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教师压力来源

点赞:22523 浏览:105434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在社会转型和当前高等教育竞争激烈的环境下,高校教师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高校教师长期处于高压状态,从而导致身心方面出现诸多不适,所以,关注高校教师压力的成因及生存状况,并找到缓解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对策.

【关 键 词 】高校教师;压力;对策

长久以来,高校教师职业的稳定性、低风险性、拥有较高社会地位和相对优越的工作环境让许多人趋之若鹜.然而,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转型与改革,我们迎来了高等教育从“精英化”到“大众化”的变革.高校教师职业已近不像人们想象的那般轻松,已然成为身心压力最大的职业之一.高校教师正承载着来自家庭、教学、科研、待遇等诸多压力.“体力透支”、“亚健康”、“过劳死”现象在高校教师群体中屡见不鲜,问题凸显,不得不引起社会的普遍关注,本文就高校教师职业压力的来源以及如何解决压力做出一定的分析.

一、压力来源

压力,压力是心理压力源和心理压力反应共同构成的一种认知和行为体验过程.压力不是一种想象出来的疾病而是身体“战备状态”的反应,这是当意识到某种情形,或者某个人,或者某件事情具有潜在的威胁性和紧张状态的时候做出的反应.

当代社会,经济飞速发展,多数人都多多少少承担着各种压力,这些压力的压力源不同,导致的表现形式也不尽相同,但是,当我们究其原因时,也不难发现其中有许多有共性的压力源.高校教师是社会成员中的部分群体,整个社会背景下的诸如政治、经济、多元文化等各种压力会自然的对高校教师产生冲击.

高校层面

(1)体制改革的冲击.当今社会,我国正面临一次深刻的变革,社会政治、经济、文化、利益需求正在进行全面调整,传统高校管理模式和教学体制也受到巨大冲击.教学体制、人事制度、管理制度各种改革在高校全面铺开.同时,聘用制、公开竞聘上岗等制度改革在高校普遍推行,高校教师任职终身制被打破,也许随时会面临转岗、降职、降级、待岗甚至失业的威胁;同时,“公正公平,多劳多得”的政策在高校执行,随着高校推行选课制、督导制、评教制的出现,也导致教师间的竞争明显,教师们不但在收入上拉开了差距,在价值观认同上也出现了偏差,这些无疑也给高校教师造成了巨大的心理压力;素质教育、实践教学、知识架构的重组、多媒体教学的应用使一些教学方法陈旧的老教师跟不上发展形势,于是,他们只能恶补计算机、网络等新兴学科知识,更新教育教学理念,提升专业技能.

(2)超强工作量导致负荷过重.高校教师和中小学教师最大不同在于不光要组织教学更多的是要进行科学研究,因而工作量较大.加之,高校扩招,学生数量剧增,高校也将培养模式从“精英型”到“普及型”转化,学生个人素质远不比从前,但是,教师数量却没有相应增加,尤其公共课教师,教师人数偏少,每周要承担20节以上的教学任务,从而加重了教师管理的难度和负担.为提高竞争力和原有优势,许多高校将发展的重点放在“科技创新”上,更加重视教师的学历和科研水平,但是课题的申报、经费的争取、创新工作的开展难度越来越大,给高校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造成巨大的心理压力.据统计,高校教师每天工作的时间超出法定时间1.67小时.教师在晚上10点-12点休息的占42.9%,在晚上12点之后休息的占21.6%,54.4%的教师经常在休息日加班.长此以往超强荷的工作,使不少教师身心疲惫,导致精神高度紧张、健忘、失眠甚至过早死亡.近年来,高校面对教师的学历要求逐年攀升,国家教育部也给个高校下了死命令,要求教学科研型高校教师中博士比例要达到30%以上.这样一来,原有教师不得不继续攻读硕士、博士学位.

(3)高校教师职业被社会神话.在人们的普遍观念中,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尤其高校教师更应该是才高八斗,学富五车,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的传道者.社会上更多的人只关注了教师的奉献作用,而忽略了作为社会认的高校教师最基本的个人需求.近年来,公务员热导致教师地位有所下降,福利待遇偏低,教师在付出和回报之间无法达到平衡,物质需求和精神需要都不能达到满足.面对发展的文化和腾飞的经济,尤其高校教师更多的作用是“育人”,不但要将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毫无保留的传递给学生,更要无时无刻地加强自身的素质的提高,要润物无声地教学生如何做人,培养学生健康的心理,塑造学生健全的人格,这种由深度到广度的全方位、多角度的育人理念对高校教师无疑是严峻的考验.

(4)考核评价体系不尽合理.近几年,高校对教师的考评越来越严,不断提高评价标准,缩短考核周期.目前高校普遍对工作量教学制度、科研工作量制度、职称评审制度等实行量化管理,主要用数字说话,与教师晋升职称、岗位津贴、年终定等相挂钩.如,在中级职称向高级职称晋升时需要多少课时量,发多少篇核心刊物的学术论文,获得多少项省级以上课题,拥有几个教学成果等等.这种考核评价制度制约了教师的发展空间,让教师苦不堪言,也正是基于此,导致现今“学术查重”、“学术腐败”.

