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高职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

点赞:13070 浏览:562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哲学素养是人理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哲学素养作为人的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为重要.本文结合教学实践就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哲学素养的培养提出了自己的一些看法.

加强高职学生哲学素养的培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教育哲学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研究生毕业论文、专升本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6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关 键 词 :高职院校 学生 哲学素养 培养加强

0 引言

当今世界,国际竞争日益加剧,社会变幻复杂.中国在融入世界的过程中,文化呈现出多元化的特点,与之相应的我国社会的价值观念也发生或正在发生重大的变化,形成多元化的格局.大学生在朝着文明、健康、向上方向发展的同时,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方面也存在着一些误区.哲学素养是人理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哲学素养作为人的综合素养的一个重要方面,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对促进学生形成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极为重要.

1.哲学与哲学素养的内涵

1.1 哲学 一提起哲学,很多人就会认为这似乎是一门高深莫测的学问,就会联想到某种至高无上的智慧,理性的,或是枯燥的,甚至是还有一张与这种智慧相连的刻满岁月年轮的脸.其实,哲学也不尽然如此.中国现代著名哲学家冯友兰认为,哲学就是对于人生的有系统的反思的思想.哲学的功用就在于使人成其为人.在这个意义上,我们简直可以说,哲学就是“仁学”或“人学”.他说:“在未来的世界,人类将要以哲学代宗教.这是与中国传统相结合的.人不一定应该是宗教的,但是他一定应当是哲学的.他一旦是哲学的,他也就有了正是宗教的洪福.”他的结论就是,人是哲学的,或者说哲学是人的本质.

1.2 哲学素养 哲学素养指的是人理性地认识世界的一种能力素质.哲学素养是一定的哲学知识、哲学思维能力和哲学品格的有机整体,在个人与社会的发展中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一个人的哲学素养代表了他的学识、文化品味,也关系到他的命运.一个人所拥有的哲学素养深厚与否,反映着一个人素质的高低,决定其对人生思考理解的深度,也决定着其人生境界所能达到的高度.

2.高职院校的哲学教育现状

目前,大多数高职院校都开设了哲学类课程,并规定哲学类课程是高职院校的一门基础必修课.但我们发现:高职院校哲学教育存在诸多问题,如教育理念不正确,教育主体错位,课程内容过于陈旧,甚至把哲学等同政治等高等职业教育长期以来在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办学思想指导下,突出强调培养学生的技能,忽略了对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尤其是哲学素养.而哲学素养的缺失,将导致高职院校学生理论思维和逻辑能力的欠缺,影响其综合素质和能力的提高,进而影响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结合这几年高职院校的毕业生调查汇总,可以看出学生在技能得到一定的稳固和拓展后,渴望得到更高层次的进步,而往往觉得很迷茫或困惑,就是哲学素养缺失的表现,因此高职院校的哲学教育应该逐步加强.

3.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哲学素养的培养

按现行高考录取方法,高职院校学生是高考录取中的最后一批,学生普遍文化基础较差,在心理上普遍存在低人一等的问题,各方面的素质与本科院校学生都存在着一定的差异,因此,如何适应外在环境的变化,提高自身综合素养,尤其是加强哲学素养的培养显得尤为重要.那么,如何加强高职院校学生的哲学素养的培养呢,笔者认为:

3.1 应培养学生的哲学精神,拓展其创新思维能力 哲学精神,就是从哲学的本性出发,培养学生的理论反思意识和批判意识,培养学生对任何状况都能够加以独立思考,敢于提出质疑,不断创新的意识.

创新是人类特有的认识能力和实践能力,是人类主观能动性的高级表现形式,是推动民族进步和社会发展的不竭动力.牛顿之所以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正是因为其喜欢思考,敢于怀疑.而一般人在发生事情时总是凭着本能的感觉立即反应,通常没有思考的习惯和创新的思维,并且很容易受到别人的影响,把很多事情视为理所当然,人云亦云.恩格斯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但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一个民族要想走在时代前列,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一刻也不能停止理论创新.近年来,我国在科技、艺术、文化等方面取得的巨大进步,其实,就是源于创新.

