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艾柯列清单

点赞:19355 浏览:9105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2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3月份,艾柯最著名的作品《玫瑰的名字》首次在国内推出直接由意文原版翻译的中译本,其他作品也在陆续引进,也许这又会带动一轮阅读艾柯的热潮.但是,要阅读博瀚如百科全书般的艾柯,谈何容易,也许在阅读之前,我们应该先看看这张清单,你就会了解,让人眼花缭乱的艾柯,其实谈的,一直就是那几个问题.

很少有人会想到把意大利学者安贝托•,艾柯的语言学著作之一《康德与鸭嘴兽》和他2009年在巴黎卢浮宫博物馆策划的艺术展览,以及相应出版的画册《无穷的清单》联系在一起.然而其间的关系其实也不难概括――哲学家康德毕生的理想是赋予所有物质一个明确的、直觉化的,一目了然的定义.然而鸭嘴兽是个让人困惑的例子,它既水陆两栖,又靠孵蛋来繁殖,却又显然是哺乳动物,更不用说鸭嘴兽长着鸭嘴,拖着河狸尾巴,又有着水獭模样的四肢.康德的哲学面对这样一种四不像的动物被陷在了形而上的危机里,因为定义不得而无法运行.在艾柯眼里,列一张清单是最好的一种理解鸭嘴兽,以及任何一切事物的方式,你可以列出这种动物的各种特性,而不必把它绑进一条定义当中.清单是人类认识所有问题的基础,它能够不断添加与扩展,不断互相关联又互相补充.

购物清单是一张认识生活必需品的清单,银行账单则是一张认识集合所有购物清单的清单.百科全书是一本知识的清单,而搜索引擎又是另一种清单.把“鸭嘴兽”输入搜索引擎,列出的是一页对鸭嘴兽这种动物从各种各样不同角度展开分析的清单.比起定义,清单能够无穷延伸,无限扩展,也使得人类的文化与生命得以继续.清单是种开放的系统,康德的超验唯心主义是种封闭的系统.更甚,清单上可以没有次序,从任何一条开始读起,读到任何一条结束.

如果我们要来列一张安贝托•,艾柯学术生涯的清单,我们无需从他的第一本学术著作《托马斯•,阿奎纳的美学问题》开始,也不必从他最著名的畅销小说《玫瑰的名字》开始.年已78岁的艾柯是二十世纪最高产的作家之一,一生当中撰写的几十本著作从神学到美学,从符号学到丑的历史,又从中世纪神秘小说,到指导博士生如何写论文的小册子(不奇怪,他给博士生们的一条建议便是多列清单).

无需否认,如同他的同辈人博尔赫斯与卡尔维诺,艾柯的知识结构错综复杂.然而,当艾柯被问及他是如何保持如此持久的创作力的时候,他回答道:“其实我所有的作品里关注的都是同样几个哲学兴趣,只不过我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表达这些想法罢了.”的确,在我们列这张艾柯清单的时候,会发现在艾柯“博学”的形象和几十本著作的背后,他的哲学观点与美学概念好像巴洛克副歌一般不断在意想不到的地方出现,在各种体裁的著作里互相交叠,不断重新组合成新的知识变奏.

封闭还是开放,艾柯唯一在乎的问题

为何人类这样喜爱列清单艾柯这样回答:“因为我们有一个悲壮的终点:死亡.所以我们设法不断地列下这些无穷无尽的清单,好像如此生命就不会终结一般.我们喜爱列清单是因为我们不想死.”

要列这张清单,可以从艾柯的第一部引起关注的哲学著作,于1962年发表的《开放的作品》开始.这部松散的学术随笔列出了萦绕在艾柯学术生涯各个领域的最核心的哲学概念:没有任何一种意义应当是绝对的.从《开放的作品》开始,艾柯之后的每一部著作都探索着如何取消绝对化的概念,打破封闭的语言与文化系统,解放人类的思想束缚,以及塑造一个开放的、不断运动的、无极限的人类社会的方式.

艾柯出生在意大利小镇阿利桑达利亚.年轻的艾柯在二战之中长大,接受的是正统的天主教教育,也造就了艾柯早期对中世纪美学与对天主教父托马斯•,阿奎纳的兴趣.然而二战后社会的动荡与信仰的缺乏带来了五十年代末,六十年代初,由罗兰•,巴特、利奥塔等法国哲学家发起的欧洲后现代主义思想浪潮,艾柯也同时产生了深刻的宗教危机感.五十年代末,艾柯开始参与到欧洲文化大运动当中,他对神学的认识使得他很快看到宗教与世俗、中世纪美学与后现代思想之间的对立关系是封闭与开放、绝对与无限之间的关系,也是人类思想当中最根本性的对立关系.

