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尔巴哈: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风标

点赞:4512 浏览:13637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马克思的思想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发生了较大的变化,而其变化的一个重要体现就是他对待费尔巴哈态度的转变,从这一转变中,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关注的对象、思考问题的逻辑以及论证的方法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透析这些变化,可以使我们对“卡尔·马克思问题”有更好的认识.

【关 键 词 】马克思 费尔巴哈 异化 历史唯物主义 物质生产

比较马克思的思想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以下简称《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发生了哪些变化,有一条较为明显的可以将这些变化串起来的主线—那就是马克思对待费尔巴哈态度的转变.从马克思对待费尔巴哈态度的转变,可以看出马克思在关注的对象、思考问题的逻辑以及论证的方法上发生了一系列变化.本文拟从这一主线入手,分析马克思思想变化的主要方面.

为什么说费尔巴哈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风向标

之所以说费尔巴哈是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风标是因为:在《手稿》中,马克思使用的主范畴是异化,从考察异化出发到考察私有财产再到扬弃异化实现共产主义,异化无疑是马克思很重要的一个分析工具,而这么重要的范畴是马克思从费尔巴哈处发展而来的,并贯穿了整本手稿.正如马克思所言:“对国民经济学的批判,以及整个实证的批判,全靠费尔巴哈的发现给它打下了真正的基础.从费尔巴哈起才开始了实证的人道主义的和自然主义的批判.”①可见,马克思在《手稿》中认同甚至推崇费尔巴哈的哲学思想,尤其是“异化”的思想,并且由此寄托了自己对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真切关怀和对未来共产主义的道义向往.

而在《形态》中,我们看到马克思开篇就用了很大笔墨批判了费尔巴哈,认为费尔巴哈的哲学只是直观的哲学,用批判的语气揭示了费尔巴哈思想的局限性,他说:“当费尔巴哈是一个唯物主义者的时候,历史在他的视野之外,当他去探讨历史的时候,他不是一个唯物主义者.在他那里,唯物主义和历史是彼此完全脱离的.”②这里马克思是从考察思想与人类生产活动的前后关系,从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家的角度出发阐释和批判费尔巴哈的思想的.

马克思的思想变化

前面我们分析了为什么说马克思对费尔巴哈的态度可以看作是马克思思想从《手稿》到《形态》变化的一个风标,接下来我们分析这些变化的具体体现:

从推崇异化到客观看待异化.费尔巴哈所指的“异化”主要是在宗教和哲学方面,他认为,“宗教是人的本质的异化”,“上帝作为对人来说的某种至高的、非人的东西,是理性的客观本质;上帝和宗教就是幻想的对象性本质”,“黑格尔逻辑学的本质是主体的活动,是主体的被窃走的思维,而绝对哲学则使人自身的本质、人的活动在人那里异化.”③在《手稿》中,马克思一开始尝试从经济学范畴分析批判资本主义,但可能后来觉得这条路走不通,转而走向哲学批判的道路,而“异化”就是他批判的武器.

“异化”在《形态》中被马克思使用的频率大大降低,而当有用到时,马克思并不再像《手稿》里那样透露出喜爱之情,反而是一种谨慎甚至不喜欢的语气,如:“这种‘异化’(用哲学家易懂的话)当然只有在具备了两个实际前提之后才会消灭.”④在《形态》中,异化已不再是马克思分析的主要武器,因此,此时马克思论证的思路已经不同于《手稿》,马克思从批判德意志意识形态入手,考察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和历史发展,指出:“不是意识决定生活,而是生活决定意识.”⑤哲学意义上的“异化”已不再被马克思所重用,而用到的地方也是与生产力的发展相结合起来客观论述.所以,在《形态》中,生产力的历史发展才是马克思所重点关注的.

从人本主义关怀无产阶级到客观分析历史发展.在《手稿》中,我们可以感受到马克思运用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方法分析了工人阶级受压迫的深层原因,指出工资使工人的劳动成为商品,资本使资本家相互竞争,地租使人成为其附属物,地产统治工人阶级、统治资本家,死的物质对人有着完全的统治;在进一步分析异化劳动,使我们看到工人在劳动中成为“自己的对象的奴隶”,“这种奴隶状态的顶点就是:他只有作为工人才能维持自己作为肉体的主体,并且只有作为肉体的主体才能是工人.”⑥字里行间,我们能深切地感受到马克思对无产阶级悲惨命运的深切同情以及人性关怀.这也是学界会认为《手稿》展现的是一个人道主义的马克思的原因.

