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带领乡亲们把西瓜种到国外

点赞:5609 浏览:19685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0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我们研究成功的西瓜连生种植技术,能控制西瓜藤蔓的坐果时间,收了西瓜剪掉旧蔓后长出来的新蔓又能结出西瓜,所以西瓜田里从6月到12月连续有西瓜上市.”在贵州省榕江县古州镇口寨村一片西瓜田里,西瓜试验田负责人、口寨村党支部书记杨灿喜自豪地向别人介绍说.

杨灿喜1953年出生于榕江县口寨村一个侗族人家,1980年高中毕业后,到乡文化站工作,在这里,丰富的科普资料吸引他如饥似渴地学习.1986年,针对榕江西瓜因连种多年产量和品质下滑的情况,杨灿喜决定进行技术攻关,他啃书本、搞化验,总结出换根、换种、换肥、换向的“四换”技术,使10多年来畅销中国南方并曾经四进中南海的榕江西瓜又重振雄风.这一年,他加入了中国.1989年,他成为口寨村党支部书记.

“当时的口寨村,人均年收入196元,人均口粮不到200千克.”杨灿喜对当时口寨村的贫困状况记忆犹新.

为探讨脱贫致富的路子,杨灿喜与党支部一班人整整开了两天会,他说,“党的政策鼓励我们致富,可是,全村近半数成年人连汉语都讲不顺当,当务之急是先抓扫盲,然后学习农业技术.”

说干就干,1990年,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口寨村办起了科普夜校,一边扫盲一边办农业技术培训班.为了增强乡亲们致富的本领,村里还订阅了多种科技报刊.经过几年努力,到1996年,全村有130多人获得了国家有关部门考核颁发的绿色技术培训员证书,有8人获得助理农民技师、4人获得农民技师职称.杨灿喜本人1992年获得了农艺师职称,1998年又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成为榕江县第一个获得高级农艺师职称的农民.由于科技带动了农业生产,口寨村1992年和1994年分别被榕江县农业局挂牌为科技示范村,被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科协及州农业局确定为科技示范点.

他带领乡亲们把西瓜种到国外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技术员的论文例文 大学生适用: 学年论文、研究生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31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提纲、论文摘要 职称论文适用: 职称评定、职称评初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优质选题

有了科技支撑,口寨村原来一年一熟或两熟田地变为一年三熟,复种指数达225%.全村1.5万亩山地,原来都是荒山秃岭,后来全部种上柑橘、桃、李等果树,户均33亩,全村收入位列全县各村前茅.

单产已近顶点,土地利用率已近极限,眼下劳力过剩,别人搞劳力输出,我们能不能搞技术输出?杨灿喜在思考这个问题.

早在1993年,杨灿喜就向县委提出技术输出的问题,并做了计划,得到县委、县政府的认同.经过外出考察,杨灿喜开始在湖南、广西设立劳务输出网点,与那里的老板签订西瓜销售协议,每年向他们提供西瓜苗50万株.1996年,杨灿喜首次带领口寨村30名技术员到广西北海,与北海市签订了承包基地种植合同.此后,口寨村技术输出的势头一发不可收,湖南、四川等地都有他们的身影.更可喜的是,他们与云南西双版纳建立了长期合作伙伴关系,成立了24个技术工作站,并向国外延伸,其中在缅甸设了3个点,在老挝设了2个点,将西瓜种到了国外.村里每年派出的技术员少时100人左右,多时达180人,技术推广面积达上百万亩.

西双版纳农科所为了发展当地的西瓜生产,欲以7000元月薪聘请杨灿喜为“旱作所研究员”,但杨灿喜婉言谢绝了,他说,作为村里的支部书记,口寨村群众更需要我.

身怀绝技的口寨村青年,为傣乡人民创造了财富,也赢得了“孔雀”们的青睐,先后有15位傣族姑娘与口寨村的小伙喜结良缘.

在实践中学习,在学习中实践,口寨村农业科技力量日渐雄厚.目前,该村已有高级农艺师2人、农艺师8人、助理农艺师6人、技术员300多人.

如今的口寨村,除了家家户户种植西瓜、蔬菜和果树外,在杨灿喜的带动下,还成立了农业合作社,目前正紧锣密鼓地引进项目,建设500亩猕猴桃基地、500亩小叶榕药材基地,以及秋季马铃薯种植基地200亩、秋季无筋豆基地200亩,还试种了食用玫瑰.“有些都是要出口的,外商已下了订单.”杨灿喜说.

靠农业科技富了的口寨村,一座座新楼房拔地而起.“仅去年就有80多家建了新楼房,每栋投资都在20万元以上.”杨灿喜自豪地说.

(作者联系地址:贵州省榕江县委组织部 邮编:557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