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马克思的几种历史辩证法理

点赞:20851 浏览:9435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24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历史辩证法是主张人类历史是一个有规律的发展过程的学说.随着资本主义生产和各国人民交往的不断发展,历史辩证法为综合考察世界历史、揭示历史过程的内部联系和规律性提供了可能.意大利哲学家维科在唯心主义的基础上最先提出了人类历史是按自然的必然性有规律地发展过程的观点.法国哲学家卢梭把不平等的产生看作是历史的进步同时又是一种退步,将历史在矛盾中前进运动的思想贯注其中.德国哲学家黑格尔是近代唯心辩证法哲学最著名的代表,他把辩证法运用于社会历史领域,建立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辩证的历史哲学理论.

关 键 词 :历史辩证法;维科;卢梭;黑格尔;理论

一、维科《新科学》中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在培根的《新工具》的影响和启发之下,维科出版了《关于各民族的本性的一门新科学的原则,凭这些原则见出部落自然法的另一体系的原则》这一著作.维科在《新科学》这一著作中探讨了人类各民族的共同性原则,将共同性原则分成两个部分:关于语言部分,维科发现诗的一些新原则,进一步探究了在原始各民族中诗歌发源的相同的自然必要性.基于这种共同性原则,维科又从起源上考察了徽章、钱币和语言;关于思想部分,维科发现了关于哲学方面的新的历史原则:首先是一种人类的形而上学,即一切民族的自然神学,凭这种自然神学,各族人民创造了自己的神,然后,维科又从这种形而上学里得出一种为世界各民族所共有的学、政治学和法学.

维科凭着关于思想的和语言的原则,进而发展出一种理想的永恒的历史.他认为一切民族从兴起、发展到鼎盛直至衰亡,都必须经过这种理想的人类永恒历史.这一永恒历史可以分成三个阶段:神的时期、英雄时期和人的时期,它们对应的政体分别是氏族公社、贵族政体和君主政体,对应的语言则分别是神的语言、象征语言和民众语言.[1]维科给出了一个循环周转的历史理论来描述人类发展模式:从野蛮到文明然后重新回到野蛮.在人类的第一阶段——神祉宗教的时代,家庭和其它基本的社会机构之组成部分出现了;在第二阶段——英雄时代,人民为贵族阶层所统治;在最后阶段——人的时代,人民对统治阶层造反而达成平等,然而社会也在造反的过程之中开始走向消亡,这个人类发展的过程和个人的意识发展过程有着某种特定的一致性.

从某种意义上说,维科应当被视作理性批判传统和历史辩证法的最重要的先驱者之一,而且他也是最早地对“前进信仰”持有怀疑态度的哲学家之一.维科的理论对孟德斯鸠、赫尔德尔以及马克思都有着相当的影响.

二、卢梭《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中的历史辩证法思想

在《论人类不平等的起源和基础》这一著作中,卢梭认为人类在进入社会状态前是生活在一种原始自然状态中,他将这种原始自然状态称之为人类的“黄金时代”:人类没有住宅,没有固定的家庭生活,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没有私有财产,也没有掠夺和攻击的本性,机能、和情感都处于低级阶段,不存在精神的、政治的不平等.这是一种其乐融融的蒙昧状态,人类在这时是健康的人.“然而,从人需要别人帮助之时起,从有人感觉到一个人拥有两个人的生活必需品的好处之时起,平等就消失了,财产就产生了,劳动就变得必不可少了.广袤的大森林变成秀丽的田野,要用人们的汗水来浇灌,而且不久就看到,奴役和苦难也随着地里的庄稼一起发芽、生长.”[2]人有独具的自我完善化的能力,以及人与人之间交往的不断密切,人的潜在机能因此被激发,从而最终导致了社会状态的出现.社会的发展和文明的进步,尤其是私有制的产生导致“人们不得不相互爱抚而又相互伤害;由于义务,人们生来就是仇敌;由于利益,人们必须相互欺骗”.[2]文明社会也由于它的私有制、贪婪和不平等而造成了对自然状态的淳朴和幸福的破坏,“自然曾使人幸福而善良,但是社会却使人堕落而悲苦”[2],因而文明人是普遍不幸的.人类开始从自然状态向社会状态转化,由于各种自然中的偶然事件,让人类走出莽林开始道德的堕落,“谁第一个把一块土地圈起来并想到说:这是我的.而且找到一些头脑简单的人居然相信了他的话,谁就是文明社会的真正奠基人”[2].这样就导致了私有制产生,私有制产生之后,富人又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用欺骗的方法与穷人订立社会契约,从而创造了法律,继而产生国家和政权.

