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业困境视角下的大学教育问题思辩

点赞:13702 浏览:57782 近期更新时间:2024-02-11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近年来,大学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就业形势日趋严峻,工作难找、待遇也低于预期,大学生就业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焦点.本文从大学扩招、高校职称制度、专业课程设置等方面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困局,建议从加大政府政策扶持、合理设置专业课程、完善职称制度、转变就业观念、努力提升就业竞争力等方面就业困局.

关 键 词 就业 职称制度 专业课程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ki.kjdkz.2015.02.002

Speculation of Current Problems Exist in University Education

on the Perspective of Employment Difficulties

LI Xijun, CHEN Youliang

(School of Environment and Architecture, University of Shanghai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hanghai 200093)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the number of college graduates increased in recent years, the employment situation is worsening, work hard to find, the treatment is also lower than expected, the students' employment has bee the focus of attention. In this paper, in terms of university enrollment, college title system, Curriculum Students analyzed the employment predicament, advice from increasing government policy support, a reasonable set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perfect title system, changing the concept of employment, and strive to enhance the petitiveness of employment and other aspects of crack employment predicament.

Key words employment, title system, professional course

0 引言

近年来,大学教育和就业这两个词被牢牢地捆绑在一起,学校、社会、家长、学生本身在有意无意中将就业薪酬高低当成了大学教育成功与否的试金石,进而产生了许多就业指引的标准和行为.高考学子在填报志愿时把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到拟报专业的就业前景上,而不是本人的兴趣、学校的实力及科研水平,如果考生的志愿与就业的前景相冲突,那么他们将不得不在现实与理想之间做出选择.大学的招生机构也往往着重强调本校学生的就业出路有多么好,网络上不仅有高校的综合实力排行榜,还有高校就业排名,在学生毕业之际,学校往往片面追求毕业率,有些学校甚至出现了“先签就业协议,再领书”的现象.以往被称为天之骄子的大学生们也遭遇了“毕业即失业”的尴尬境地.

1.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1.1 毕业生数量连年增加,供需矛盾突出

据媒体报道,教育部副部长杜玉波在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推进会上表示,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规模为699万人,较去年增加19万人,为历史最高值,此外,去年未找到的毕业生达210万人,可预计2013年的高校就业人数多达810万.而在2014年,高校毕业生的数量将达到727万人.可以说,当前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已进入关键时期.

与此同时,据中国农业大学就业中心主任李洋介绍,今年全国新增就业岗位仅为900万个.大学生与就业岗位的比例之低创下了历史之最.据调查,2013届高职高专、本科、硕士毕业生签约率比上届同期低7~9个百分点.

1.2 应届生就业困难突出

国家机关、事业单位招考时往往将条件向有工作经验的往届毕业生倾斜,不少企业在招聘时也明确地将应届毕业生挡在门外.用人单位在招人时也时常反映大学生们眼高手低,理论知识强但是动手能力明显不足等问题,他们花了大力气培训的员工,往往在职业技能得到提升后选择跳槽.而不少毕业生却不得不抱怨“我连就业岗位都得不到,如何积累经验?”如此往复,应届大学生的就业陷入了一个“没经验难以就业,不就业无法积累经验”的恶性循环.招聘单位的需求与现行大学教育的培养模式之间的不同步使大学毕业生的就业前景雪上加霜.

1.3 工资待遇远低于预期

在老百姓的传统观念中,“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很多家庭希望子女通过读书出人头地,借以改变自身甚至是整个家族的命运.在计划经济时代,考上大学的人被视为拥有“铁饭碗”,有了让人羡慕的“国家干部”身份.但目前的状况是,很多大学生经历了多年的寒窗苦读,发现就业时需要和很多学历不如自己的人竞争,这些没上过大学的人由于拥有较多的工作经验,比较受用人单位青睐,工资待遇也普遍比大学生高.特别是部分农村家庭倾全家之力甚至不惜背负债务让孩子通过上大学跳出农门,在城市找一份比较体面的工作,然而这些背负着以知识改变命运的大学生却发现毕业后他们的工资连让自己过得舒服都困难,更遑论提高全家人的生活质量了.有些大学生自嘲自己的白领生涯是这样的:领了这个月的工资,交完这个月的房租、水电费煤气费物业费,发现我这个月的工资又白领了. 2 大学生就业困境原因分析

