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对比看我国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

点赞:3988 浏览:10108 近期更新时间:2023-12-17 作者:网友分享原创网站原创

【摘 要 】 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力量,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但是现状却令人担忧.本文从我国辅导员与国外辅导员的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以期获得改善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关 键 词 】 辅导员 心理健康 国际对比

当越来越多大学生的心理健康问题引起我们的广泛关注的同时,我们似乎忽视了另一个重要的情况,那就是负责大学心理健康教育的辅导员的心理健康问题.目前在我国各大高校中,高校辅导员是对学生进行日常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基层力量,也是最直接的实施者.辅导员的心理健康状况对大学心理素质的发展的影响不可小觑,直接关系着思想政治教育的效果和学生培养目标的实现,影响到高校稳定局面的长期保持.

一、我国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实证研究

广东工业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从广州市四所高校随机选取80名辅导员(其中男女各半,平均年龄27.6岁),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辅导员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调查分析.其结果显示,辅导员在“躯体化、强迫症状、人际关系敏感、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这九个因子中,只有人际关际敏感与常模差异不大,其他8个因子和总均分都与常模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从上述实证研究的结果中,我们不难得出一个结论,辅导员队伍的心理健康现状非常令人担忧.“它山之石,可以攻玉”,究其原因,我们不妨从国内外辅导员的对比中,进行分析探讨.

二、我国辅导员与国外辅导员的差异与心理健康的关系

1.职能的综合与细分的差异

国外的高校辅导员分工非常细,有专职和之分,并且再细分为心理辅导员、职业规划辅导员、学习辅导员、生活辅导员、住宿辅导员等等.

这些职能的综合不仅要求辅导员具有很高的综合素质,还要求他们能投入足够的时间与精力,长此以往就必定造成辅导员的职业倦怠和身心疲惫.

2.过渡性与稳定性差异

在国外,大学普遍认为学生辅导员工作是学校的长期性工作之一,是高校整体工作中非常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高校辅导员已经成为一专门的职业方向.因而具有很强的稳定性.

国际对比看我国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参考属性评定
有关论文范文主题研究: 关于辅导员的论文范本 大学生适用: 自考毕业论文、电大毕业论文
相关参考文献下载数量: 80 写作解决问题: 怎么写
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论文模板、论文设计 职称论文适用: 期刊发表、中级职称
所属大学生专业类别: 怎么写 论文题目推荐度: 经典题目

在我国,辅导员既属于教师编制,又从属于行政人员队伍.因此,高校辅导员的发展主要是“党政管理干部和专业教师”这两个方向.因此在这种过渡性心理的指引下,对前途的迷茫和不确定,对现有工作的人心背离就导致辅导员心理的焦灼和厌烦.

3.自身价值的体现的难易


国外的辅导员工作无异于普通的专业教师或职业化工作者,主要以学生的个性需求为导向,重点负责教学的咨询怎么写作,作为联系学生、学校、家庭、社会的纽带,开展全方位的社会化怎么写作.怎么写作效果的好坏主要是以怎么写作对象即学生和家长的满意程度作为考量指标. 相对集中和单一的考核指标便形成了国外辅导员工作的针对性,实际上一种压力的单一和分化.

而我国辅导员从事的是对大学生的思想教育和管理,教育和管理是一项渗透性和隐性内化的工作,其价值很难直接和立刻反映出来,工作成效显现的周期相对较长, 也容易使辅导员对付出与回报的“ 不对等”现象产生困惑, 从而心生倦意和厌烦.因此对辅导员的考核也是一种综合性的主观性的考核.不少高校对辅导员的考评机制也不健全或并不科学,更没有形成有效的激励机制和保障体系.

在辅导员的利益分配和工资待遇上,内部存在着“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现象,而且相对于其他专业教师,辅导员群体是一个弱势群体.

三、改善我国高校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的对策

1.明确工作职责,合理减轻工作负荷

学生工作是一个繁杂的体系,涉及教学、生活、后勤、社团、学籍、思想教育等等方面的工作,应充分发挥各部门和相关人员的作用.各大高校应该加强认识,转换工作思路,不能单靠辅导员管理学生.

2.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

激励理论认为对人的激励因素主要包括工作表现机会和因工作而获得的快乐,工作上的成就,由于良好的工作成绩而得到的奖励、对未来发展的期望、职务上的责任感等.

从经济待遇方面来看,我国目前的现状是大多数高校辅导员由于工作年限短,职称职务低,额外收入也少,因而工资及生活条件都处于学校的底层;从工作和政治待遇来看,工作事务多而杂,因此他们对职务晋升、职称评定、培训进修等问题尤为关注,需求也更加迫切.

因此高校应针对高校辅导员的实际问题,采取有效措施,增加辅导员工作的吸引力,在职称评定、培训进修、岗位津贴、职务晋升等方面,有系统的、认真的考虑和长期的、统筹的安排,并结合实际,给予适当的政策倾斜,以解除其后顾之忧.

3.专业的心理干预与积极的自我心理调试

对于学校管理层来说,要提高认识,重视辅导员心理变化,及时发现问题.

对于辅导员来说,要注重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我的个性与心理特点.在了解自我个性与心理特点的基础上,掌握一些适合自己的心理调控手段和方法,形成个体适当且较固定的心理宣泄方式,比如说体育锻炼和文娱活动.

辅导员在日常工作中要设法保持良好心态,恰当调整自己的期望值,尽量摒弃那些不切实际的想法.处理好与领导、同事、学生间的关系,这样才不会囿于沮丧、无助、绝望、愤怒等不良情绪的阴影.

总之,高校辅导员是思想政治教育的基石,他们的心理健康状况和队伍稳定与否,直接关系到高校学生工作的质量好坏和效率高低.在对国内外辅导员进行对比后,我们必须结合自己的实际国情,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解决日趋严重的辅导员心理健康问题,使高校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健康的发展.