马克思一直强调的人类生产历史的发展,他通过客观理性的梳理,分析人类历史发展的规律,眼光已经超越了只关注资本主义社会的工人阶级,而放眼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关注生产力在各个不同阶段的发展,分析不同的社会形态,对工人阶级的涉及也是在讨论生产力发展的背景下指出无产阶级革命的历史条件及职责.他明确地指出:“一切历史冲突都根源于生产力和交往形式之间的矛盾.”⑦并且他是在客观历史的发展中论述阶级斗争的,“历史上周期性地重演的革命动荡是否强大到足以摧毁现存一切的基础;如果还没有具备这些实行全面变革的物质因素,那么,正如共产主义的历史所证明的,尽管这种变革的观念已经表述过千百次,但这对于实际发展没有任何意义.”⑧因为此时,马克思不再运用费尔巴哈的人本主义分析方法,他明白这种哲学式关怀在现实面前是无力的,因为“每个个人和每一代所遇到的现成的东西:生产力、资金和社会交往形式的总和,是哲学家们想象为‘实体’和‘人的本质’的东西的现实基础,是他们加以神化并与之斗争的东西的现实基础.”⑨

从关注人的本质到关注物质生产.同样,因为在《手稿》中,马克思受费尔巴哈人本主义思想的影响,他不仅深切关怀工人阶级的悲惨命运,更从人的本质的层面去分析异化劳动、分析工业的发展、分析共产主义,可以说,人的本质是为马克思所关注的.《形态》中的马克思同样关注人,但更关注的不是哲学层面上的人的本质,而是人类的物质生产劳动.他这样批判费尔巴哈:“费尔巴哈设定的是‘人’,而不是‘现实的历史的人’”⑩,“只有在现实的世界中并使用现实的手段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而这个现实就是物质生产的现实,这个现实的手段就是生产力的高度发展.这样,我们也就看到了后面马克思如何关注交往、分工、生产力、生产形式等物质生产范畴的历史演进. 从异化史观到唯物史观.总的来说,马克思思想的变化在于从异化史观转为唯物史观.异化史观是马克思在《手稿》中的理论逻辑,体现在马克思从异化劳动出发,说明私有财产是异化劳动的产物,又从异化劳动出发去说明社会上客观存在的阶级关系、奴役关系,说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产生和发展的规律,说明共产主义实现的历史必然性等等.《形态》则为我们呈现了一个较为成熟的马克思,他从社会存在出发,即从人们的物质生产生活条件出发,从人们的社会关系出发,在历史深处说明人类历史的发展,这也就是我们所说的唯物史观.尽管异化史观和唯物史观的理论逻辑有所区别,但马克思对无产阶级和人类解放的关怀是一致的.这两者并不存在冲突,更确切地说唯物史观是对异化史观的发展.

结语

所谓“卡尔·马克思问题”是由日本研究斯密的代表人物内田义彦提出来的.对于这个问题的争议和解释,学界有着不同的观点,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阿尔都塞和广松涉观点.他们都认为,从1845年秋到1846年夏的《形态》时期,马克思和恩格斯“清算”了他们此前的哲学信仰,走上了独自创立自己世界观的历程.从《形态》开始,马克思已经放弃了黑格尔左派的那种基于主客关系模式的异化概念,转而使用所有制、分工、交往、生产力、市民社会、生产关系、阶级等物象性范畴,开始用科学的物象化逻辑分析资本主义,描述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

阿尔都塞认为,马克思在1845年之前处于青年时期的人本主义阶段;1845年后“马克思同一切把历史和政治归结为人的本质的理论彻底决裂”.在这个阶段,马克思在认识论上与以前的人本主义思想发生了根本性的决裂,而且更加彻底批判了任何哲学人道主义的理论.马克思由“意识形态”转向了“科学时期”正是实现了这种“认识论上的断裂”,马克思的思想才成为真正的马克思主义.


我们从马克思对待费尔巴哈不同的态度深入分析,确实也看到马克思思想从《手稿》到《形态》发生了很大改变,但这不能说是一种思想断裂.笔者更倾向于用思想发展、思想臻于成熟这一类的词语来描述这一变化.因为马克思最关心的工人阶级革命问题始终没有变,他要论证的共产主义道路的实现始终没有变,只不过,在前后时期,他用了不同的论证逻辑,采用了不同的论证方法.

(作者为中山大学博士研究生,广东仲恺农业工程学院人文社科系讲师)

注释

①③⑥[德]马克思:《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北京:人民出版社,2000年,第4页,第200页,第53页.

②④⑤⑦⑧⑨⑩[德]马克思:《德意志意识形态》(节选本),北京: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22页,第30页,第17页,第60页,第41页,第41页,第419页,第18页.

[法]阿尔都塞:《保卫马克思》,北京:商务印书馆,2006年.

费尔巴哈:马克思思想转变的风标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手稿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学院学士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14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