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关系

点赞:29924 浏览:13427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1-18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随着心理科学不断发展,它对人类心理世界的探究也逐渐深入,越来越多的心理学家开始意识到情绪在我们学习、生活和工作中的重要性,而情绪工作是目前情绪心理学研究发展比较新的领域,教师情绪工作也是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新领域.本研究在已有情绪工作定义分析的基础上,运用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统计实证分析方法,对高校教师的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

关 键 词 情绪工作策略 情绪智力 职业倦怠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识码:A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College Teachers' Emotional Work Polic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Job Burnout

GUO Wenkai

(Sias International University, Zhengzhou University, Xinzheng, He'nan 451150)

Abstract With the continuous development of psychological science, exploring the human psyche in the world it is also gradually deepening, more and more psychologists are beginning to realize the mood in our study, and the importance of living and working in, and emotional work is emotional psychology relatively new field of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emotional work of teachers is a new area of research in educational psychology. This study analyzes the existing definition of emotional basis, the use of questionnaires and SPSS statistical software empirical analysis methods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university teachers' emotional work strategies, emotional intelligence and burnout.

Key words emotional work policy, emotional intelligence, job burnout

职业倦怠又称之为“职业枯竭”或“工作倦怠”等,它是由于工作的原因引起的一种心理枯竭的现象,造成这个现象的原因可能会是工作时间太长,或是强度太大等等,这些都可能引起职业倦怠,它是美国的心理学家费登伯格在1974年提出的.

由于有些教师对自己的职业认同感不强、自己内心中对教师这个职业的认识与现实的反差很大、或者自己的投入与产出比例不协调以及目前我们不完善的评价体系,都使得教师群体成为发生职业倦怠的高危人群.

1.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1.1 研究对象

随机选取郑州大学西亚斯国际学院教师131人,男55人,女76人,平均年龄32.4岁,职称结构:初级职称69人,中级职称45人,高级职称17人.

1.2 研究量表

1.2.1 教师情绪工作量表

根据高校教师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形,在刘衍玲编制的《中小学教师情绪工作问卷》基础上进行修订,经过前测表明,问卷具有较好的信度和效度.修订后的问卷包括表面行为、被动深度行为、主动深度行为三个分量表.

1.2.2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

《教师工作倦怠量表》,该量表由Maslach(1982)编制,包括去人性化、情绪耗竭和个人成就感3个分量表.去人性化是指对自己的学生丧失感觉,甚至视若无睹,情绪衰竭是指精疲力尽,个人成就是指对于工作的胜任感和成就感.研究表明3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79~0.88之间,总量表的a系数为0.80,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良好,得分越高表示越有职业倦怠倾向.

1.2.3 情绪智力量表

在个体变量的诸多影响因素中,我们选择了情绪智力作为一个研究变量.因为情绪工作是对工作中的情绪的调控,是属于情绪管理,而情绪管理能力是情绪智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选用的《情绪智力量表》是由Kenh Wong(2000)编制,量表包括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情绪管理和情绪运用四个分量表.自我情绪觉察是指个体能够了解自己的深层情绪状态,并能自然展示情绪,他人情绪觉察是指个体对他人的情绪能够感觉与了解,情绪管理是指个体能够在负性情绪状态下调控自己的情绪.情绪运用是指个体能够运用自己的情绪来引导积极的活力与表现.台湾地区的研究表明(满莉芳,2002),四个分量表的a系数在0.85~0.91之间,整个量表a系数为0. 91,经过相关验证表明,该量表的结构效度也不错.

1.3 调查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的方法.由调查者将调查量表发给教师,用统一的指导语介绍填表的方法,要求被调查者当场填写,回收后检查、整理所有调查问卷,剔除无效问卷,并对有效问卷进行编号.本研究共发放问卷200份,回收166份,其中有效问卷131份,无效问卷35份,有效问卷率为78.91%.

1.4 统计处理 在本论文的研究过程中主要采用了问卷调查法和SPSS软件统计实证分析方法,以期获得较好的研究结果.

2.描述性统计

2.1 研究变量平均数与标准差

为了考察高校教师情绪工作的总体特征,我们对参与本次调查的131名教师在情绪工作3个维度上的平均数和标准差进行了统计.其中,最高为5分,最低为1分,中等临界值为3分.具体结果见表1.


2.2 研究变量的性别、职称等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

对研究变量各惟独性别、职称两个方面的人口学因素进行差异分析.研究显示教师情绪工作策略和情绪智力及职业倦怠各维度上的性别差异均不显著性,在职称这一因素下,只有教师情绪工作的被动深度表演策略显著性差异显著,其余研究变量的各维度差异也均不显著.详见表2.

表2 研究变量的性别、职称等人口学特征差异分析

注: *表示p<,0.05,**表示p<,0.01,***表示p<,0.001,下同.

3.相关分析

3.1 教师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3 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从表3可知,教师的表面行为表演与情绪衰竭、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相关,其中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为-0.088,与去个体化相关不显著,与工作倦怠总体负相关显著,教师的主动深度行为和被动深度行为与去个体化、情绪衰竭和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相关,其中与个人成就感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39 ~0.41之间,与情绪耗竭、去人性化存在显著的负相关,相关系数在0.11 ~0.44之间,与工作倦怠总体负相关显著正相关显著.

高校教师情绪工作策略、情绪智力与职业倦怠关系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情绪管理的论文范文集 大学生适用: 硕士学位论文、学校学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72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参考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结论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参考 论文题目推荐度: 免费选题

3.2 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表4的相关分析结果显示,情绪智力各个维度与工作倦怠总体之间都存在显著的负相关,说明情绪智力越高的个体,越不容易产生工作倦怠.而情绪智力总体与工作倦怠内部各维度之间除了与情绪衰竭这一维度相关不显著外,其余各维度相关均显著.情绪智力内部各维度与工作倦怠个人成就感相关显著,但与情绪衰竭相关不显著,与去个体化之间除了对他人情绪觉察相关不显著外,其余维度均存在显著相关.这也验证了研究检测设2.这与Morris和Feldman(1997),Grandey(1999),Kruml,S. M.,Geddes,D. (2000)的研究发现相印证,Morris等研究表明当员工采用表面行为的时候,他们会感受到情绪衰竭,产生职业倦怠.

表4 情绪智力和工作倦怠的相关分析

3.3 教师情绪智力与情绪工作策略相关分析

从表5可知,教师的表面行为表演与、情绪管理、情绪运用负相关显著,与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负相关不显著,但与情绪智力总体负相关显著,教师的主动深度表演和被动深度表演与自我情绪觉察、他人情绪觉察、情绪管理、情绪运用及情绪智力总体上均存在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在0.286~ 0.615之间,这说明教师的主动深度表演和被动深度表演与教师的情绪智力大部分维度存在一定程度的关系.

表5 情绪工作策略与情绪智力各维度相关分析

4.研究结果

(1)表面行为策略总体上对工作倦怠有正向影响,表面行为策略使用越多,教师越容易产生工作倦怠.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对工作倦怠有负向影响,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的使用可以有效减低工作倦怠.(2)情绪智力对其工作倦怠有负向的影响,教师的情绪智力越高,越不容易产生工作倦怠.(3)情绪智力对表面行为策略有负向预测作用,对主动深度表演策略与被动深度表演策略有正向预测作用.(4)情绪智力属于个体的一种内部资源,在情绪工作策略与工作倦怠的关系中,具有完全相似度检测作用.即更高的情绪智力能够有效保护教师的工作积极性,降低职业倦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