1.“符号”的冲撞

艾柯认为任何对立关系的产生都是符号的冲撞.而符号本身的意义不仅可以随时被任意赋予,也经常在信息流动的过程当中被曲解与误读.人类知识的积累不仅是符号的积累,也是杂音的积累.比如,“鸭嘴兽”显然既不是鸭子也不是野兽,然而人类对“参考意义”的习惯性总会让他们自然而然地使用他们已经认知的概念来描述新事物,由此也就诞生了“鸭嘴兽”这样既不准确,又会产生误导的新意义.又比如,上帝本身是种广泛的意义,天堂本身是人类对天空的向往,然而当《圣经》和教会被用作狭义“参考资料”来理解这两种概念的时候,长达五百年的欧洲中世纪人文没落便成为了恶性的结果.

2.小说和文学评论

在艾柯试图用理论来解释这些哲学观念的时候,反倒是他的小说和文学评论把这些思想传播到了大众当中.与他同期的哲学家德勒兹、利奥塔相对晦涩难懂的表达方式不同,爱好列清单的艾柯能够用简甚至幽默的语言传达他的哲学思想,也使得他为意大利报纸撰写的专栏“小记事”系列成为了他最流行的作品之一.《误读》、《带着鲑鱼去旅行》,以及之后的美国游记《超现实的旅程》里,艾柯用日常生活当中的例子指出与嘲弄那些被恶意中断或恶意放大的信号流.

3.“模范读者”

给艾柯列清单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清单的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论文、自考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资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文献综述、论文小结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资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秀选题

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艾柯开始考虑作者与读者之间的关系.在他眼里,作者与读者的关系就好像上帝与人类之间的关系.怎样读书,和怎样生活是同样复杂到让人难以置信的一个问题.在1979年发表的《读者的角色》里,艾柯创建了“模范读者”的概念,认为一个模范读者是一个能够拥有作者的知识框架,又能用自己的方式创造阐释的读者.而这种理想的状态几乎不可能达到.事实上,“模范读者”的概念并没有在学界得到广泛的认同,反倒是艾柯对文本与时间之间关系的分析成为了这个阶段艾柯的学术象征.大仲马的《三个手》的例子反复出现在他的叙事分析当中,因为十九世纪作家大仲马,在写一部设置在十七世纪巴黎的小说的时候,错误地让他的主人公走在了一条当年并不存在的街道上.在艾柯眼里,如此穿越时空的错误只可能在小说当中出现,也是小说这种艺术形式最大的魅力.


然而艾柯对叙事的兴趣,其实是对人类生命终极意义的思考.每个人都是自己生命的“模范作者”,然而这并不等于我们不会犯像大仲马一样的错误,从而在一个不存在的时间里走到了一条不存在的街道上.而如果每个人的生命都是一本让他人阅读的书,找到那个模范读者也许是一生无法达到的目的,写一本开放的生命之书与写一本封闭的生命之书成为了一种选择.

4.百科全书的无限性

与其说艾柯是一个有百科全书情结的小说家,不如说艾柯对百科全书的爱好是因为世上没有任何一个人能够读完一本百科全书,即便有人设法读完,更多的知识也已经出现.百科全书的魅力恰恰不在于其中的知识,而在于它的无限性.在艾柯眼里,一旦你开始按照字母顺序阅读百科全书里的词条,你便走进了一种封闭的,由百科全书作者所架构的系统,也就失去了作为读者的自由.艾柯小说里多数的主人公都悲剧性地由于对文本的过度信仰与过度阐释而走进了形而上的死胡同.然而这个过程不停止于小说的情节之中,而蔓延到了读者阅读艾柯小说的经验里.

小说家艾柯最独特的写作方式是在小说里引用各种存在或者不存在,可真可检测,与情节有关又无关的文本,在《波德里诺》里他甚至使用了一种不存在的语言.作为读者,你可以选择相信,也可以选择不相信,你可以选择阅读,也可以选择跳过.然而你在作出选择的过程当中,已经为你自己创建了一个新的故事.艾柯对读者对文本反应的专注也带来了读者对作者意图的意识,其间复杂而不可预知的符号系统是艾柯叙事学的本质.

5.美学与国际政治

新世纪中的艾柯仍在追求“开放的系统”,写作与研究的主题从文学更多地转移到了美学与国际政治上.在艾柯眼里,所有的战争都是符号恶意冲撞的结果.“反恐”这个符号与“暴君”这个符号虽然看似接近,本身并无关联.然而事实上,经过一系列符号碰撞,这两个符号成就了二十一世纪的第一场大规模战争.艾柯把自己最大的学术兴趣称为追求非暴力与和平政治.在2006年的著作《时间倒转:热战争与大众化媒体》当中,艾柯分析了当今国际政治舞台上扭曲的符号流动.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在他眼里,二十一世纪文化甚至带有中世纪的烙印――西方宗教势力不断见长,宗教执政的现象屡见不鲜.与此同时,在宣扬“欧洲性”这样一种模糊的概念的同时,真正的意图却是封闭欧洲文化.西方政治文化从六七十年放的态度退回到了历史上不光彩的时代.二十一世纪,左右两派极端分裂、不同宗教之间象征性大过实际性的冲突、以及媒体与大众文化滥用与误用符号的现状都是艾柯在书中不遗余力关注的话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