高校教师压力来源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高校教师的论文范例 大学生适用: 硕士论文、函授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3 写作解决问题: 写作技巧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任务书、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写作技巧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5)家庭经济负担导致教师压力加大.高校中人事分配制度正如火如荼的进行改革,以职称作为分水岭的工资分配制度导致工作时间长、资历老的教师和青年教师在工资待遇上的差距较大.青年教师履职时间短,职称相对较低,导致工资收入低.据调查,全国60.1%的青年教师月收入在3千元以下.青年教师面对高额的房价、新家庭的组件、赡养老人、照顾幼童的开支,往往入不敷出.不得已青年教师选择第二产业,利用休息时间赚外快,长期超负荷的工作,导致体力、精力不够,上课流于应付,最终形成恶心循环.对于中老年教师,自身和子女的教育陈本加大也是当前需要面临的问题.另外,繁杂琐碎的工作导致教师和子女、配偶之间无暇交流,因此,教师和配偶子女之间也容易产生隔阂和分歧,教师子女因为长期疏于管教导致出现不良习惯、甚至走向企图的案例也屡见不鲜.


(6)人际关系失衡.良好的人际关系可以减轻工作压力,可以使人在愉悦宽松的氛围下学习和工作.在我国许多高校中,因为晋升职称、晋升职务、工资待遇、选优评奖等关乎个人切身利益的问题上出现分歧和矛盾的现象时常发生,而高校各项制度改革出现的公开竞聘、学生选课、申报课题等更激化了同事间的矛盾,由此造成人际交往的紧张,给教师带来心理压力.教师生活圈子有限,接触面相对较窄,不太善于交际,也比其他群体容易出现孤独、自卑、自闭等心理问题. 二、高校教师的压力管理策略

综上所述,高校教师面临工作、科研、生活诸多压力,但压力过大并非百害而无一利,在身心能够承受的范围之内,适当的压力对促进教师教学和科研的积极性可以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但是压力不能过大,一旦过度,不但会使教师的身心遭受损害,更会阻碍教学效果和水平的提高.因此,有针对性的采用相应的办法减压,学会开发压力的效能,将压力转化为动力,使我们社会、高校乃至高校教师应该学习的能力.

1.社会层面

(1)建立全社会支持的系统工程.对高校教师的压力给予充分了解和适度关注,在社会上形成一种尊师重教得氛围,树立教师的威信,建立一种合理、正确的角色期待.

(2)师范专业学生从事教育事业的可能性较大,从源头上加强对其承受力和抗压力教育,对今后有着至关重要的意义.可以在准教师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人生信念教育和人际关系教育等等.

(3)疏通高校教师压力咨询渠道,为其提供可以倾诉的平台,设立信箱、开辟咨询等.

2.高校层面

(1)在高校层面形成科学二合理的用人机制、管理机制和激励机制.为创造良好而健康的校园氛围,加强和提高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和心理救助工作的效力和力度,为高校教师创造更多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高校管理者应该做到人尽其用,充分认识教师的个人能力,让他们从事合理且热爱的工作,建立合理的人事资源配置系统.

(2)对教师,尤其是青年教师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和定位,帮助教师明确目标,避免因目标不明,定位不准,而造成的压力.

(3)高校教师的压力来源于工资、福利、待遇上的外在满足,更多的是对获得新技术、新知识的继续深造和进修的内在满足.只有将内外在需求相互结合,将培训体制、分配体制相互结合,在分配制度上向高学历人才倾斜,在培训制度上向现有的有培训意愿的教师倾斜,不但可以使高级人才加入,还可以将现有人才留住.这样,极大程度满足了教师的需求,较为公正的达到了合理分配的效果,也更大限度调动了教师工作的热情,又在一定意义上变职称、学历上存在的压力为教师奋斗的动力,无疑对减压起到一定的促进作用.

(4)高校应该高度重视教师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学院体育场、教师健身场馆的硬件设施建设,还需要定期为教师进行心理、身体的健康体检,开办专门的心理健康讲座,设立专门的心理咨询工作场所,聘请有相关经验的心理医生为有需求的教师进行心理疏导,切实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3.自我调适

面对压力,高校教师学会自我调适非常重要,利用闲暇时间多参加例如游泳、打球、跑步等体育锻炼.可以听音乐、闭目养神、调整饮食起居养成健康积极地工作理念,合理安排时间,控制自身的,注意感情的释放和宣泄,也可以适当减轻和缓解自身压力.但是,一旦出现过大的压力,自己又不能排解,寻求专业心理医生进行疏导以避免对身心造成更大的伤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