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

点赞:6155 浏览:17146 近期更新时间:2024-03-26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提 要】 示范性高职院校具有教育教学改革领先、专业建设领先、社会怎么写作领先,能够成为高职教育发展的模范、改革的模范、管理的模范.专业群建设是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的重要内容,而建设一支“双师型”师资队伍是专业群建设成功的关键.

【关 键 词 】 高职院校;专业群;双师型教师

2006年11月,教育部、财政部提出建设100所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其中一项重要内容就是要重点建设500个左右产业覆盖广、办学条件好、产学结合紧密、人才培养质量高的特色专业(群).2008年12月,江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决定重点建设10所省级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其中重点支持50个左右办学理念先进、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就业率高的专业,形成以重点专业为龙关,相关专业为支撑的重点建设专业群.但是,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关键是要有一支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那么何谓“双师型”教师?“双师型”教师有何重要性?如何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本文从示范性高职院校角度作一些探讨.

一、“双师型”教师的内涵及基本条件

“双师型”教师的多重理解.本文作者通过对以往有关“双师型”教师内涵的相关资料的分析和梳理,概括为这么几种说法:一是双职称说,认为高职教师要获得具有教师系列(讲师或以上)技术职称以及与其执教专业相同的或相关的非教师系列中级以上技术职称(如工程师、会计师、电子商务师、律师等);二是双证书说,认为高职教师要持有教师资格证和行业技能等级证这两个证书;三是多师型说,认为“双师型教师”应集普通教师素质、工程师素质、职业指导师素质于一身,既能从事专业理论教学,又能指导技能训练,还能指导学生选择职业的新型教师;四是双来源说,认为在高职教师队伍中既要有专职教师又要有教师,既要有来自高校毕业的教师,又要有来自工、矿、企业等地方的专业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五是双师素质说.教育部对“双师型”教师的解释是:“具有讲师(或以上教师职称),又具备下列条件之一的专任教师:(1)有本专业实际工作的中级(或以上)技术职称(含行业特许的资格证书、及其有专业资格或专业技能考评员资格者);(2)近五年中有两年以上(可累计计算)在企业第一线本专业实际工作经历,或参加教育部组织的教师专业技能培训获得合格证书,能全面指导学生专业实践实训活动;(3)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应用技术研究,成果已被企业使用,效益良好;(4)近五年主持(或主要参与)两项校内实践教学设施建设或提升技术水平的设计安装工作,使用效果好,在省内同类院校中居先进水平.”

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实践教学相关论文范文 大学生适用: 专升本毕业论文、硕士学位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57 写作解决问题: 学术论文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标准论文格式、论文前言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职称评中级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学术论文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最新题目

从以上介绍可以看出,这些观点都认同双师型教师既能从事理论上的教学,也能从事实践教学,既能担任教师,又能担任专业技术人员.本人认为示范性高职院校教师要想成为“双师型”教师,至少要满足三个基本条件:一是要拥有跨岗位、跨专业、跨行业的宽广的知识结构.二是要拥有较强的教学能力和专业实践能力.三是要拥有较强的综合素质,除了专业实践能力外,还要求具备职业指导和创业教育素质,指导学生正确选择职业和创业.

二、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重要性

(一)这是示范性高职院校提高师资队伍素质的关键

目前,我国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一是在数量上过少,比例过低,平均不到30%,与国家有关“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50%(合格标准)”、“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中‘双师型’教师比例达到70%以上(优秀标准)”的规定相差甚远;二是现有的“双师型”教师双师素质不高,有的高职院校简单地把获取了教师资格证书又获取了专业技术职称(如会计证书)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或把曾经在企业工作过的教师称为“双师型”教师,而不管其它条件是否达标.这就要求高职院校只有加强“双师素质”教师的培养,才能改变高职院校师资队伍的现状,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二)这是高职院校实现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应用性的特点,决定了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怎么写作第一线需要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而不是理论研究人才.它要求学生在校期间得到上岗前实践训练,积累一定的工作经验,在取得书的同时,取得职业资格证书.这种人才培养目标要求教师既能从事扎实的专业理论知识授课,又能以丰富的实践经验和熟练的技术指导学生实际操作,这就是双师型教师的本质所在.而目前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还远远不能满足人才培养目标的需要.