2.1 大学扩招速度与高等教育质量的脱节

据报道,自2001年大规模扩招以来,高校录取人数从2001年的260万至2012年的685万,录取率高达75%,然而教学楼、实验室、图书馆、体育场、宿舍、餐厅等基础设施的不足和师资力量尤其是具有丰富教学经验教师的缺乏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教育质量的下滑.大学生作为高校培养的“产品”,其质量不高也是造成就业难的重要原因之一,企业需要有良好教育背景和扎实职业技能的人才,然而当前重理论轻实践、重知识轻技能、重传授轻个性、重计划轻需求等为教育而教育的模式,往往难培养出用人单位青睐的大学生.①

2.2 现行高校职称制度与提高教学质量的背道而驰


我国高校现行的职称制度始于计划经济时代,作为高校人力资源管理的核心和关键,它在调动教师工作积极性、提高教学质量和学术水平上起到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但是,近年来,部分高校却曲解了职称制度的初衷,把更多的注意力转移到教师的科研成果上,如荣获各类奖项、发表论文、发明专利等等,更有甚者,把科研经费的多少与职称的评定挂钩,客观上造成了学术腐败,使得高校教师难以专心于教学,不得不将更多的精力集中到跑科研项目和发表学术论文上.实际上,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如果不能教书育人,得到再多的科研经费、荣获再多的奖励、获得再多的发明专利、评上更高的职称又有何意义呢?

2.3 专业课程设置与市场需要的脱节

不少高校的专业课程类型少,而且课程更新速度严重滞后.学生在学校里用的课本是多年以前编写的,最新的知识根本没有及时更新.据《扬子晚报》报道:德国企业抱怨中国高校应用型专业教材落后,“每天都在技术更新的IT行业,大学里的教材却还是停留在上世纪80年代的水平!”

2012年7月23日的《青年时报》刊登了一篇题为“移动互联网时代 高校教育课程滞后”的报道,主人公小许毕业于北京某大学计算机专业,刚毕业时就职于一家移动互联网公司,因为不了解手机软件技术,只能做一名普通的技术员,半年后,他决定“回炉”学技术,在安卓的培训班,花了半年时间学习手机软件开发、做项目,收入得到大幅提升.据他介绍,高校的课程还主要是一些传统JA、C#语言,完全无法满足企业需求.而现在的手机互联网市场,以安卓Android语言和苹果iOS语言两分天下,学生根本没有学过,很难进入这个行业.目前,学生进入这个行业,一是在公司实习的方式,另一种是通过培训继续教育.

3.建议

3.1 政府加大就业政策扶持和提高大学教育质量

3.1.1 政策鼓励大学生创业

近十余年来,大学生们报考公务员的热情高涨不退.2011年2月的《南方周末》刊发了一篇题为“中国年轻人向体制内大量回流 机关人员幸福感高”的文章,2011年国家公报名人数逾140万,继2009年以来连续三次超过百万,竞争最激烈的前6个职位考录比例超过3000:1.

从就业的角度看,一方面公务员存在工作稳定、公费医疗、优渥的退休待遇等诸多吸引人的体制内诱惑,另一个方面,在社会经济不景气等大环境影响下,大学生就业的门路不够宽,创业艰难.很多大学生颇有大干一番事业的雄心壮志,也有不错的创业思路,但真正的创业之路却走得很艰难――缺少资金支持、有的政府部门存在“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现象.焦点访谈曾经报道过江苏自主创业的大学生小狄,在创业时营业执照和法人执照11次来行政怎么写作大厅都没有办好,这也许是大学生创业之难的一个缩影.

就业困境视角下的大学教育问题思辩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大学生的论文范文素材 大学生适用: 自考论文、函授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0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总结 职称论文适用: 杂志投稿、初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要鼓励和保护大学生创业的积极性,一是劳动部门和高校要做好信息保障,及时发布各行业就业形势,为大学生提供指导,鼓励有想法有干劲的大学生在大有可为的领域发挥聪明才智,二是要在工商、税务、银行贷款、项目审批等环节制定优惠政策,特别是为到农村、山区等艰苦地区创业的学生提供便利怎么写作,让他们把精力放在创业实干上,减少无谓的跑路.

只有当一个社会的精英,不热衷于进入公务员队伍而更愿意自己创业,或进入企业发挥自己聪明才智时,这个国家才会充满活力.②

3.1.2 应用型专业

在德国的大学里,教师一般不拘泥于教材,有什么前沿的技术和科研项目,教师就会第一时间在课堂上教授给学生,不会照本宣科.这得益于德国一套完善的教师培训体系,大学的教师必须每年都要抽出时间,到一些企业或者研究所去,以掌握最前沿的知识.