前马克思的几种历史辩证法理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历史的论文范文资料 大学生适用: 大学毕业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8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如果说私有制造成了富人和穷人之间的不平等这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一阶段,那么社会契约就使得财产不平等合法化,订立了契约就需要有保障其实施的强力机构,从而国家和政权的管理者就产生了,同时,权力的设立造成了官吏和人民之间政治上不平等,这就是不平等发展的第二阶段,这一阶段确立了强者和弱者的区别.这种不平等是由于法律和国家的实践违背了订立社会契约的初衷,但是这种不平等将继续扩大又导致专制的出现,从而导致新的不平等,进入到不平等发展的第三阶段,它确立了主人与奴隶的区别.暴君政治则是这一阶段的顶点,也是不平等的极端.暴君用暴力来蹂躏法律和统治人民,人民则依仗契约和权利用暴力反过来推翻暴君,在这里暴力原则再一次代替了契约原则,从而不可避免的产生一种新的“自然状态”,昭示着一种新的社会平等前景.卢梭从专制政治引申出社会革命的必然性,这正是他的思想最具革命性的东西.

从卢梭论证社会不平等的起源,我们可以看到他的学说中包含了历史辩证法:人类历史伴随着道德的衰落和社会的不平等,经由自然状态的平等到社会状态的不平等,再到新的社会平等的这样一种人类发展三段式的过程中,始终显现出进步与退步的二律背反,这被恩格斯称之为“否定的否定”.卢梭对人类历史展开的辩证的想像,特别是回到了人的原始状态或自然状态进行私有财产的考察,提出了私有财产来源于劳动,而这种劳动注定了人类悲惨的命运,构成了这个不平等的世界,构成了人的异化,深刻影响了马克思后来的私有财产分析,这与后来马克思的私有财产理论和异化劳动理论有很大的异曲同工之处.马克思继承了卢梭经济学的分析角度,而又不同于卢梭的分析,卢梭分析陷于一种原始状态的回归,而马克思则是以生产发展的高级阶段即资本主义社会为分析的起点. 三、黑格尔《历史哲学》中的历史辩证法理论

在黑格尔《历史哲学》中,他如是阐述:“哲学表明,意识是存在于它无限多个概念之上的,也就是说,意识是存在于自由的、无限多的形态之中,而对立的抽象内省的形态只是它的一种反映.意识是自由的、独立存在的、有个性的,仅仅属于精神.”[3]在此,黑格尔认为“意识”具有无限多个“形态”,总体来说是由两个方面组成的:一方面是对每一个历史事件的真实的具体的反映,另一方面则是抽象性和原则性的.“通常意义上的意识存在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对事物总体的概念,另一方面是对事物具体反应的抽象概念.”[3]接着黑格尔又说:“每个人的自我意识不同,对事物的反应也不同,和原则性的意识有所偏移,但是对于一个正常的人来说,这种偏移是有限度的,这种限度取决于他的正常状态,取决于他对上帝的尊敬程度.要了解这种概念的程度,属于形而上学的范畴.” [3]黑格尔从中认为要比较每一个历史事件中的原型和例子,并了解其中的共同点和不同之处,这也解释了形而上学为何要研究同一个事件中存在的正反两个命题.“要考虑到两个基本元素:第一,自由的意志是绝对的和最终的目的;第二,实现的方法,也就是说知识和意识的主观方面,包括生命、运动和活动”[2]“这样我们就了解了整体道德和实现自由的状态,以及其后这两种元素的主观整合.”[2]至此,黑格尔的这种整体的、否定的辩证法思想在此得到基本显现.

黑格尔辩证法是德国古典哲学最重要的成果之一,其基本思想是概念的辩证发展.它是第一次把精神的和自然的世界历史描写为一个处于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过程,并试图揭示其内在的联系,找出隐藏在历史人物动机背后起支配作用的最后动因,从而猜测到了客观事物的辩证法,它把历史观从形而上学中解放了出来,为科学历史观的产生提供了理论前提.但颠倒了主观和客观的关系,是建立在唯心主义基础之上的.马克思、恩格斯批判的吸取了其中的合理内核,抛弃了它的唯心主义体系,创立了唯物辩证法.(作者单位:吉首大学哲学研究所)

吉首大学校级科研项目资助(编号13JDY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