(三)这是示范性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需要

高职院校的生存和发展要受到诸如办学条件、管理水平、硬件设施、实习基地、教学水平、师资水平等因素的制约,但其中师资水平是关键因素.这是因为“双师型”教师是高职院校最重要的人力资源;是高职院校办学实力的最重要体现,是教学改革的主力军和主要依靠对象;也是国家教育部对高职院校进行评估的一个重要指标,教育部高教司在《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培养方案(试行)》文件中提出的合格标准为“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到 50%.”其中优秀标准要达到 70%.可见,“双师型”教师的培养工作是经管类高职院校生存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示范性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中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的途径

(一)要制定一套比较完善的“双师型”教师培训计划

一是要引导教师进行自主培训,鼓励教师一边工作,一边学习,特别是鼓励在职教师考各种相应的资格证书,并给予一定奖励.二是对教师进行校本培训,校本培训其本质是把教师培训与教育教学、科研活动紧密联系起来,示范性高职院校可以从做好新聘任教师的岗前培训,在职教师在岗培训、专项培训、科研培训等方面来加强校本培训工作,从而提高教师的双师水平.三是利用校内校外实训基地,如利用校内实验实训基地,选派一定比例的中青年专业教师定期到对口企事业、科研单位挂职锻炼,邀请企业有丰富实践经验的技术人员到高职院校讲学等方式培养教师的实践教学能力. (二)通过校外引进,拓宽“双师型”教师来源

具体途径有:(1)从高等院校引进.高职院校通过将高校引进的高学历的人才给予一段时间培训和锻炼后,他们将会成为专业理论基础深厚、技术应用能力强的高职教育专家;(2)从企事业单位引进人才,建立稳定的专教师队伍.通过引进相关企、事业单位中有丰富实践经验和教学能力的技术人员来校做专教师或进行专题讲座,一方面,扩大了教师与学生的视野,另一方面,可以促进学校教师向“双师型”转化,提高本校教师的双师素质.


(三)要建立一个有利于培养“双师型”教师的管理体制

具体办法有:(1)建立“双师型”教师资格认证体系,研究制订高职院校教师任职标准和准入制度.对新进教师的素质与资历应严格把关,对有企业工作经历、取得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和大学教师资格证书的人才在同等条件下应优先聘用.(2)建立有关“双师型”教师管理的规章制度.在“双师型”教师资格认定、职务聘任、进修培训、工资待遇、考核奖惩、教师流动等一系列环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3)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的考核与评价标准.对教师的理论教学能力、实践教学能力、科研能力、教学创新能力和教书育人能力等综合起来考核,将考核工作与职称评定、工资收益、职务晋升等挂钩,引入末位淘汰的竞争机制,以激活教师队伍.(4)制定一套“双师型”教师的激励机制.具体措施有:设立“双师型”教师津贴;对取得“双师型”资格的教师在出国培训与进修、课时津贴、职称评聘、项目开发补助、评为学科专业带头人等方面拥有优先权,从而引导教师向“双师型”方向发展.

总之,示范性高职院校“双师型”师资队伍的建设是一个长期的过程,示范性高职院校应从建立“双师型”教师的培训计划、拓宽“双师型”教师的来源、建立“双师型”教师的管理制度等方面来提高教师的“双师素质”.

【参考文献】

【1】曹广辉等.高职师资培养途径的探讨【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2,(12).

【2】教育部、财政部. 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2006.

【3】江西省教育厅、财政厅.关于重点建设江西省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的通知》(赣教高字【2008】99号).2008.

【责任编辑:刘忠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