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复杂性的哲学

点赞:32362 浏览:154180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从20世纪40年始的复杂性研究(Complexity Researches),是当代世界科学发展的前沿和热点领域.尽管目前它仍不完善、不成熟,处在逐步深化的探索过程中,但其理论和方法已经引起了广泛关注,其发展也将带来了人们在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上一系列变革,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关 键 词 :复杂性;复杂性研究;哲学

中图分类号:N941.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2596(2013)12-0048-03

从传统的认识论的角度来看,复杂性是认识的消极因素,是阻碍人们获得真理性认识的障碍.事物在未被人们认识之前是复杂的,认识事物的过程就是经过对事物所表现出的纷繁复杂的表面现象,进行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表及里、由此及彼的反复思考、甄别,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形成对事物的理性认识.人们一旦获得对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理性认识,事物就会变得简单;而存在的一些尚未被完全认识的部分,只能归结为人类认识发展过程的阶段性和局限性,它们将随着自然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手段的改善、认识能力的提升,而逐渐被认识.

然而,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人类认识的不断拓展和深化,人们越发感到事情远没有那么乐观.复杂性,不仅仅是事物呈现给我们的十分丰富的表面现象,而且是事物本身,是事物的内在规定性,是构成事物的结构、功能、环境和发展所具有的规定性.自然科学研究表明,复杂性及其各种分叉衍生普遍存在于现实世界的各个方面,已不能把它仅仅归结为认识过程中的消极因素,而是必须承认并重视对复杂性的研究和探索.就复杂性而言,它本身具有特有的规定性,即便已经被人们认识的事物,它依然是复杂的.也就是说,在复杂性与简单性之间存在着质的区别,这便是复杂性科学研究的领域.

关于复杂性的哲学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性科学的论文范文检索 大学生适用: 在职研究生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毕业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副高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毕业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一、复杂性研究的提出及主要流派

一般认为,复杂性科学始于20世纪40年代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的一般系统论研究.随着系统科学的研究不断获得进展,耗散结构论、协同学、控制论、信息论、混沌理论和超循环论等陆续创立,为复杂性科学研究奠定了重要的理论基础.对于当前尚在蓬勃发展、方兴未艾的复杂性研究,不同的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进行了分类.美国乔治梅森大学的沃菲尔德认为,在美国就存在系统动力学学派、适应性系统学派、混沌学派、结构基础学派等.我国的戴汝为认为,国际上研究复杂性科学,按其所用术语可以概括为三方面:一是欧洲的普利高津、哈肯等人开创的远离平衡态的开放系统;二是美国圣菲研究所以复杂适应系统为标志的工作;三是中国钱学森提出的以开放的复杂巨系统为主线的研究.综观当前对复杂性科学的研究,大抵可以分为四大主要流派:

一是一般系统论学派.一般系统论学派是由美籍奥地利生物学家贝塔朗菲开创的.早在1937年,在芝加哥大学的一次哲学讨论会上,贝塔朗菲就提出了“一般系统论”的概念.1945年,他发表《关于一般系统论》一文,提出一般系统论的任务.1968年贝塔朗菲出版了《一般系统论:基础、发展和应用》一书,书中全面阐述了一般系统论的思想、内容和理论框架.在《一般系统论》一书中,贝塔朗菲开始自觉地运用“整体”和“系统”的概念来认识和处理存在于一切知识领域中的复杂性问题.他力图从对立、斗争和一致性中发现系统演化的机制,从系统内部说明何以能够出现由简单到复杂、由低序到高序的演化.美国圣菲研究所第一任所长考温认为,复杂性研究作为一门科学,肇始于贝塔朗菲的研究.一般认为,贝塔朗菲创立的一般系统论,标志着复杂性科学的诞生.


二是自组织理论学派.自组织理论学科群涵盖了耗散结构理论、突变论、协同学、混沌理论、超循环论和分形理论等新兴学科理论,代表人物有普利高津、哈肯、托姆、拉兹洛等.“这样的新兴学科,它们研究的对象尽管不同,但是都具有共同特征,那就是它们都是非线性的复杂系统,或非线性的复杂的自组织形成过程”.自组织理论研究组成元素众多的复杂系统如何自主从无序到有序的演化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由于大量的组成元素致使单一的控制成为不可能,使得整个系统的演化不可避免地具有非线性、随机性.此外,自组织理论还探讨复杂系统演化过程中的涨落、分叉、相变等现象,使得人们对系统复杂性的认识更深入.所以普利高津在其著作《探索复杂性》一书的序言中指出:“自组织现象是作为一个崭新的科学范式出现的,它使人们可以设想出复杂性如何在自然中出现,以及可在何种程度上被加以探索研究.”