如福建船政交通职业学院航海类专业,由于其涉及的知识面极广,综合性极强,是多专业的交叉与综合,上至天文,下至地理,同时由于其工作环境特有的流动性,使其很难在有限的时间里学到以后工作中用到的所有知识,因此,我们要加强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哲学精神,使学生树立起终生学习的观念,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同时,还要不断培养学生的敬业精神,吃苦耐劳精神及组织协调能力.

3.2 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 价值取向是价值哲学的重要范畴,它指的是一定主体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在面对或处理各种矛盾、冲突、关系时所持的基本价值立场、价值态度以及所表现出来的基本价值倾向.就现代的大学生而言,当代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的剧烈变化,传统与现代观念的冲突,东西方文化的交融与对抗,使社会价值观念呈现出多元化和多样性.

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个性或做人处事的风格,但每个人必须了解自己对人生的期许,找到自己的价值取向.大学生正处于一个从学生到社会职业人的转变时期,拥有学生的稚气和纯真,但也在逐渐沾染着社会上的某些不良习气.如今,我们经常看到这样一种现象:许多大学生,尤其是高职院校学生,他们不是在上大学,而是在混学历.如上课玩手机、睡觉,课外不阅读,作业乱抄,遇到问题再“百度”,随便下载等,从而导致理论基础不扎实,专业技能不过硬.但找工作时又眼高手低,缺乏判断能力、吃苦耐劳精神,存在“从众”等心理,因此,最终无法定位自己,频繁地换工作,甚至造成违约、失业、犯罪等现象.其实,这与缺乏必要的哲学基本知识和基本素养有很大关系.对此,笔者认为学校有义务、有责任在培养学生谋生基本技能的同时,提高学生的人生境界,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 3.3 提高教师自身的哲学素养 教育哲学是对教育问题的哲学思考,用哲学的方法和语言来研究教育问题.任何教育问题归根结底是哲学问题.长期以来,人们更多的是关注教师的科学文化素养、思想道德素养、心理素养等方面,却忽略了教师的哲学素养.教育需要哲学,教师同样需要哲学,那种认为“不需要哲学素养,照样能把书教好,能把学问做好”的思想是错误的.教师不仅要拥有专业素养,更应该具备一些基本的综合素养,哲学素养即是教师必备的基本的综合素养之一.教师的哲学素养能有效地促进和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教师的哲学素养无论是对于教师的职业发展,还是教师的自我完善,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教育学者赖培根曾说过这样一句话:“一个优秀的教师,必须对自己的教育哲学保持清醒的意识,没有这刻意的清醒,一个教师很可能被自己的无所约束的教育哲学引向歧途而不自知.”在中国,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很多,但是,被社会公认的教育家却很少.“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老师,不只是简单的教书匠,还要教授学生为人处事的道理与主动学习的可贵品质.作为一名高校教师,我们虽然不可能都能成为教育家,但是作为教师都应该学习哲学,学习教育哲学家们的教育哲学观念和实践经验,做一个自觉而理性的教育实践者,提高自身素养,尤其是哲学素养.

3.4 提高社会实践活动能力,力求“知行合一” “知行”问题是中国思想史上的一个重要问题.明武宗正德三年(1508),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主要针对朱学而发,与朱熹的思想对立.程朱理学包括陆九渊都主张“知先行后”,将“知行”分为两截,认为必先了解“知”,然后才能实践“行”.王守仁提倡“知行合一”正是为了纠朱学之偏.王守仁的“知行合一”说深化了道德意识的自觉性和实践性的关系,克服了朱熹提出的“知先行后”的弊病,但是同时也抹去了朱熹“知行说”中的“知识论”成分.王守仁的观点虽然有利于道德修养,但忽略了客观知识的学习,这就造就了以后的王学弟子任性废学的弊病,清初的思想家甚至把明亡的原因归于王学的弊端.

总之,我们每个人都需要哲学,确切地说,我们每一个人都应有一些哲学素养,加强哲学素养的培养,以培养我们的智慧.高职院校应把职业能力的培养放在首位,使学生在求职过程中凭一技之长谋职业,但也要重视其综合素养的提高,特别是哲学素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