无能力更好地吸收.”

“在文化艺术领域,我们可以吸收、借鉴西方有益的东西,来充实、启发甚至完善我们的文化艺术,但绝不能一味拿来,依附于西方的发展模式中.我们不能妄自尊大,但也绝不能失去民族尊严.我在艺术创作上,从来没有刻意追求过什么与国际接轨,我有这种自信,我们本来就是国际的一个组成部分,我们的文化本来就是世界文化的一部分.艺术上的共同规律,就是特殊性、创造性,要不一样.”

“西方的现代艺术,千姿百态,如果我们把自己关在家里,说大话,说明我们孤陋寡闻.如果拒绝学习交流,那更是愚蠢可笑.我们要学习、要借鉴,这个目的要明确,那就是发展我们自己,发展我们自己的优势,发展我们自己的民族文化,发展我们特有的东西,这样才能被世界认同,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工作室里我们看到贾先生最近在阅读的一些书,有一些是非常古老的版本,书页轻薄而泛黄了,拿在手中能感觉到岁月的沉淀.从来中国画强调精神内涵与文化传导,讲求画品与格调,诗、书、画、印俱佳.这就要求画家具有较高的文化素养.贾先生好读书,政、经、文、史、哲无不涉猎,能诗文,善题跋,其艺术见解与人生体验颇多隽语.

贾先生对中国古典诗词尤其偏好,钻研颇深.他早期的许多作品,都以诗思的抒发为旨趣.他的太行山景,内含浓郁的诗兴、诗味、诗风、诗境.他常常化景物为情思,物我相融相化,以至情至性陈酿了山水画诗化的纯度,并在山水画心灵化、诗意化方面取得了相当丰富的美学经验.

贾先生对哲学也有着独到的见解.他以昂然的兴趣阅读、研习了包括《周易》、《论语》、《老子》、《庄子》、《山海经》、《淮南子》、《金刚经》、《心经》等典籍在内的许多部重要的儒、释、道经典文本,近年来一直在探索中国山水画与中国哲学精神的契合――寓哲于画.以中国山水画艺术适度地解析哲学的命题,以活泼的生机发挥它在当代的精神养护的作用,使之获得较大的演进.

诗酒风云画人生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艺术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学士学位论文、学年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28 写作解决问题: 如何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目录、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如何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我常跟学生们说,艺术的背后乃是哲学,好的艺术背后必然是高的哲学,艺术向高深发展,必然向高层面哲学延伸.哲学思维已经渗透在山水画的任一层面,包括审美评判的终极标准、创作的立意、画面的构成手法,乃至用笔用墨的玄机,无不有中国哲学在背后起作用.精神境界的修炼,反映出哲学思想的高度,直接影响着文化艺术的高度.可以断言,一个艺术家的成就最终决定于他的精神境界及其修炼功夫,亦即他练就的身心品格与哲学思想的高度.”

作为一个艺术家,贾又福先生难得可贵之处在于,他既有着高尚的品德,至真至诚的人格魅力,又有着特殊的文学修为和意趣.贾先生的女儿目前也在美术学院学习绘画.出于好奇,我们问道,“您的女儿是否也是您的学生?她一定常常得到您的指点吧?”贾先生却说:“她也是画山水画的,但是她不愿意跟我学.她画的和我不一样,要是和我一样就没出息了.”说完,老先生爽朗地笑了.敢于自嘲的人多半有难得的智慧,是看破名利,参透人生,是对人生的一种觉解.

贾又福先生的人生,正如他的笔墨之作,是大写意的人生.他将中国山水画的境界提高到了一个难以逾越的高度.他既是中国画的传承者,又是中国画的拓荒者.他用对待艺术的态度来对待自己的生活,淡泊名利,清高不俗,又饱含意趣.就好像深邃的葡萄酒,在漫长而细致的酿造过程中,是矜持的、孤独的、沉默的,而打开品尝的时候,却展现出华丽、丰富和有层次的口感,令人回味无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