三是复杂性范式学派.代表人物是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埃德加莫兰.1973年,法国当代著名哲学家埃德加莫兰发表《迷失的范式:人性研究》一书,在批判传统的“简单化范式”的同时,率先提出了“复杂性范式”的概念和理论,并号召人类进行思维方式上的新革命.莫兰认为,经典科学认识事物的方法,主要是采取还原式、分离式、割裂式的“简单化范式”,“相信世界的简单性,是从德谟克里特以来在西方科学中形成的基本信念.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指出,自然界喜欢简单化,不爱用什么多余的原因来夸耀自己”.在这样一种方法指导下,经典科学的主要任务就是不断揭示隐藏在复杂现象背后的简单规律.但是,简单化范式在探索认识基本粒子、气象等等方面现象时,由于失去了确定性的根基,显得越来越无力.为此,埃德加莫兰认为新的复杂性范式的萌芽已经出现,要用复杂性范式发展自己,迎接挑战.由于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思想”,涉及到认识论和方法论领域,因此具有更普遍的意义.

四是复杂适应系统学派.主要代表是美国的圣菲研究所.1984年圣菲研究所成立时就以“复杂性科学”作为研究所活动的旗帜,旨在通过开展跨学科、跨领域的研究,探索建立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圣菲研究所的工作成绩斐然,陆续提出了“适应性主体”、“可变图示”、“混沌边缘”、“适应性景观”的新概念,并建立了复杂适应系统的整体多样性和演化模型.目前圣菲研究所在欧美影响很大,发展很快.

综上所述,当前复杂性研究的这四种流派都从各自研究领域揭示出复杂性研究的重要性,研究内容既相通,又互有区别.一般系统论从系统理论出发,聚焦于研究系统如何从简单走向复杂,从无序走向有序.普利高津的“复杂性科学”则作为一种超越经典科学的科学方法论的新视域,旨在用“演化的物理学”代替“存在的物理学”.莫兰的复杂性思想首先致力于用复杂性的方式建立全面的、整体的人类学,进而拓展至探讨建立一般的科学研究的复杂性方法,其复杂性理论涉及具有普遍意义的哲学认识论和方法论.圣菲研究所的“复杂性科学”则主要是指其创立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该理论主要探讨了世界上生物层次以上的高级的复杂系统能动地适应环境的演变内在机制. 但是,无论是1928年贝塔朗菲提出一般系统论思想,还是普利高津的复杂性科学,亦或是埃德加?莫兰的“复杂性范式”,均未能对“什么是复杂性,什么是复杂性研究”,给出统一的界定.但是也并不是说这一阶段的研究就没有突出的理论成果,因为在这一阶段研究中,他们各自提出了一系列复杂性概念模型,比如:埃德加莫兰提出的“宏大概念”,美国圣菲研究所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CAS)、涌现生成理论、混沌理论等.当然,复杂性科学诞生的首要意义在于,他们把关于“复杂性的研究”作为一个科学的命题,摆在了研究者的面前.

二、复杂性研究的主旨及其划时代变革

复杂性和复杂性科学至今没有一个统一的界定,对于复杂性或复杂性科学,我们无法以一种简单的肯定的方式给出界定,但运用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大致勾勒:

一是复杂性科学只能通过研究其运用的方法论来区别,复杂性科学的理论标志就是非还原的研究方法论.复杂性科学的重要特征就是通过研究方法论来进行界定或定义.复杂性科学它不是一门具体的学科,而是分散在众多的学科中,是学科交叉互涉的,从传统的学科分类到现在的交叉学科,从研究政治、经济、生物等的分类学科,过渡到研究语言、大脑、市场、交通等等的交叉研究,它几乎涉及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角落.正是由于它那有别于还原论的方法论立场,才被称为复杂性科学.

