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点赞:5286 浏览:18599 近期更新时间:2024-04-03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当前,学术期刊的发展面临稿源、质量、技术、资金等诸多方面的冲击,同时自身也存在着种种痼疾,要想从中解脱出来,必须从学术期刊的主体出发,重视编辑主体性的发挥,提高其综合业务素质,才能真正把价值的学术精品呈现给读者,办出名栏名刊.

“编辑”古已有之,“蜡烛”、“为人作嫁衣”是对编辑的赞誉,也是对编辑这一职业最经典、最准确的定位.同时,编辑作为学术期刊的主体,其主体性的发挥程度也在制约和影响着学刊的学术水平.因此,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面对稿源、质量、技术、资金的全面冲击,应努力提高学术期刊编辑的素质,充分重视并最大限度发挥编辑的主体性,这也是编辑的重要责任.

一、学术期刊编辑的主体性

在人的活动中,主体是人,客体是借助一定的相似度检测与人发生联系的对象.人的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主体的质的规定性.编辑主体性则是编辑主体意识、编辑主导性的总和.主体意识是人对客观世界的一种能动的反映.编辑主体意识是编辑对出版活动的主观能动作用,主要包括创新意识、超前意识、时效意识、开放意识、竞争意识、价值意识和审美意识.其中,最重要的是创新意识,因为只有具备创新意识,编辑才能具有对出版物的能动参与性,才会有编辑的主体性.编辑主导性是指编辑在编辑活动中的主导性作用.总之,编辑主体性就是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活动中产生和表现出来的本质属性,它主要包括编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创造性和自主性.

(一)编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

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活动中,并不只是被动地依附或受制于编辑客体(作品),作为具有主体意识的编辑主体能够正确地把握编辑客体的关系以及自己在编辑实践中的地位、作用和使命,并以此反求和确立自我.不仅如此,编辑主体的自觉能动性还通过编辑主体意识,将主客体的关系作为反思对象,自觉能动地理解和调节主客体关系,从而使编辑客体的属性和编辑主体的需要之间更为和谐,使编辑主体的实践活动更合规律性.

(二)编辑主体的创造性

编辑主体的创造性是编辑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其创造性贯穿编辑劳动过程之始终,没有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就没有社会需要的精神文化产品.编辑活动是一项具有独立意义的创造性劳动,它参与整个社会精神文化产品的设计、生产、传播、积累、储存,是社会精神文化系统工程中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作者生产出来的作品还只是一种个人的精神文化产品的草创物,它是否具有社会文化价值以及价值的大小,必须经过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劳动,对其进行鉴别、筛选和优化方能确定,作者的作品只有经过编辑主体对其进行质量把关后才能进入传播领域.当编辑主体将自己的创造性劳动注入作者原稿,并决定将它传播给社会时,就意味着这一作品在一定程度上得到社会的认同,作品的社会文化价值也才能实现.

(三)编辑主体的自主性

编辑主体的自主性指编辑主体在编辑实践活动中具有独立、自觉,自己主宰自己的权利和可能.在编辑实践中,编辑主体的自主性首先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选择.编辑主体应将自己的主要精力放在选题策划和组约稿件上,这一系列活动都彰显了编辑主体的自主,性.其次,编辑主体的自主性表现为编辑主体对编辑客体的审稿加工和优化上,审稿的中心是选择稿件,它取决于编辑主体对稿件价值的认识及评价结果.审稿活动排除了其他因素的干扰,是编辑主体完全独立地履行职责,对精神产品进行客观的价值评判的过程.因此,对稿件的选择,显示了编辑主体劳动的独立意义.编辑主体的自主性保证了编辑主体对编辑实践活动的性质、方向以及活动因素的自觉选择,决定了编辑活动结果的合目的性,使其成为编辑主体所期望和需要的价值物.

二、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发挥

(一)提升哲学精神,将主体性内化为编辑理念

哲学精神是指作为社会个体从自我生命感悟出发对世界(包括客观世界和主观世界)永无止境的批判、否定、超越以及追求与探索精神.编辑理念就是编辑在编辑主体性发挥得实践活动中所体现出来的理想追求、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在精神上的沉淀和升华.因此,哲学精神可以提升编辑的精神境界,进而指导其主体,性的发挥.