在培养应用型人才时,德国大学有一个硬性规定,学生必须在企业有四五个月左右的实习经历,才能报考大学,而且这种实习经历,必须跟他报考的专业有关.在未来的大学生活中,德国的学生还要多次到企业去实习,这样大学毕业的时候,就是一个熟练的技术型人才.

学校应不断加强软、硬件设施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在深化教学内容的改革,拓宽学生知识面,切实培养具备各种综合技能能够适应社会需求的综合型人才.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创新,大学生要在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也离不开创新,学校只有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使大学生有能力进行自主创业,才能在工作中有出色的表现,给自己创造就业机会.

3.1.3 完善高校职称制度,把教师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学上

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学是教师的首要任务.首先,切实转变教学思想,不论是行政部门还是教学部门都要把教学放在高校最关键、最核心的位置,真正树立高校“教学第一”的理念.其次,优化细化高校职称评价指标,通过公开招聘、择优聘任、绩效考核、薪酬激励等手段,构建我国职称制度评价指标体系.最后,要把教授、副教授为本科学生上课作为一项基本制度,把教师是否为本科生上课作为教师职务评聘和考核的必要条件,实行一票否决.

3.2 学生转变观念

3.2.1 转变就业观念,或创业或就业

就我国目前的就业形势来看,包括本科层面和研究生层面在内,毕业生的数量呈现连年增加的趋势,而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比较突出,转变就业观念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就业困境,但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缓解就业压力.乔布斯说:“成就一番伟业的唯一途径就是热爱自己的事业”.(下转第16页)(上接第4页)这也让我们悟出一个道理,还是要干一行、爱一行、专一行,不能见异思迁,不要浮在水面上深不下去,更重要的是要脚踏实地. 无论是找工作还是自行创业,都要结合自身实际,脚踏实地,不能好高骛远.说到创业,很多大学生想到马云、张朝阳,但是并非只有做出像他们一样的业绩才叫创业.在创业之初要结合市场需求、现有的资金规模和经验积累,并非上百万上千万的项目才叫创业,在农村种地养猪是创业,在网上开个小店也是创业.

总书记在天津考察时,勉励当代大学生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转变择业观念,勇于到基层一线和艰苦地方去,善于在平凡岗位上创造不平凡的业绩.大学生受社会经济形势及自身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应适当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确定切实可行的就业目标,不顾自身专业、能力,而一味追求“薪水不能太低、工作不能太累、福利待遇优厚”的工作,这样的目标往往很难达成.2000年大学毕业回家养猪的龙波已经注册商标,产值逾千万,他认为现在的农村需要更多的有知识和有技术的人,现代农业有很大的发展空间,做一个新型农民比做一个城市打工者强.近几年来在就业压力与新的社会发展形势下,不少有想法有干劲的在大学生选择到农村养猪、种地的新闻屡屡登上当地新闻头条,颇有一种“大学生养猪”的模范效应,干出了一番事业.即使不在理想的工作岗位上,少一些抱怨,多一些思考和脚踏实地的努力,将个人的职业规划和用人单位需求相结合,最大限度地实现自我价值和怎么写作社会.

3.2.2 认清大学教育目的,苦练内功

笔者认为,大学仍应是一种精英教育,是培养人才、开阔眼界的地方,在教育改革没有深化到位的情况下,大学固然不能一味以就业为目的,但是要清醒地认识到,应当在大学中多长知识,长本领,学生不可能在大学学到一生当中所有要用到的全部知识,一段成功的大学教育经历,更应该让学生学到的是学习的能力.

大部分大学生在进入大学之前都面临着巨大的升学压力,而升入大学后,这种压力消失,如果没有更高的目标指引,那么很有可能荒废大好的青春时光.这是高中教育与大学教育在教育目标上的脱节,也是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的失败.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将对人才的自身素质提出更高的要求.大学生在校期间应以学业为重,掌握好专业知识,提升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正所谓“打铁还得自身硬”.学生的就业竞争力应该是适应企业需要的能力,在严峻的就业形势下,仍有不少学生同时收到好几家大公司提供的职位.还要做科学的职业规划,在毕业之前,对自身的优势和劣势、职业目标做出客观的分析衡量.

注释

① 张扬.浅论大学生就业市场中的供需矛盾及应对之策.人力资源管理,2009.9(9).

② http://news.ifeng./opinion/special/gongwuyuanre/.公务员没什么好指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