二是复杂性科学力图打破传统分类学科之间那种互不往来的状态,努力寻找并试图建立各学科之间的相互沟通、相互联系的协调机制.复杂性科学打破了牛顿经典力学和线性理论的统治和主宰,打破了还原论适用于所有科学的梦想.

三是“复杂性本身就是一种兼备多种组分要素、结构要素和功能要素的复杂观念”.复杂性科学力图创立新的理论体系或科学范式,并应用新的思维范式来解释世界给我们提出的一系列问题.

综上所述,复杂性科学并不是简单的一门学科,呈现在我们面前的是一系列的相关的学科群,“是一群具有复杂性意识和复杂性思维的理论丛林”.在这个被称为复杂性科学的学科群中,主要包括以下若干个理论:系统科学的耗散结构理论、复杂巨系统理论、超循环理论、协同论、突变论;非线性科学中的分形理论、混沌理论等.从未来发展看,构成复杂性研究的核心理论主要是:涌现生成理论、遗传进化理论、人工生命理论、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复杂网络理论、自组织临界性理论等.

复杂性研究的兴起都对传统自然科学研究、甚至于哲学思想等都将带来划时代的变革和影响.

首先,复杂性科学的诞生拓展了自然科学研究的领域,它使自然科学研究从线性的、确定的、有序的传统的研究领域拓展到非线性、不确定、无序的研究领域.传统自然科学在获得对自然界及其规律的认识的同时,也给自己划定了研究领域,即研究自然界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这一做法在取得了诸如牛顿经典力学的巨大成就的同时,也阻碍着人类认识的进一步发展.随着复杂性科学的诞生,那些原本不是科学的领域,或者超越原来的科学研究领域的对象,也逐渐被纳入到了科学研究的视野,科学研究的宗旨也随即从原来的探索寻求简单性规律,发展到了了现在的探索认识复杂性.所以,复杂性科学的诞生是科学发展史上的大事件,被认为是“21世纪的科学”.

其次,复杂性科学的诞生,还对传统的科学思想、观念、理论和方法产生了重大影响.复杂性科学的发展,为我们的科学研究提供了复杂系统分析的新方法.具体说,它为我们分析复杂组织的生成演化过程提供了分析手段.传统科学的思维方式是建立在有序分割和理性三大支柱上.随着复杂性科学的兴起,这些支柱的基石都一个个被动摇.然而,复杂性科学研究绝不是要排除事物的确定性、必然性规律,去单纯追求建立一种不确定性理论,绝不是完全排除分割、剥离和理想实验的方法,去单纯追求建立一种不可分割性理论,简单排除逻辑推理,以便允许对逻辑规则的任何违反.相反,它的研究方法是穿梭于确定性和不确定性、要素和整体、可分割和不可分割之间,探求事物复杂性本质.因此,在复杂性科学研究中,要把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整合到一个更广泛、更丰富的理论框架内,把整体主义和还原主义,系统的整体性和局部的具体性联系并有机结合起来.总之,复杂性思维方式、复杂性科学的研究方法,并不是“简单化范式”的对立面,而是要包容并整合“简单化范式”的一种新的融贯的思维方式,新的融贯的研究方法.复杂性科学特别是其中的复杂适应系统理论、涌现生成理论、复杂进化理论、混沌理论、复杂网络理论等,为我们的认识提供了建构比较完备的复杂系统分析模型新方法、新工具.

再次,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将对人们的世界观产生重大影响,将彻底改变传统的哲学本体论、认识论和方法论.在本体论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对呈现在人们面前的世界图景进行了重新的描绘,复杂性科学为哲学本体论提供了新的对象、新的可能.在认识论上,复杂性科学的兴起严重冲击并影响着传统认识论,在未来的认识论研究领域,认识复杂性,将成为主要任务.在方法论上,复杂性科学研究方法与传统科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很大差别.未来的思想家、科学家将采取不同于简单化、还原性方法的复杂性方法,如隐喻、类比和思辨等等,这无疑将极大地丰富科学研究的方法.

最后,复杂性科学的兴起在冲击对传统科学观念、思想、理论的同时,也需要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及时总结包含在复杂性科学中的哲学思想,梳理复杂性科学所包含的具有哲学意蕴的东西,同时对复杂性科学产生的各种认识问题作出反思和回应.对于复杂性科学的哲学研究业已成为当代科学哲学研究的一个重要前沿阵地.

(责任编辑 孙国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