根据马克思主义的观点,哲学所研究和思考的是关于世界发展的普遍规律的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在汲取和概括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的基础上形成的,是探究真之为真、善之为善和美之为美的根据.而编辑也是活生生的社会个体即从事编辑活动的人生活在现实社会当中,因此,这种哲学精神能够引导编辑通过哲学思辨,去探究超越现实功利的人生意义和信仰,树立立业、敬业的理想,形成正确的足以影响其一生发展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同时,编辑通过哲学反思,不仅可以增强其理论思辨能力,有助于高屋建瓴、把握整体,而且可以使编辑同时拥有科学精神与人文精神,并使之辨证统一、融合,达到理性和人性的完美结合,真正将主体性内化为编辑理念,进而以正确的编辑理念指导其发挥主体性的实践活动.具体而言,就是要形成以下四种精神:一是学习精神.编辑理论是编辑工作实践的总结和升华,而当今编辑实践的时空不断扩大,这就需要编辑工作者具有永不休止的学习精神,不断充实自己,加强编辑学理论与网络出版等相关知识的学习.二是精品精神.编辑工作者所编发的文稿应具有较高的学术品位、理论意义以及使用价值,还要求编排的规范.三是原创精神.原创之作是理论创新的体现,这既是编辑选择文稿的标准之一,又是编辑在编辑理论与实践研究中应有的精神.四是探索精神.勇于探索的精神也就是开拓创新的精神,有了这种精神才能攀登理论高峰,创造出绚烂多姿的学术景观.

(二)发挥编辑主体的创造性,创特色期刊

创新是新时期学术期刊必备的一种素质.期刊的生命力在于创新性.对此,出版大师邹涛奋曾说:“没有个性和特色的刊物,生存已成问题,发展更没有希望.”2004年、2005年教育部曾相继推出“名刊工程”、“名栏工程”,对编辑的创新素质以及学刊的特色提出了更高要求.这就需要学术期刊的主编、编辑在创新上下工夫,否则就会被“劣汰”.

学术期刊编辑主体性的发挥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学术期刊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专科论文、本科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撰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选题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撰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首先,创新需要优质稿源和编辑人员的创新思维.编辑不只是匠人,而且是设计者、创造者,编辑主体性的发挥主要体现在创新上.具体而言,主要体现在对稿件的具体处理上,即编辑善于发现问题、分析和解决问题,提出对文稿的具体修改意见.其次,就整个刊物而言,则是要在提高编辑创新素质的同时,发挥编辑主体的创造性,主动策划具有重要影响的选题.选题、专栏的策划可以充分体现期刊编辑的主体性.学术期刊的特色表现为:学科特色、栏目特色和专题特色.实质上就是找准自己在期刊市场上的坐标,形成人无我有,人有我新的品牌风格、选题范围、读者定位,在编辑理念上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编辑主体意识现代化.具体而言,就是要求期刊除了固有栏目外,必须洞察研究热点,根据研究趋势策划选题和专 栏.同时邀请相关研究领域的专家学者就研究热点有针对性地写稿,集中编发,才能给作者以理论上“解渴”的感觉和视觉上的冲击力,让各层次的读者有期盼下一期的冲动.同时,不定期地向专家学者组稿、约稿,以提高学刊质量.总之,随着改革的深化,开放的拓展,期刊要想得到更好发展,必须充分发挥编辑主体性的能动、创造作用,充分体现出学术期刊高品位本质及各自的个性、特色来.


(三)提高编辑自身的业务素质

业务素质是编辑工作者的核心要素,直接关系到期刊的质量.编辑业务是一项非常细致和需要耐心和工作.因此,期刊编辑只有具备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才能在选题、组稿、审稿、加工过程中,驾驭来稿,游刃有余.否则就无法与作者进行沟通,甚至编辑、校对都很困难.

首先,就编辑人员应具备的知识角度而言,编辑更应该是一个“杂家”,除了要具备编辑学理论知识外,还要具备相关学科的理论知识,因为编辑要面对许多作者的来稿,而各位作者理论背景和研究的侧重点又各不相同,所以编辑要比作者具有更广泛的知识面和不同领域的跨学科的知识结构,尤其是其整体的人文素养,包括哲学、社会学、学、政治学和、历史学和经济管理学等方面的文化积淀.另一方面,作为学术期刊的编辑更要有一份耐得往寂寞的心态.面对每一篇来稿,编辑就如同在和作者进行心灵的沟通,要对作者的基本立场和观点有一定的把握,再对作者的论证、语言风格等有一定初步的判断,最后综合各方面对来稿有一个初审意见.在对定用稿的加工过程中,更体现出编辑的创造性活动.小到语言文字、摘 要 、关 键 词 、注释、参考文献的规范,大到文章结构的调整等等,都需要编辑本着对作者和读者负责的态度进行处理.以上这一切工作,看似简单和无聊,其实更能体现出一个合格编辑的综合素养问题.

综上,编辑人不能仅仅满足于为他人作嫁衣,在具有甘做“泥土”的奉献精神的同时,更要有“组织者、领导者”的气魄、抱负,应充分发挥编辑的主体性,在编辑工作中更好地实现自我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